■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丰乐寄宿制小学 傅建国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准确反映出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反映了学生知识获取的质量。所以有效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和探讨,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将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长期研究和不断实践的任务。可以说,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接下来将进行详细阐述。
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来看,道德与法治正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主阵地。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应当把道德与法治摆在突出位置,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设。在教师方面,要加强道德与法治师资建设,通过职称改革、教师培养、教学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让教师明确道德与法治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突出位置,让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在学生方面,要明确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形成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业水平考查和激励机制,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有获得感,从而能重视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师必定会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可用材料、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学生也会端正学习态度,认真、主动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道德与法治教师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行为的研究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展开有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学习道德与法治,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任务,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有,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环境。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就要研究学生的生活范围、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以及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明确自己的定位与教学任务,能够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即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道德与法治素养是一个人公民综合素质的体现,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引导学生养成了良好品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否让学生准确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是否使他们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坚定理想信念和个性品质的公民。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综合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形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从教学设计开始,只有紧紧围绕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四个目标进行设计,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
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明白,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活动是道德运用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是以学生现有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为起点和基础;以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提高为目标;以道德情感的认识和实践训练为载体的。另一方面,教师要紧紧抓住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课堂活动的正面引导观念,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语言与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这样,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的公民综合素养真正得到提高,使学生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有效的组织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师生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师生关系的和谐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感,尤其在处理学生学校生活问题上,要巧妙的使用一些语言或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爱,使得学生能对教师直抒胸臆,建立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善于使用带有鼓励和激励性的评价语去评价学生的展示成果;对在课堂“开小差”的学生进行适当提醒,让学生知道自己随时在关注他。此外,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还要提醒自己,正确处理自己情绪,理解和尊重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表现,允许学生犯错,努力体现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必然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更加自信。
总之,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最佳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最好的学习状态,最大限度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处于初始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注重从学生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融入学生生活、认真观察,结合课时目标,注意选取典型案例,在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案例,理解课本案例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教师搜集的真实案例,在讨论或情境模拟中达成教学目标,加深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学会尊重》一课中,在充分利用课本中图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有成就的人要受到人们的尊重,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更要受到人们的尊重后,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身边各行各业的人们的价值,必要时,教师可以出示自己搜集的图片,比如开商店的阿姨、锄地的农民、学校里的勤杂工等,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这些平凡人的贡献,唤起学生对他们的尊重。对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学生会更加了解,回答也会更加积极。基于学生的这个特点,围绕课程目标,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就可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机智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为适应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自身知识经验,而巧妙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机智的应用会更好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活动中第一个参与讨论交流的学生,机智的引导他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再结合教师春风化雨的激励性评价,加强学生的情感感染力,引起其他学生的性感共鸣,引导大家用准确的语句进行情感表达。这样,所有的学生的正确的情感表达水平和道德认知都会有进步。又如,教师也可以想法设法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生活经历中发掘学习素材,帮助完成教学任务。只有教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多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利用教学机智,才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在教学中牢牢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目标。注重教学细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经验积累,巧妙地使用教学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