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丽香 李素英 李国超
1.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康定 626000;2.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内三科,四川康定 626000
健康血液的输入和补充是非常昂贵的,合理优化使用血液制品极为重要[1]。2010年在全国不少地方出现的“血荒” 现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临床用血的刚性需求与采供血不足的矛盾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存在着[2]。儿童作为特殊用血群体,因年龄小、体重轻等因素,在输血治疗中与成人有着明显差异,每次输注量往往低于1 U[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8例新生儿的输血情况,现报道如下。
利用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我院)院内信息系统查阅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生儿科临床用血情况,共收集病例58例。通过查阅输血记录及发血记录了解新生儿科实际输入血量及剩余量,了解血液浪费情况。
对新生儿科实际用血量和剩余量进行对比,按照原卫生部统计报告表规定的计算方法,全血按 200 ml为 1.0 U,红细胞制品、冷沉淀按200 ml全血制备量为1.0 U,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100 ml为1.0 U[4]。
经数据显示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以来新生儿科用血患儿逐年增加,四年来共收治58例患儿。其中早产或超低体重出生儿40例占69%,新生儿科共输血91袋,其中1.0 U红细胞和100 ml血浆45袋,占总量的49.45%,其他规格的46袋,占50.55%,其中输血量在15~80 ml,4年输血科向新生儿科发血量为20550 ml,但新生儿科实际输入3317mL,占总量的16.14%,剩余17233ml,占总量的83.86%。血液使用及剩余情况见表1~4。
表1 A型血液情况(15 ml≤实际输血量≤80 ml)
表2 B型血液情况(15 ml≤实际输血量≤80 ml)
表3 O型血液情况(15 ml≤实际输血量≤80 ml)
表4 AB型血液情况(15 ml≤实际输血量≤80 ml)
甘孜州地处四川西部,经济欠发达,医疗卫生条件差,卫生教育相对落后,因此孕妇产检意识不强,这就导致很多孕妇在孕期未进行规律产检,部分孕妇甚至根本就不产检,以至于现在仍有部分孕妇在家自行分娩,故患儿就诊率低,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
早产儿由于血容量小及造血系统发育不完善,成为了最主要的输血人群,而且越小的早产儿越有可能需要接受更早期、更频繁的输血,输血治疗不仅是早产儿急性失血治疗的重要途径,也可明显改善患儿因组织供氧减少而引起的很多症状,如呼吸暂停、心动过速、乳酸性酸中毒及体重不增等[5]。
本研究显示,我院收治的58例患儿中有12例为极低体重出生儿,28例为低体重出生儿,早产21例,其中出生体重不详或孕龄不详的9例。从具体输血情况看,剩余血量是实际输入量的5倍多,可见我院血液浪费严重。
目前甘孜州血液库存紧张,为从根本上解决血液浪费问题,需从减少输血次数、杜绝不必要的输血、减少医源性失血着手。
在徐春彩等[6]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研究中,输血组患儿的胎龄及体重明显低于非输血组,随着胎龄及体重的增加,输血风险呈下降趋势。因此,认为正确执行输血指征,全面掌握患儿病情,予以成分输血治疗,减少免疫紊乱、疾病传染,方可实现科学、安全的临床输血目标[7-9]。临床医生及输血科医生应严格把控输血指征,保证输血安全,严禁营养输血。
研究报道,早产儿胎龄及体重越小,贫血发生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10]。新生儿输血多以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输血为主,研究现实,95%的超低体重出生儿需要接受至少一次的输血治疗[11]。因其体重低,故输血量少,经调查分析我院新生儿科输血量在15~80 ml,所以最好选择1个单位的红悬和100 ml的新鲜冰冻血浆。
研究认为,对于输血次数较多的患儿应全程使用同一位献血者的血液制品以减少非己抗原的接触,降低输血风险[12]。因此,条件允许可与当地血站协调制作小规格的血液制品。实行血液小规格管理可节省用血量,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又能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3]。
Chen等[13-14]研究结果显示,患儿在住院前期医源性失血较多,这也说明住院前期一般病情较重,各项血液学检查较多。医源性失血可以通过床旁无创血气分析、有计划地制定采血时间表及延迟脐带结扎等方法来改善[15]可通过减少医源性失血来减少输血次数。所以,应积极控制感染,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失血,以减少输血次数。新生儿科申请输血时,输血科医生收到输血申请单后,予必须输血处理,根据申请给予库存最小剂量进行合血,避免血液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