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对ERCP及EST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2021-03-10 09:56张小敏程洁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预见性胰腺炎结石

张小敏 程洁莲

1.阳江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广东阳江 529500;2.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内科,广东阳江 529500

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胰胆管疾病的广泛应用,已取得非常肯定的临床疗效。但其术后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是并发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率为5.6%~39.0%[1-2]。术后发生轻、中度急性胰腺炎会导致患者恢复期延长,增加其术后并发症痛苦;若转为重度急性胰腺炎,则会发展迅速,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有关ERCP及EST术后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术后引发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已有报道[3-4]。鉴于此,本研究尝试从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入手,并结合本院近几年来行ERCP及EST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制订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预防提供客观依据,达到降低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行ERCP及EST手术胰胆管疾病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前血清淀粉酶在正常范围(35~135 U/L);②术前影像学检查(B超、CT)无急性胰腺炎图像特征。排除标准:①胰胆疾病合并胰腺炎患者;②心、脑、肝及肾等严重慢性疾病者;③既往有胰腺炎病史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28例和观察组128例,对照组男73例,女55例,年龄23~77岁,平均(44.67±4.82)岁;结石直径0.6~1.9cm,平均(1.34±0.41)cm;结石数目≤3个64例,结石数目>3个64例。观察组男71例,女57例,年龄21~70岁,平均(43.18±4.35)岁;结石直径0.5~2.2cm,平均直径(1.28±0.36)cm;结石数目≤3个59例,结石数目>3个6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结石直径及数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措施 采取常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用药指导等。

1.2.2 观察组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干预:①心理评估指导,太多数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都会产生心理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此时,护士在评估患者的心理因素后,给予心理安抚,并详细讲解ERCP及EST在治疗胰胆管疾病的微创优势,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手术知识更多了解,增进护患的感情信任,提高其手术治疗依从性,达到消除或减少患者术前不适消极情绪。②术前护理准备,术前前1 d进行清淡或流质饮食,忌暴食暴饮,且要戒烟戒酒;术前8 h禁饮食、禁饮水;术前1~2 h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以预防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2)术后护理干预:在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外,更多注重以下护理干预。①疼痛护理,术后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卧床休息,护士帮助患者尽量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少术后疼痛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并发其他部位的疼痛(如腹痛、头痛等),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根据医嘱给予止痛护理措施,以减少患者的痛苦;②并发急性胰腺炎护理,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临床症状,同时动态监测白细胞增高变化及血清、尿淀粉酶升高水平。若血清或尿淀粉酶升高水平≥3倍正常淀粉酶数值,则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5]。根据并发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轻中度症状首先实施胃肠减压、禁食等措施,减少食物刺激胰腺分泌更多消化酶,加重患者腹痛症状;其次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治疗护理,预防胰腺出现出血坏死引发感染。若出现重症急性胰腺炎,则采取紧急抢救治疗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SAS评分量表[6]采用Zung编制SAS评分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及手术前的焦虑状况评估,其中界值标准分为50分,≤50分为正常,51~65分为轻度焦虑,66~80分为中度焦虑,81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术前焦虑程度越大。1.3.2 疗效评定标准[7]治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如腹部疼痛)消失,B超或CT影像学检查证实结石已经完全取出;有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疼痛情况减轻或消失,B超或CT影像学检查伴有小部分残石,但可自行排出;无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B超或CT影像学检查结石未取出,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观察两组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1.3.3 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量表 在参考朱振中等[8]文献基础上,制订本研究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等4个级别,分值分别为4、3、2、1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得分百分率越高,说明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期影响效果较为显著。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SAS评分比较

在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时SAS评分比较(x ± s,分)

2.2 术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胰胆道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术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2.3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满意度比较

术后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6%,两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超前护理预防模式,护士通过ERCP及EST手术前对入院后胰胆管疾病患者具体病情及术后可能出现并发急性胰腺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目的为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1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术前患者的影响

焦虑作为一种负性情绪表现,贯穿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治愈康复进程。据文献报道[9-11],在ERCP及EST术后诱发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中,术中反复插管及Oddi括约肌切开刺激是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最关键环节,同时术中患者焦虑、恐慌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原因可能是,首先,术前患者对内镜下逆行手术过程、术中风险及术后有何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缺乏认知,在面对手术室陌生环境时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其次,术中患者大脑保持清醒状态,手术医护人员器械碰撞声及机器发出嘀声也使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容易引起患者十二指肠大乳头收缩,增加手术难度。有实践证明[12-13],患者在不良情绪(紧张、焦虑、恐慌等)作用下,增加其交感神经生理活动,导致其出现心率加快、呼吸频率浅快及血压明显上升等循环呼吸系统现象,进而影响手术顺利开展,表明焦虑对术前检查和术中治疗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在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和生理护理干预措施,其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使患者能够舒缓术前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在术中配合度,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预见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术前患者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重要价值。

3.2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评价影响

预见性护理干预凸显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管理,在一定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护理预防效果。目前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率较低,这可能与医院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及物力有密切关系,才能保障患者享受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医患配合好及术后精细护理待遇。陈秀娥等[14]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患者疼痛痛苦,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本研究比较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以下优势:①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更低,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②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③提升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充分体现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在ERCP及EST术后的较高临床价值,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相关研究结论[15-16]相一致。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在ERCP及EST围手术期中应用,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大大降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预见性胰腺炎结石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