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自我饮食管理效果的影响

2021-03-10 09:56吴梅芳陈海燕郭汉枝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有效率饮食血糖

吴梅芳 朱 琳 陈海燕 郭汉枝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血液内分泌科,广东云浮 527300

糖尿病与药物、运动、饮食习惯等自控生活因素存在密切联系,故应早期重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1]。我院结合糖尿病治疗、管理、护理经验,为初诊糖尿病患者制定了自我管理模式。分析自我管理模式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旨在寻找更理想的控制血糖有效方法,使其血糖指标得到理想的控制,有效控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杜绝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云浮市人民医院(我院)收治的120例自愿合作初期患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与自我饮食管理效果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自愿合作初期患病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4~50岁,平均(43.21±5.14)岁,病程1~2个月,平均(1.04±0.54)个月;观察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5~48岁,平均(43.82±5.08)岁,病程0.5~2.5个月,平均(1.12±0.34)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血糖检测,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均高于正常范围,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2018年版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3]中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纳入患者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且伴随体重减轻,出现症状时间少于3个月;③所有患者均意识正常,能正常正常沟通;⑤纳入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沟通障碍者;②临床基本资料缺失者;③中途退出或不遵医行为者;④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连续护理干预2个月,具体内容如下:①监测生命体征。每天监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血压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控制血糖药物治疗。意识出现异常,应给予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生活干预。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禁止饮酒、抽烟。同时定期对病室消毒,更换床上用品,给患者营造舒适休息环境。③饮食干预。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低糖、低脂类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禁止饱腹或饥饿。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连续护理干预2个月,具体内容如下。

①正确的膳食医嘱。由于早期糖尿病患者并不重视正确饮食及每日足量摄入营养元素重要性,导致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工作开展难以顺利开展。因此,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为纠正患者对膳食营养的错误认知,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和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相应护理工作。首先应告知患者改变不规律、不节制饮食在治疗中的重要性,接下来在护理工作中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按照食谱执行,最后培养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②合适的食谱及配方。由于患者对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热量及糖分等了解程度较低,故医院为早期糖尿病患者安排专业的营养医(技)师进行每天饮食搭配,根据病情状况及平时饮食喜好,计算出每天饮食热量,做好食谱设计、配餐工作,让膳食质量得到较好保障。同时还应根据病情状况适当调节,确保每天摄入足量营养元素,控制病情发展。

③制作及分发。配餐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营养治疗效果,在大多数医院中配餐员主要作用为预订和分发饮食,所以并不了解基础营养相关知识。故配餐员在应严格按照患者食谱制作三餐饮食,并按时分发,保障每天按时定量规律进食。

④健康教育。入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发放疾病宣传手册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糖尿病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等,纠正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错误认知,让其认识到疾病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并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提升自我饮食管理效果。

⑤心理干预。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发展,故一经确诊为早期糖尿病患者将加重心理负担。入院后根据患者年龄、对疾病认知及文化程度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消除心理担忧。若观察到患者长时间保持负面情绪,应进行适度引导,让患者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准确把握内心状态,缓解负面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巡房,体贴和关心患者,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同时,多与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给予家庭温暖和关怀,提升治疗信心。

⑥出院随访。出院前,再次核对患者基线资料,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告知患者饮食、运动、用药等注意事项,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出院后1个月,每两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遵医嘱行为,同时根据症状表现,给予适当建议和意见。之后每1个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4]。评价标准:显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出现好转);无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超出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5]。两个量表满分均为100分,得分低于50分为正常,≥50分则为焦虑/抑郁,且评分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

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下降,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x ± s)

3 讨论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概览》中指出,截止2019年,在20~79岁人群中,共有约4.63亿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排名第一,总人数约为1.164亿人,每年我国因糖尿病致死的人数约为8.34万人[6]。由此可见,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提升生存率。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属于慢性疾病,根治较为困难。随着病情发展,将累及全身重要器官,导致血管病变,影响生活质量。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药物干预或注射胰岛素方法,控制血糖,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司徒玉菊等[7]研究发现,长时间进行药物干预,会形成强烈依赖感,且长时间服药会引起胃肠道发生不良反应,如肚子胀、排矢气多等,一旦药物剂量过度,将导致低血糖发生,安全性较低。Ahmad等[8]团队发现,尽早发现糖尿病,尽早采取自我饮食管理,对控制糖尿病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临床实践显示,由于早期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不显著,且对疾病认知较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配合治疗及抵触情绪,导致血糖升高。因此,我院根据治疗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糖尿病治疗、管理、护理经验,为初诊糖尿病患者制订了自我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究自我管理模式对早期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影响,从而寻找出最佳控制血糖方法,提升治疗有效率。黄仕明等[9]研究发现,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饮食管理指导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尤其是饮食管理方面护理,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运用中发现,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在护理过程中运用手掌法则,更易被患者接受,且每天合理搭配膳食影响相较于药物治疗效果更显著。另外搭配上心理干预和运动训练,能在较短时间内使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状态,避免进一步恶化,从而大大避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廖中杰等[10]研究提出,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饮食管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信心,缓解负面情绪,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能让患者正确认识到糖尿病危害,树立对疾病正确认知,更有利于改变其自身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使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11-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古丽尼沙·哈斯木等[15]研究结果完全一致,说明对早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自我饮食管理效果,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饮食管理,使之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在此过程中改善心理状态,让其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和自强。但是在本研究中仍存在血糖控制不佳,治疗效果低下情况发生,可能与患者自身代谢有密切联系,故在连续护理干预1个月后,血糖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应加大饮食调节,适当增加降糖药物,提升血糖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对早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使患者保持良好饮食习惯,使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且护理干预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负面情绪,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有效率饮食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很有效率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