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艳春
摘要:双高校视域下教育现代化改革和社区治理需要促推社区人才的职业素养培育。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职业素养培育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环节开展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构,从职业素养需求出发,秉持产教融合、通用素养和职业素养相结合的构建理念,厚植文化底蕴、培养独立思维、重视社会参与,实现课程体系建构对社区职业素养培育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素养 双高校 课程体系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reform and community governance need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community talents.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pecialty carries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curriculum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concept,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structure, curriculum conten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tarting from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it adheres to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gener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es cultural heritage, cultivates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attaches importance to social participation,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Key Words: Professionalism;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 Curriculum system; Social work
1 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意义
1.1“双高计划”改革建设要求
2019 年3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提出要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明确了“双高”校建设的十大改革任务,其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能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高校要重点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培育即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1.2教育现代化改革创新需要
教育现代化改革创新趋势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出了要求。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高等职业院校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需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优势,健全高水平基础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的体系,紧跟新需求和新业态趋势优化课程结构,与时俱进完善课程文化建设,切实提高课程职业素养培育实效。
2 职业素养课程体系设计过程
2.1课程理念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本质上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对社区治理内涵的不断扩展,社区课程观念要把握社区场景任务、社区各主体的服务需求、社区服务项目内隐价值、社区工作者职业价值和社区工作者目标达成要求,以此推动长远职业发展的课程理念。
2.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设定应准确分析职业岗位需求,面向就业岗位分析岗位需求,并进一步明确岗位对应的培养规格,即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据此设计课程逻辑,从而使得课程结构可以回应岗位需要,形成从需求出发,再回到岗位需求的闭环。
本专业课程的目标设计对标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最新教学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政务管理、居务村务治理和社区服务3个主要工作领域厘清学生在素养、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重视政务政策动员、民主选举、议事决策等主要职业任务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提升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
2.3课程结构
职业教育课程要向“概念化→理解→应用→评价→综合”5个层次设计,在课程中充分体现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结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为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城市管理网格员、社团会员管理員等,以其职业特征和和岗位要求为导向的课程结构,应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模块分别培养其综合素养和专业素养,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终身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素养元素出发,培养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才。
2.4课程内容
融合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内容设计回归职业情境,政策咨询、材料审核、数据分析、社区会议召开与组织、服务活动实施、社区信息公开、组织孵化备案、志愿服务管理、便民服务组织和资源拓展工作程序和场景在课程体系中全面呈现,整合教学主体要求、教师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兴趣因素,在6个学期课程中体现不同素养课程的独立性和连贯性,有效提升职业素养。
2.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过程重视产教融合,引进街道或社区工作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集体备课,在教师中形成对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共识。在课程标准制定环节严格管理,确保教学计划能够有效回应教学目标,课程实施的形式方面,结合传统讲授和信息化工具应用,引用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重视在课堂教学环节以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形式呈现。
2.6课程评价
职业素养在常见期中或期末考试中难以得到有效评价,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职业素养要素评价方式,在课堂和课外2个维度进行。课堂上通过增加实践性教学任务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通过完成例如社区服务项目设计的课程任务,并采用课堂分享的形式,突出职业素养要素。同时,评价主体也由教师转变成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员互评的多元主体评价机制。课外可结合专业社团服务参与程度、实务项目建设、成长档案等方式,体现课程评价对学生认识发展的导向作用。
3双高校视域下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
3.1社区人才素养培育要素
基层治理从模糊化治理范式正逐步过度到精细化治理。社区工作主要任务也逐步明晰,主要包含政务管理、居务村务治理和社区服务3个模块。政务管理作为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其对社区从业者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等素养具有高要求。居务和村务治理要求社区从业者坚持维护基层选举公平正义、耐心细心地为基层人民解读具体制度规范,谨慎对待选举工作细节;在居务和村务公示中,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力,正直、诚实的传递信息的素养。社区服务模块社区从业者的素养要求包含:热爱便民利民服务,具有社区服务意识,参与社区便民利民服务,认同并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3.2产教融合职业素养课程建构
职业素养培育尤其重视职业场景对社区工作者素养的锻炼和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核心理论课和基于产业需求的实践类课程在素养培养上具有延续性特征,但各自承担不同层次的素养培育任务。专业课程在夯实职业知识结构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在专业核心课程如方面初步培养学生对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定位以及职业角色认知,促进学生对社区职业素养的认识提升。实践类课程设计重视对课程实施方式的把握,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不同学期分段组织学生进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驻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实施课程。通过社区政务实训系统模拟社区事务办理,通过实际参与人口普查等了解社区事务办理的工作程序,通过现代学徒制带教形式加强学生与行业导师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社区工作职业素养的认识和体悟。
3.3通用素养和职业素养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构
高职人才培养开展职业素养培育的同时重视综合素养的培育,在公共基础课程设计中重视高职学生基础素养的养成,完善的公共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专业人才。专业课程以社区工作的具体服务场景和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不同学习阶段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程的专业课程分别回应学生通用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通用素养的培育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职业素养培育,对于学生履行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具有重要作用。
4 基于课程体系的职业素养培育途径
4.1厚植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是文化教育事业生根发芽的根基。素养培育是长期影响和逐渐发展的过程,依托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教学主体方面,一是重视党史、国史、校史教育,通过校园环境文化要素展示、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线下形式营造学校文化氛围。二是运用新媒体手段通过推文、美图、短视频和宣传片等形式,拓展文化名片的传播渠道,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融入到学校育人工作中。[[]]三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校园文化要素,將学校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全过程。教师道德涵养提升,一是重视道德要素在教师评价中的导向作用,改变唯学术、唯论文的评价考核体系,在评奖评优方面重视教师道德水平的考量。二是深入开展教师文化素养培育,通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深刻认识文化道德对职业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4.2培养独立思维
独立思维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职业素养的必备要素。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一是要把握课程实施的前端环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课程知识的情况,培养其主动探究的能力,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实践任务完成等方式,在授课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资源的准备。高年级学生可通过助教形式参与低年级课程设计和实施,以视频学习资源或案例资源等方式参与教学。三是改善师生互动形式,培养师生亦师亦友的协同合作关系,促使学生认识到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在学生对职业的认识视角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4.3重视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增加社会认识,提升适应社会和职业情境的能力。[[]]通过社会参与促进职业素养培育,一是要重视学生生命体验。社区工作人才培养要重视学生对个体生命经验的挖掘和体验,通过自我认识的提升奠定其职业角色扮演的基础。二是要重视人际关系处理。大学生大多面临家庭沟通、同辈相处等方面的人际困扰,社区职业素养也对工作者的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要求。三是实践教学环节应充分给予学生社会参与的机会。[[]]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摩社区民主选举过程、参与社区服务开展和社区矛盾纠纷处理,增强学生对职业素养要求的认识,并有意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四是重视社团实践。通过品牌服务社团在周边社区拓展社区服务项目,鼓励学生组成实务学习组参与大学生项目设计比赛,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1-09-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2]汪长明.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22):85-90.
[] 桑雷.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 李碧,郑宇.高校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究,2021,5(22):46-49.
[] 王军梅.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探析[J].科技资讯,2019,17(36):55-56.
[] 程奕. 基于成果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1.
[] 喻欣楠.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思政功能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2):66-69.
322750033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