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随着春天的到来,一些市民打算减衣,但又想着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春捂有没有道理?到底怎么捂?捂多久合适?来听听重庆市三甲医院的中医专家们怎么说。
为啥捂
更多是防止伤风感冒
“春捂当然是有道理的,但一定要科学地捂,捂得不对,反而会引起伤风感冒。”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中医科主任杨国汉这样说。
杨国汉表示,春捂是指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药王孙思邈也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杨国汉介绍,在春季,人体的毛孔会由相对闭锁的状态慢慢舒张,而春天里往往风较大,从中医角度讲,风为百病之长,侵入人体内部,常常有春寒冻人的感觉。此外,春天气温变化较大,过早地脱掉厚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肌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
“所以,春捂的意义更多是防止伤风感冒。”杨国汉建议,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5天左右,否则过早脱掉厚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何时捂
15℃是一个临界温度
“春捂绝不是乱捂。”杨国汉强调,穿棉袄、捂全身、不分温度一直捂,这些不科学的春捂反而会造成身体不适,引发伤风感冒。
那么,春捂有哪些讲究呢?
杨国汉表示,一般而言,15℃是一个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要继续捂;当气温高于15℃时,可以考虑减一点衣服。另外还有一个原则是:如果捂的时候不出现口干咽燥、冒汗等,即便气温达到或高于15℃,亦不必急于减衣物;如果感觉捂出了汗,即便气温未达到15℃,亦应考虑适当减衣物。
什么时候结束春捂合适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中心副主任中医师蒋参认为,如果气温15℃以上的天气持续7天以上,就可考虑结束春捂。
哪里捂
重点在人体下半部
杨国汉指出,春捂的重点在人体下半部。这是因为,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纵然气温升高,亦不可骤减下身衣物,以免关节炎、胃肠疾病的产生。
蒋参也认同下厚上薄。他表示,春捂不是让人穿更多的衣服,而是应以人体感受到温暖为主,不要觉得春捂非要捂出汗,捂出汗反而会损伤阳气。另外,秋裤、袜子不要减得过早,因为阳气是往上走的,身体下部受凉之后,阳气升不起来。
蒋参提醒,上薄也不是指只穿一件,而是说双手裸露,但胸和背还是要保护,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儿童而言,胸背部位仍要注意保暖。
蒋参特别提出有三个重点部位需要注意保护——
捂腹 肚脐和腹部的其余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捂背 背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概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
捂脚 因为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此,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暖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