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型综合大学教育硕士科研能力的培养

2021-03-09 13:32季月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育硕士科研能力

季月

[摘 要] 教師培养机构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母机,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创新和问题解决十分必要,内生型综合大学基于其科研实力和健全的学科门类等优势,在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中居于重要地位。本研究基于PDCA循环理论设计了访谈提纲,对部分管理人员、导师、教育硕士进行访谈,了解Z大学教育硕士科研能力的培养情况。其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完善、培养方式不全面、反馈不健全的问题,因此要优化课程设置,多途径培养科研能力,健全反馈系统,以期改善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培养现状。

[关键词] PDCA循环理论;教育硕士;科研能力;内生型综合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1-0022-0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普及,提升质量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教师素质对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创新和问题解决十分必要,因此教育硕士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现代化中重要的一环,其科研能力培养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承担起了培养教育硕士的责任。

但是,2016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通知,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和西北大学四所高校的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被评为不合格。其中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和吉林大学均是内生型综合大学。“目前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外向发展型,……;第二,合并型,……;第三,内生型,即以前没有教师教育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如厦门大学、武汉大学。”Z大学即属于第三类的内生型综合大学。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培养的质量,我国鼓励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教育硕士的培养。2018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因此高水平内生型综合大学作为主力军之一,教师培养要以培养教育硕士为重点。

一、基于PDCA循环理论进行科研能力培养

PDCA循环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提出的,应用于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过程是四个环节的循环。它作为一种循环上升法,在质量管理中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PDCA循环理论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其中计划部分是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解决方案进行假设;实施部分是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计划;检查部分是根据实施情况来评估实施结果;处理部分是根据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方案调整。PDCA循环理论与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培养有共通之处。一方面,PDCA循环理论是螺旋式的前进和波浪式的上升,它需要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进行,然后根据开展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下一次的循环必须在上一次循环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硕士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计划、实践、修改、更新逐渐提升培养质量;另一方面,PDCA循环理论是一个紧密结合的系统,只有每一个环节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才能促进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转,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培养中,制定培养计划,实施培养,修改和更新密切联系,前一环节的顺利完成是后一环节进行的基础,因此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培养可利用PDCA循环理论,分为四个部分。

(一)计划环节

计划环节居于循环理论之首,起着先行作用,它制定出实施方案以便后续的践行。在Z大学教育硕士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从管理层面来讲,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是否有独立的制度措施属于宏观层面的计划环节;从导师和学生层面来讲,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导师准备怎样培养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学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什么样的预期,预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属于微观层面的计划环节。

(二)实施环节

实施环节作为第二个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将计划付诸实施,才能进行后两个环节。因此在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培养方面,从管理层面来讲,考虑方案的实施情况,把握学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是否达到培养要求,是对计划实施情况的掌握;从导师层面来讲,了解导师在指导教育硕士进行科研的方式方法非常必要,需要掌握导师对教育硕士科研能力指导过程中的落实情况;从学生层面来讲,要考虑学生对学院制定的培养方案的理解和落实情况。

(三)检查环节

检查环节是进行反思,发现前面两个环节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起到反馈的作用。从管理层面来讲,院系要反思有哪些因素影响教育硕士科研能力的提高,目前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现状如何,培养方案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从导师层面来讲,导师认为学生目前的科研能力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导师在培养工作实施中存在的优缺点;从学生层面来讲,学生是否满意自己的科研能力,在科研能力培养的落实过程中是否达到了学院制定的培养计划的要求。

(四)处理环节

处理环节是根据上一环节找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和改进。它既是这一循环的结束,又是下一循环开始的基础。管理层、导师、教育硕士自身都要根据前面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根据以上四个阶段考虑的问题编制访谈提纲,并对部分管理人员、导师、教育硕士进行访谈,了解教育学院在教育硕士科研能力培养四个阶段的现实情况。

二、Z大学教育硕士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

Z大学作为内生型综合大学,当前已经正式开展教育硕士的培养。教育硕士的培养由教育学院、历史学院、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联合进行,教育学院从2015年开始正式招收教育硕士。本研究以教育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对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一)计划环节——课程设置

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属于计划环节,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是教育硕士科研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指出,“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设置的课程本应让教育硕士学到专业知识,还能锻炼科研必备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但实际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管理人员:我们的课程设置是考虑了国家对专业的要求、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以及我院教育学硕士开设的课程进行的,课程中研究方法这门课是专门针对科研能力培养的,有2个学分,三十多个学时。

通过对管理人员的访谈可以得知,在课程方面有一门教育研究方法是专门针对教育硕士科研能力培养的,和其他院系联合培养的课程主要是专业知识的教学,没有对科研能力进行考虑。

校内导师A:关于教育硕士的培养,我们参与过课程设置的讨论,研究方法课主要是介绍科研相关知识的。有些课因为学生在校时间短不得不压缩课时,课程的理论性和务实性就难以兼顾。

导师反映课程设置经过老师们集体讨论,但课程仍是研究方法一门课程介绍科研的基础知识,缺乏配套课程进行科研能力训练,说明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忽视了多种课程综合培养教育硕士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且由于教育硕士在校时间短,课时被压缩,课程的效果无法保证。

教育硕士A:我们有设置选修课,但大多还是本院系自己开设的,且数量也不多,有的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大家都要上,其实也不算选修。实践课程主要就是案例讨论,课程上理论知识讲授的多,实践的部分主要是实习。

在课程性质上,教育硕士的课程中必修课占大部分比例,很少有选修课,选修课也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修”。在课程类别上,课程设置与学术硕士差别不大,理论讲授多,针对实践开展教学少,不能满足教师职业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求。

(二)实施环节——导师指导

导师指导是实施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培养十分关键。

管理人员:我们开展了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教育硕士的课程学习和论文指导,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实践,还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在学位论文选题方面提供帮助。但在实际工作中,校外导师在科研能力培养这一部分发挥的作用不大。

教育硕士的双导师制并没有达到院系的预期,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从选题到答辩的整个过程,校外导师在科研能力培养上作用非常有限。

校内导师A:每一位导师都应当以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对教育硕士进行引导,有目的地指导阅读专业书籍,导师要结合自身和教育硕士的工作实际,以导师的名义申请教育教学课题,涉及中小学的部分由学生主导完成,老师进行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指导。

校内导师在教育硕士科研能力的培养上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怎样导师并没有进行直接说明,应然和实然的距离难以通过校内导师的描述判断。

教育硕士A:校内导师在培养科研能力方面起主要作用,在日常学习中,导师会推荐与科研能力相关或者研究方向的书;在学位论文写作中,我们将自己的主题、遇到的困难汇报给导师,导师进行指导;导师会给我们开组会,指出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教育硕士F:我们校外导师是实习的指导老师,实习时间没有那么固定,大概一到三个月,之前有工作单位的可以回自己工作单位实习。没有感觉校外导师在选题上有帮助,还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回学校跟校内导师讨论,实习结束之后交一份实习报告就行。

由访谈可以得知,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培养主要是校内导师负责,校内导师对于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培养有一定的规划,但由于没有硬性规定,每位导师对教育硕士要求的落实程度都不同,一般限于满足院系的基本条件要求。同时,院系的实践管理制度不严格,对于实习时间和过程监测没有严格要求,实习效果不能得到保证,校外导师在科研能力培养上作用也很有限。

(三)检查环节——论文写作

管理人员:目前教育学院在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方面规章制度比较完善,有外审和内审,进行外审之前,在校内先进行一次审查,审查的严格会提高教育硕士对学位论文的重视度,通过论文写作训练他们的科研能力。

在学位论文上以Z大学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要求为主,在开题时间、完成学位论文时间、和导师见面次数、字数限制等方面有比较明确的要求。院系通过学位论文作为检查培养质量的依据。

校内导师B:大部分教育硕士的初稿都不尽人意,写作经验性很强,理论性很差,老师从开始到论文写作结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必须承认,对于那些没有主动联系我的学生,我也没有及时询问他们的进度。

由于院系对学位论文做了要求,校内导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位论文,通过撰写学位论文对教育硕士进行科研能力的锻炼,对于不积极主动的学生,导师没能给予较多关注,因此学位论文质量不一,教育硕士科研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管理人员:在发表论文上,教育硕士没有明确要求,学术硕士要求必须在学习阶段发表一篇论文。

教育硕士C:学校没有要求教育硕士发表论文,没有硬性要求,自己也不主动。并且自己是教育硕士,实践性更强,以后不打算做科研的话,也不会很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教育硕士D:如果老师没办法固定开组会,大家不太认真地做科研这个事情,科研局限于写学位论文。但是如果身边朋友同学在学做科研,自己也會学,氛围的影响很重要。

教育硕士E:我觉得参加讲座和读书对科研能力培养也很重要,学术硕士有要求毕业前交听讲座的心得,我们没什么要求,大家比较容易懒散。如果做一些要求的话,大家就会积极一些,能够在院系的监督下在科研能力上有所提升。

在影响教育硕士科研能力培养的因素方面,主要有自身因素、导师指导、学校要求、科研氛围。在自身因素方面,教育硕士自己对于科研能力的要求和将来的规划影响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导师指导方面,如果导师的关注度不高,教育硕士很难达到标准,第三,在氛围方面,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利于教育硕士科研能力的培养。

三、Z大学教育硕士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完善

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属于科研能力培养的计划方面,对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培养十分重要,但目前存在着课时安排不合理、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失调三方面的问题。

其次,导师要加强对教育硕士的要求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第一,强化导师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导师真正在教育硕士科研能力培养上规范化;第二,导师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固定开组会的时间。能够及时了解教育硕士的动态,讨论时确保质量,比如在讨论沙龙中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形成自己的观点,锻炼研究思维;第三,对教育硕士进行写作锻炼,使教育硕士的科研训练规范化、常态化,提升教育硕士科研实力。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到,“教师教育是研究型的。……逐步加大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培养力度。……着力加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训练;……实现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向教师教育实践有效转化。”因此教育硕士自身要高标准严要求,正视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向院系和导师沟通自己对于教育硕士培养的看法和意见,与导师沟通学习进展和困难,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甘莹,周首领.无师范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以“211工程大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 (15).

[2]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

62659.htm[2018-01-31].

[3]张欣韵.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研究[D].扬州大学,2014.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EB/OL].[2019-05-21]. http://edm.eduwest.com//viewnews.jsp id=1113

[5]傅蕾.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诊断与提升[D].华东师范大学,2012.

[6]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0.

[7]长石地,白向宁.以课程学习为依托 提高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4).

[8]陈细竹,颜璐.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与科研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08).

[9]《打造新时代一流的教师教育》[EB/OL].http://www.moe.gov.cn/s78/A10/moe_601/201804/t20180408_332530.html[2018-05-01].

(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教育硕士科研能力
协同创新中教育硕士导师团队建设对策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基于参与式工作坊的模式: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教育硕士开展案例学习的有效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