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2021-03-09 06:01解志强朱世明关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6期
关键词:肌间臂丛罗哌

解志强 朱世明 关欣

随着当前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前进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在手术治疗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麻醉方式,可供患者以及其主治医生选择。当前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较为常见,既利用超声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定位效果,同时也增强了麻醉效果[1,2]。罗哌卡因属于较为常见的麻醉药物,用不同剂量对于患者有着不同的麻醉效果,在不同手术过程当中,选择适当剂量的麻醉药物可以更好的保证麻醉持续时间,起效时间与麻醉效果,属于相关麻醉人员重要的研究方向[3,4]。现列举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以乱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6~59 岁,平均年龄(32.65±8.79)岁。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6~59 岁,平均年龄(32.36±8.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行上肢手术的诊断标准要求;②行上肢手术患者或者家属配合完全听从医护人员的要求,服从所有的研究内容;③行上肢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年龄<18 岁或>70 岁的行上肢手术患者;②合并精神功能障碍的行上肢手术患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处批准同意。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行低等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在麻醉医师的指导下给予患者米达唑仑2 ml 静脉镇静。同时使用便捷式超声仪器对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展开全面扫描,同时利用适当的注射针头连接延长管与注射液,然后根据超声扫描结果来调整麻醉针头的深度,以及进针角度保证针尖穿刺到臂丛后外侧。此时注射30%的局麻药物15 ml。然后将针进行适当退出,推进到上方贴近臂丛神经的位置,将剩余的30%局部麻醉药15 ml完全注射。使用的局部麻醉药物为0.3%浓度的罗哌卡因30 ml。

1.2.2 研究组 行中等浓度罗哌卡因麻醉。麻醉方式的操作与参照组完全一样,但使用的局部麻醉药物为0.5%浓度的罗哌卡因30 ml。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后苏醒时间为患者手术完成后到患者恢复神志的中间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为患者使用麻醉药物后缓解疼痛情况的维持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为患者注射麻醉药物后到患者开始屏蔽疼痛的所需时间。医护人员实时观察控制患者的时间记录工作,保证记录时间精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参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苏醒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比较(,h)

表1 两组术后苏醒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比较(,h)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当前主要结合体表解剖使用,实现患者的麻醉定位,在具体操作使用中发现部分麻醉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以及紧张等原因导致一次穿刺不成功,反复穿刺加大了患者手术治疗的心理压力,同时还会影响患者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5]。针对这一情况,部分研究人员提出了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明显改善体表解剖这一传统定位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升了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工作精准度[6,7]。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进入人体后通过控制神经细胞离子通道的正常运行进一步阻碍神经间质的传递,实现手术治疗的镇痛目的[8]。相关文献证实,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在人体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尤其是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使用情况存在直接相关联系,一部分研究证明其在浓度为0.2%对感觉神经阻滞较好,但几乎无运动神经阻滞作用,但是其在0.75%的浓度条件下,则可以产生对人体神经细胞的较好运动神经阻滞作用[9]。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使用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与患者的身体情况、年龄、药物耐受度相互作用,通常来说浓度越高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越强,但是有需要谨记血压浓度超过患者耐受指标的时候,会导致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情况,甚至对于患者的心脑血管带来不利影响,抑制心肌收缩力以及心脏传导进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浓度[10,11]。研究人员发现在针对于行上肢手术患者的过程中,使用中等浓度罗哌卡因麻醉的起效快、镇痛维持时间长,但是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手术后苏醒时间的增加,存在一定手术后不良反应的风险。官雪娟[12]在的研究中选择100例上肢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的手术,将其划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以及高浓度组,得出结果:患者手术治疗在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执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前提下,麻醉医师增加麻醉药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缩短麻醉发挥作用时间的目的,但与此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延长镇痛时长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的结果,患者的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几率显著升高。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及相关文献资料,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上肢手术之前,需要首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病情严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对于麻醉药物使用的敏感度以及适用性,进一步依据不同条件的患者具体病况,在手术治疗前尽可能挑选合适的罗哌卡因的浓度,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控制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避免过度长时间的麻醉清醒,缩短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8.63±1.34)h、镇痛维持时间(7.47±1.05)h 长于参照组的(6.86±2.18)、(5.57±1.08)h,麻醉起效时间(0.45±0.16)h 短于参照组的(0.77±0.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在临床上均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是其相同药物的不同浓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区别,中等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有着较快的麻醉起效作用,患者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发挥麻醉药物的功效,实现麻醉开始,同时其还有着较长的麻醉镇痛维持时间,对于较长时间的手术来说可以选择使用较高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但是中等罗哌卡因麻醉在临床使用中会导致患者手术后麻醉状态维持时间更长,需要更多的时间用于麻醉术后苏醒。

猜你喜欢
肌间臂丛罗哌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刀鲚肌间骨新类型的发现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团头鲂雌核发育群体的肌间骨形态学分析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