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探析

2021-03-09 06:01王晓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6期
关键词:血细胞涂片形态学

王晓慧

临床辅助疾病诊断与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方式为血常规检查,其能最直观的显示患者机体内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对其病情进行初步诊断[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操作简便、检验速度快、精准度高等优势,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2,3]。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在各级临床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能够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同时,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细胞形态学(例如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采用显微镜对外周血细胞涂片进行分析在临床中仍是不可完全替代的重要方式。现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血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逐渐提升,可基本实现检验的自动化。但其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代替人工镜检,与手工分类法在鉴定结果上是否存在差异性,目前尚不清楚。临床针对高度可疑样本仍需开展显微镜复检,否则会出现误诊、漏诊的状况,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4]。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受到临床关注,其能有效提升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本文就血液常规检验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于本院行血常规检查的血常规异常患者160例,其中男89例,女71例;年龄18~58 岁,平均年龄(48.54±10.22)岁;血常规检测异常分类:淋巴细胞39例、中性粒细胞56例、嗜酸性细胞27例、嗜碱性细胞17例。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首先抽取肘静脉血2 ml 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真空抗凝管中,颠倒混匀,在室温下2 h 内完成检测。首先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S-800)进行检查,确认无故障后连接电源,在18~22℃室温下进行检查,自动生成检验结果报告。同时推制厚薄适宜的血片2 张,使用瑞氏法染色,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技师进行镜检(Olympus CX 21 型光学显微镜),对标本的细胞形态、数量、大小等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及联合检查的检验结果,对比不同检查方式血常规异常检出情况,血常规检测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血常规异常总检出率对比 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血常规异常总检出率对比(n,%)

2.2 不同检查方式血常规异常检出情况对比 联合检查对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式血常规异常检出情况对比 [n(%)]

3 讨论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多种疾病,尤其是血液学疾病的诊治方法,也是临床辅助检查的基础,其主要利用显微镜对外周血涂片进行细胞学形态分析,从而对疾病做出相应的诊断[5]。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特别是科技的不断更新,各种高新技术在医疗检验领域中广泛应用,各种自动化检验设备逐渐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自动化仪器能有效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系统可对样本进行自动检测,并给出相应的诊断结果,能有效减少人工操作而致的偏差与失误;同时,使用自动化检验设备,工作人员可同时监管多台仪器,保障检验质量的同时,减少人员消耗。与此同时,该检查方式也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需其具备娴熟的设备操作技能、基础设备维护及维修能力,且还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有利于工作人员操作规范化,显著降低误差,提升检验质量,并提升工作效率,缩短样本周转时间,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是将检查样本在处理后,使用显微镜进行分析,对血液细胞形态、体积、数量等进行观察,发现其与正常细胞的差异[6,7]。血细胞分析仪本身的局限性以及血细胞形态复杂,导致仪器难以避免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的状况,为此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更适用于正常形态的细胞检验。针对具有病理意义的细胞需进行显微镜检查。现如今,大部分临床学者认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显微镜检查对不成熟细胞进行分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本文研究发现,联合检查血常规异常总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代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血常规的检验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有效利用电光学原理,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8]。在采集患者静脉血或末梢血时,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可通过一些步骤对血液标本进行稀释,对血常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通过血细胞分析的自动化,对血液样本进行仪器分析,自动生成检验报告,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操作简便,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检查流程,保障血液样本的稳定性。但该检查方式对细胞形态学分析能力不佳,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的状况。同时,尽管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良好的性能使其能够通过细胞计数、比例、大小及分布情况来判断异常细胞的存在情况,并进行报警提示,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体积较大、细胞核有严重异常的细胞识别能力较低,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幼稚细胞等[9]。有学者指出[1],在实际临床检查过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会将大的淋巴细胞误认为粒细胞,而当发生血小板聚集时,由于聚集情况的不同导致出现大小不一的颗粒,极易被误认为是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因此自动分析仪仅可作为临床筛选工具。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常规最为常见的检查方式,其能对细胞学形态进行精准的分析,显示患者的病情状况。分析血涂片中的细胞形态等与正常细胞相比,能有效显示异常状况。但该方式在检验过程中,需制作涂片、镜检等工作,操作繁杂,消耗大量时间与人力,导致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上具有局限性。为此,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初步筛查后,针对高度疑似异常的血液样本,需借助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能有效减少临床工作量,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在开展镜检时需注意粒细胞的变化,若伴有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会出现毒性变化,胞质颗粒粗大、增多,部分细胞伴有变性、空泡。还需注意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白细胞增高并非都因感染所致,一旦出现大血小板、核红细胞、难溶性红细胞等状况,均可出现白细胞假性升高。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血小板聚集和巨血小板的状况,亦需注意有无寄生虫。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对其假阳性结果进行纠正,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率,能有效提升异常检出率,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辅助。

猜你喜欢
血细胞涂片形态学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