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阳,王晓航,刘葳兴,纪仁玮,郭广廓
(1.江苏海洋大学 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2.哈尔滨 大电机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哈尔滨工程大学 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4.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作为一种清洁海洋可再生能源,潮流能具有储量丰富、分布集中且可预测性强等优点。如何高效开发和利用潮流能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水平轴叶轮是一种常见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具有效率较高,功率波动较小,自启动性能良好等特点[2]。目前,已经在海上部署了一些商用前的水平轴潮流能叶轮原型,典型代表有:英国MCT公司的SeaFlow系列,英国TGL公司的Alstom,挪威Hammerfest公司的HS系列,新加坡Altantis公司的AR,AK系列[3]。哈尔滨工程大学设计的水平轴叶轮10 kW的“海明 I号”,2×100 kW 的“海能 II号”[4]。
叶片是水平轴潮流能装置一级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叶片型线设计对能量转换效率和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发电效率。叶片的性能主要取决选取的翼型形状以及沿展长方向的形状变化。前者根据翼型气动力性能选择,后者主要由沿展长方向各叶素截面的弦长和桨距角确定[5-6]。水平轴叶轮的叶片设计方法主要有:基于圆盘理论的简化风车模型,基于涡流理论的Schmitz模型、Glauert模型和Wilson模型。其中Glauert模型考虑了轴向、切向诱导因子,设计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7]。
本文基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承担的国家公益性项目要求,完成水平轴潮流能叶轮的设计,研究并发展一套水平轴潮流能叶轮水动力性能有效的预报方法,为今后水平轴潮流能叶轮的性能设计建立可靠的理论分析方法,积累准确的实验数据。针对项目要求的技术参数与环境参数,应用Glauert涡流设计理论,对水平轴定桨距叶轮的结构形式进行设计,并采用BEM叶素动量理论和CFD数值模拟方法对设计的水轮机进行载荷与性能的预报。总结出系统的设计方法与预报方法,归纳出水平轴叶轮的载荷特点。
对于有限展长的叶片,其叶轮尾流中存在叶尖涡和叶根涡。美国Amherst大学改进的Glauert涡流理论,考虑了叶轮引起的涡流影响,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理论之一[8]。
对于每个叶素来说,考虑涡流的影响,假设轴向和切向诱导速度子分别为a和b,则叶素的相对来流速度为:
叶素的入流角和桨距角可表示为:
根据动量定理,作用在 dr段圆环处的推力为:
图1 叶素受力示意图Fig.1 The force diagram of blade element
根据叶素理论,可得:
其中:
联立上式,并根据三角关系转化可得:
假设每一个叶素均在理想状态下运行,定义Cd=0,即 ε =0°,可得:
其中: co tφ由下式确定, λ为半径r处的尖速比,则有:
叶素圆环的功率和能量利用率表达为:
将式(14)代入上式,则有:
对Cp求导取最大值,可知a是 λ的函数,可表示为:
若叶轮半径、叶轮转速和来流速度给定,则 λ即为已知,轴向诱导因子可由上述函数关系求出,再代入式(14)即可求出切向诱导因子。根据轴向和切向诱导因子可得入流角,因此入流角也只与速比λ 有关,表示为:
将式(8)进行无量纲处理,由于变量a与 φ均可以表示成 λ的相关函数,定义叶片形状参数lc为:
上述推导表明形状参数lc与 入流角 φ只与工作速比有关,与翼型的气动性能并无关系。在变桨距角,变弦长的叶片设计中,需要确定的参数即沿展长的弦长与桨距角分布情况。图2和图3是翼型形状参数lc和入流角 φ与叶尖速比 λ的关系。
叶片弦长l、叶片截面翼型的攻角 α分别如下式:
图2 叶片形状参数与速比 λ的关系曲线Fig.2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blade shape parameters lc and speed ratio λ
图3 叶片入流角与速比 λ的关系曲线Fig.3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blade inflow angle and speed ratio λ
式中:r为叶片不同位置的半径,形状参数lc可通过上图查找;Cl为最优升阻比下的升力系数;N为叶片数目; α0为升力系数为零时对应的翼型攻角,一般情况下为负值;Rz为展弦比;Lm为 叶片平均弦长;Kl为翼型的升力曲线平均斜率;CLmax为升力曲线在失速前的最大值; αLmax为此时对应的攻角。
叶片沿展长的型线通过叶素的弦长和桨距角确定,叶片设计的流程如下:
1)根据额定输出功率确定叶轮的扫掠面积S;
2)确定叶轮直径D;
3)根据水轮机工作速比为 λ ,确定叶轮转速(主要用于设计轴承机械结构以及匹配发电机);
4)计算不同叶素的尖速比 λ*;
5)计算不同叶素的入流角 φ;
6)确定不同叶素的叶片形状参数lc;
7)根据形状参数lc确定叶片各叶素位置弦长l;
8)计算叶片的平均弦长Lm,升力曲线平均斜率Kl,叶片的展弦比Rz,叶片截面位置的翼型攻角α ;
9)确定叶片各叶素的桨距角;
10)验证设计叶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NREL风机标准翼型S809,该翼型最优攻角为6.08°,根据上述流程计算叶素截面的弦长与桨距角,图4为设计完成的三维叶片图。
图4 叶片三维示意图Fig.4 Three dimensional diagram of turbine blade
采用BEM叶素动量理论与CFD数值模拟的2种方法,对本文设计的模型进行载荷与性能的预报。
通过Matlab将BEM叶素动量理论编程,即可用于叶轮载荷与性能的计算。BEM方法的求解流程如下[9]:
1)首先给出诱导速度因子a,b的初值(可设为0);
2)根据公式计算每个叶素翼型的来流角度;
3)计算每个叶素翼型的攻角 α;
4)根据上一步得到的攻角 α ,找出其对应的升力系数Cl与阻力系数Cd;
5)计算当前叶素的推力系数CT与转矩系数CM;
6)根据公式重新计算a和b的值;
7)返回步骤2,重新迭代,直至满足容差要求。
水平轴叶轮CFD数值模拟主要使用滑移网格方法,设置叶轮距离入口和两侧壁面均为3~4D(D为叶轮直径),距离出口8~10D。旋转域采用圆柱体,静止域采用长方体或圆柱体均可。静止域采用结构化网格,旋转域采用非结构网格,网格效果如图5所示。为充分模拟边界层效应,使得湍流模拟较为准确,需保证叶片表面y+<20[10]。
边界条件的设置为:大气压为参考压力,给定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入口边界为速度入口,给定均匀来流速度、湍流参数。流体计算域的左右两侧和底面为自由滑动壁面。流体计算域的出口和顶部为开放的压力边界,相对压力设为0。叶片和轮毂表面设置为不可滑移壁面。给定旋转域旋转角速度,静止域和旋转域之间通过滑移交界面连接。计算中湍流模型采用SST模型,求解器为瞬态求解器,时间步长为叶轮旋转3°所用的时间。
基于上述2种方法的计算,图6对比了叶轮能量利用率Cp与叶尖速比λ 的关系。
可以看出,2种方法得到的能量利用率曲线随速比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先增大后减小。 λ =4为最优速比,峰值Cp约为40%。当 λ=10时,能量利用趋于零,此时叶轮处于空载状态下的最高转速,即飞逸转速。
通过对比图中的结果可以发现,BEM方法因忽略流体沿展向的流动,以及粘性摩擦等,计算结果偏高。BEM方法和CFD方法的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叶轮水动力性能的预报均有较高的精度。因此考虑到时间成本,基于BEM方法继续对此叶轮的载荷特性进行研究,得到的叶轮的转矩系数、轴向载荷系数随速比的变化规律。
图5 计算域网格示意图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computational domain mesh
图6 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 C p-λ曲线Fig.6 The C p -λ curve of horizontal-axis tidal current turbine
从图7可以看出,在低速比时,叶轮转速系数较低,即叶轮启动时的主动力矩较小。因此在设计轴系,水仓密封等时,需考虑轴系间的摩擦不易过大,否则会出现较难启动的问题。随着转速的增大,叶轮的主动转矩迅速增大,当 λ=3.5时达到最大。水轮机在最优速比 λ =4时的转矩并不是最大的,叶轮转矩在没有达到最优速比时就已经达到最大,提前了0.5个速比。当速比继续增大时,叶片的攻角随即降低,并逐渐偏离最优攻角,流体动力性能下降,转矩降低。叶片在速比10时,转矩系数趋于0,能量利用趋于0,此时如果未加任何负载叶轮也不会再继续做加速旋转,即达到飞逸转速。从图8可以看出,轴向载荷系数随着速比的增大而增大,当超过最优速比时,速比继续增大,叶片处于失速状态,轴向载荷系数增大的速度逐渐减缓,但仍然较大。
图7 叶轮转矩系数随速比变化曲线Fig.7 Variation curve of turbine torque coefficient with speed ratio
图8 叶轮轴向载荷系数随速比变化曲线Fig.8 Variation curve of turbine axial load coefficient with speed ratio
为进一步分析叶片表面的载荷分布情况,选取叶片沿展长方向3个位置进行对比分析(30%,60%和90%叶展位置的叶素)。
从图9可以看出,当低速比时,叶轮根部叶片的攻角较大,处于失速状态,效率较低。随着速比的增大,叶片的转速增大,叶片的攻角减小。为了使叶轮在工作速比时效率达到最优,叶轮设计时应尽量保证不同位置处的叶素,在工作速比时的攻角均达到最优。在最优速比 λ =4时,不同叶展位置处的攻角均达到该叶素翼型的最优攻角6.08°左右,该计算结果证明本文叶轮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图9 不同展长位置处攻角 α随速比 λ变化曲线Fig.9 Variation curve of angle of attack α with speed ratio λ at different span positions
图10 不同展长位置处轴向推力Ft随速比 λ变化曲线Fig.10 Variation curve of axial thrust Ft with speed ratio λ at different span positions
图11 不同展长位置处转矩M随速比 λ变化曲线Fig.11 Variation curve of torque M with speed ratio λ at different span positions
从图10和图11中的载荷曲线可以看出,不同叶素位置对于推力与转速的贡献是不同的,在靠近叶根的位置,由于转速较低,且轮毂涡流系统所产生的涡旋尾流的影响,使得靠近轮毂处的叶片所受的轴向推力载荷较小,同时其动力转矩也较小。随着叶素的半径加大,轴向推力载荷与转矩均有所变大,转矩在速比 λ为3.5时达到最大。由于转动线速度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变大,即半径较大的叶素迎流速度较大,大半径处叶素所受的流体动力载荷也大于小半径叶素。在最优速比附近,提供叶片旋转转矩的部位主要分布在叶片展向上60%~90%处。但在低速比时,30%~60%小半径处的叶素的转矩贡献更大,即小半径处的叶素对于叶轮的启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叶轮刚刚启动时大半径处的叶素攻角很大,对启动转矩贡献较小,而小半径处的叶素安装角度较大,迎流攻角较小,因此对启动转矩的贡献更有流体动力的优势。
本文基于Glauert涡流设计理论进行水平轴潮流能叶轮的设计,并采用BEM叶素动量理论与CFD数值模拟2种方法,对所设计的叶轮模型进行载荷与性能的预报,证明此水轮机模型的工作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由研究结果可知:
1)叶片的形状参数和入流角只与工作速比有关,与翼型气动性能无关;
2)对于水平轴叶轮水动力性能的预报,BEM方法和CFD方法均有较高的精度;
3)叶轮在最优速比时转矩并不是最大的,叶轮转矩的最大值提前了0.5个速比;
4)工作速比下,提供叶片旋转转矩的部位主要分布在叶片展向上60%~90%处;
5)在低速比时,30%~60%小半径处叶素的转矩贡献更大,即小半径处的叶素对叶轮的自启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