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梅书画艺术

2021-03-09 05:15张明远
火花 2021年1期

张明远

绘画与书法,从来就是人类心灵和情感的迹化之物。而我国的书画艺术同出一源,还包含有几层涵义:一,两者在传达人的情感和意图的初始,运用的工具和材料基本相同;二,由此生发出它们在书写或描画的过程中,有着十分契近的操作感知;三,进而又导致各自在所表现内容和形式美的追求上,相互影响又相互吸纳,并会产生诸多相互补益之效果,如对骨法用笔、墨色技法和作品意境的审美评价、经营位置的具体细节等等都大同小异。然而,自古以来,书写在完成了它的自觉轨迹、成为书法艺术之后,多属文人所为。我国的传统绘画,更多的是在文人画的产生和发展之中,将书法、诗词歌赋、印章纳入其中之后,才真正成为代表我中华文化四大国粹之一。

当然,书与画毕竟有别。一为文字,一为图画,表情达意自有其独立的规则。但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已丢弃了自小识文认字就须使用毛笔的习惯。因此,若想取得书画艺术两全齐美的真功夫,实属不易。然而,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武晓梅老师,确是目前山西书画界秉持书画双馨的佼佼者。

晓梅自幼聪慧灵秀,好学上进,殊喜书画。在父辈的影响下,她从楷隶入手,勤学苦练,二十出头,就已频频参加全国书法展览并多次获奖,1988年获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83年,她以优异成绩就读山西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其毕业创作工笔人物画《六月天》与《老妪碾米图》,构图别出心裁,用笔生动卓然,十分抢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毕业后,晓梅先后就职于山西省博物馆、山西省艺术学校。本世纪初,鉴于她良好的师风和艺术成果,被调回母校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从教,并在近年内担任系主任工作。时光荏苒,匆匆三十多年过去了,晓梅兢兢业业从事教学和创作,她严于律己,博学无怠,诲人不倦,为学校和社会倾心竭力培养艺术人才,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前不久出版的《武晓梅书画集》,是晓梅多年心血中的部分成果,书中涉猎的书法有隶书和草书;绘画有人物和花卉,表现手法则分工笔、写意两种样式。

晓梅书法,最善隶书。她深谙《张迁碑》方整厚重、圆劲古朴之美。为揣摩和捕捉古人质朴凝重之笔意,她将《张迁碑》《石门颂》等经典碑帖视作看家之本,时时临习不怠。她的隶书兼修各家之长,创作不入窠臼,力避呆板和雷同,注重书写的内容与行笔姿态的内在联系,在控制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方面,有独到之处。其条幅《苏轼诗》“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句,笔墨温润有若黑云舒卷,山雨欲来,天边透射出空明之色,实有阵云排空之美。而《王维诗句》“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则以干笔运墨,离披点划间,似乎幻化出影影绰绰的生动画面:扑簌幽暗的灯光,窸窣淅沥的雨声,山果落地、草虫鸣叫的声响……又周敦颐《春晓》“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行字布列匀亭,用笔变化有致,可谓熟后求生,讲求用笔见筋见骨,又不失落脱潇洒之趣。再看晓梅不多见的草书王维诗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其行笔跌宕有力,点曳斫拂,欹斜倾侧,一一彰显出书写者力骏气健的书法功底。很难想象此一作品出自一纤指弱腕身形秀丽之女子的笔端!

晓梅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总体看去,抒情、优雅,富有音乐律动的美感。她常常根据作品描绘的特定内容,有意识地削弱工笔和写意在表现语言上的界线,将描绘的对象置于幻化的空间之中,力图使其更富有诗意的美感。《六月天》描绘的是夏日云蒸的六月天里,农家妇女喜庆丰收,欢聚在麦场上劳作的情景。作者让盘绕舒卷的云层、高高堆起的麦垛将喜悦的人群团团包围,人物、麦垛与云层在作者有意识的组织下,都在以不同力度的律动旋转,温馨喜庆的情态跃然纸上!《祥云》表现的是一组藏家女孩行进在山地高原里的情景。清冷的空气中,身着厚重藏袍的姑娘们,牵着牦牛缓缓行走在奇幻的云层里。她们头梳长辫,衣饰瑰丽,个个面颊红润,情态安祥。墨与色的渲染描画,或深或浅,或浓或艳,让这些人物参差有致地鲜活了起来。真可谓云气沉浮自吞吐,雾鬓霜鬟雅淡飞,笔墨精妙,令人称叹。

在晓梅的花卉、蔬果和人物的写意画中,长久的书法功底和绘画基础,助益了她对诸多物象神气、情韵的表现。她笔下的荷,无论是花、是叶、是茎,还是莲蓬,均不拘一格,姿态多变。墨色或浓或淡,用笔或直或曲,尽显清润空明、灵活生动。真可谓碧叶罗裙随风摆,粉面荷花不染尘!款题的书写,钤印的补缀,又可见出作者着意丰富画面审美意蕴的匠心。她画的百合与萱草花,布叶相从,枝叶偃仰,潜根必重,花含春光。一笔下去,已从花蒂至叶尖,墨色纷华,花之神韵,尽显作者灵动的运笔才气!

总之,从晓梅的书画艺术中,我们时时领略到一种不断变化、追求出新的精神力量。我衷心希望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