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和悦诗《乾坤湾(外二首)》

2021-03-09 05:15韩玉峰
火花 2021年1期

韩玉峰

读《乾坤湾》

诗人和悦赋诗《乾坤湾》,因为他到了永和县。永和,这是一个多么吉祥的名字。永和,背靠吕梁山,坐拥大黄河,天之和,地之和,人之和,永和也。黄河蜿蜒曲折,流经永和六十八公里,形成永和景观多多,诗人唯独把他的目光聚焦在永和代表黄河文化经典的乾坤湾,这是由七个S形的小河湾构成的大河湾。它像一条盘旋在永和大地上的巨龙,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天降祥瑞祐永和。

诗人赞美乾坤湾是“龙之图腾”,因为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中华文化的根脉。龙腾虎跃,龙飞凤舞,永远是华夏儿女的信念——“豁然天地间”。

诗人赞美乾坤湾是“海之召唤”,沧海桑田,百转千回,演变亿万年。远古涛涛大海,今日陌陌桑田,世事变化,自然交替,无需何人言说。这使我们想起李白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形中增加了几分豪情壮志——“崇山峻岭无言”。

诗人赞美乾坤湾是“神之巨椽”,是神用如椽巨笔描绘的美图,是鬼斧神工雕塑的杰作,让人们叹为观止,歌为绝唱。面对乾坤奇景,花开花落,荣辱不惊,这是何等的舒适平静——“云卷云舒天边”。

诗人赞美乾坤湾是“人之常情”,不再言鬼斧神工,不再说沧海桑田,在吕梁山连绵、黄河水蜿蜒的背景下,乾坤湾蕴含的巨大能量,是浓缩的中国山西历史、自然、人文景观经典,是永和人的骄傲和名片——“铺陈永和关”。

读《母亲河》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古今有多少咏唱黄河的不朽诗篇,最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于古有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雄壮,亘古绝唱。于今有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滚滚波涛是中华民族的怒吼,电闪雷鸣,动地撼天。古今千万篇咏唱黄河的诗篇无不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而和悦的《母亲河》却反其意而用之,用抒情的笔法写黄河的平缓和温婉。这是为什么,让我费思量。

换一个角度,我理解了。我是从自然的角度看黄河,所以欣赏李白的名句;我是从民族的角度看黄河,所以赞叹光未然的绝唱。诗人和悦是从民生的角度看黄河,他把永和的历史变革和生存状态与黄河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因而有不同的书写和吟唱。

诗人说“黄河是银色的”,这是歌唱在十五的月亮照耀下,永和人的幸福生活。

诗人说“黄河是温婉的”,这是描写永和人世世代代在黄河两岸繁衍生息、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

诗人说“黄河是宽厚的”,这是吟诵黄河哺育着永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寿年丰的美好家园。

诗人说“黄河是辽阔的”,因为黄河有舟楫,通四海,浮舟泛海,载着永和人走遍天涯海角。

诗人“在高台端详着,黄河是唱着歌的”,这是诗人的激情汹涌、诗情勃发,他要为黄河礼赞,为黄河歌唱,诗人在永和切身感悟到“黄河是自己的母亲河”!

读《梯田》

和悦的诗《梯田》似一幅调色的板画。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诗人把我们带到了远离永和的云南哈尼族所在的园田。

让我们通过互联网看看哈尼元阳的梯田。元阳梯田有十七万亩,是哈尼族人一千三百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元阳人开垦的梯田随山势的变化而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只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哈尼元阳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永和乾坤湾

看罢元阳看永和。永和万亩梯田是我国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旱地梯田,保存了最完整的北方梯田农耕形态。大田上亩,小田如盆,一坡成片,层层叠叠,田埂蜿蜒,高低不同,大小分明,形态各异,美不胜收。当大雪降临时,绵延山峦,层层梯田,更是呈现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景色。所以诗人感叹“南国数哈尼”,“北方是永和,叹为观止”。

诗人赞美永和梯田之大,“方圆六百里,无边无际”。诗人书写永和梯田之境,“山水田林渠,生态治理”,好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境地——“远方和诗”。诗人描绘永和梯田之美,“四时各不同”风景多异。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的梯田地形地貌,使诗人欣喜地欢唱“登高可俯瞰,农耕肌理”。

诗人歌唱永和梯田之富,“观光加旅游,农业之翼。金山叠银山,永和可期”。永和梯田,永和生态,给永和人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富裕,带来了永世的和合。

和悦的一首《梯田》诗,可谓别开生面,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充满新意,写出了对永和的赞颂和期待,折射出时代的前进步伐和夺目光彩。

(本文图片由永和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