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建盏传承人群研培课程设计研究

2021-03-09 00:37吕承坚
艺苑 2021年6期
关键词:建盏非遗培养模式

吕承坚

摘 要: 建窑建盏作为非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文化价值、传承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式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窑建盏被置入到一个新的历史环境中,探究建窑建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其良性传承与发展,都需要从传承人群的培养模式出发,通过进一步剖析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群研培班的课程设置,从而为科学、合理、有效地传承打下基础。

关键词:建窑;建盏;非遗;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8年度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科研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关于建窑建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CEFA2018029)。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是福建省南平市的地方传统技艺,其工序繁杂,一般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最终形成一件作品。每件作品因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及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有的细丝如毛,称为“兔毫”;有的成羽状斑点,称为“鹧鸪斑”;有的如银星密布,称为 “油滴”。宋代时因宋徽宗及大臣蔡襄提倡用黑瓷饮茶,所以建盏得到重视,成为宋代八大名瓷之一。[1]15

2011年5月23日,建窯建盏烧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教育部于2015年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针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群的培训班也在各个高校的承办下开设起来。[2]30本文尝试聚焦于建窑建盏发展中所遇见的问题,对建窑建盏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建立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一、建窑建盏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行业发展较快,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近年来,建盏行业抓住了时代浪潮蓬勃发展。根据建阳区委区政府2021年政府报告显示,2015年“建阳建盏”商标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对建盏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明确建盏产地范围为南平市建阳区现辖行政区域;2017年建阳区被评为中国建窑建盏之都;2018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0年建盏品牌价值评估为160.43亿元;2021年“建阳建盏”获中国驰名商标。截至2021年5月底全区共注册建盏企业和个体5854家,其中企业有1196家,个体4658家,规上企业6家,限上企业7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福建省名牌产品1个,南平市知名商标4个。从业人员约2.8万人,产值近45亿元。

建盏行业发展速度快,建窑建盏品牌价值突出。行业成长速度快,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在建盏行业中个体户占比例偏多,缺乏大型企业和带头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整个建盏企业呈现规模小、经营乱、产业园区分散的现状;生产销售以及研发都是个体户自己单干,信息封闭,缺乏行业内的交流,创新能力不足。建窑建盏产业在成长壮大中仍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

(二)行业规范管理水平低,制作与生产销售不够规范

因建盏产业所涉及管理部门较多,且建盏行业存在较多的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相关部门未能进行有效规范管理,导致出现一些不良现象:1.近年来有些行业从业人员,为追求短期利益,违背了传统的制作工艺,采用化学原料代替原本的建盏自然烧成技法,工艺水平没有得到提高,产品效果差强人意。2.因为建盏行业没有严格产品检验流程,有些商家以次充好的现象,很多残次品流入市场,造成建盏市场良莠混杂,鱼目混珠,扰乱了市场秩序。3.建盏产业存在造假、虚假宣传等现象,如用外地釉仿造建盏、假冒仿冒品牌产品、虚假传承人宣传等。

(三)品牌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建盏整体品牌建设

目前的建盏企业和名家工作室普遍缺乏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盏企业申请专利少,注册商标和名牌产品不多。随着建盏知名度的提高,各类假冒伪劣产品也出现在市面上,其它地区利用当地的瓷土和调釉烧制仿冒建盏,在各大展会和网络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低价倾销,误导消费者;建阳本地部分不良厂商也受利益驱使,到外地购买釉水,烧制假建盏。外地产品冒充本地建盏、鱼目混珠非法获利等损害建盏品牌声誉的各种行为未得到很好抵制。此外,建盏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销售手段单一,门店规模和销售渠道单一,甚至出现将建盏在地摊随意摆放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建盏行业品牌的形象建设。

(四)人才水平参差不齐,未能满足产业发展要求

随着建盏行业的不断壮大,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重视下,建窑建盏非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21年6月,建阳区委区政府先后认定了三批共计77名“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1人、南平市级传承人19人、区级传承人46人;评选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4人、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53人、南平市工艺美术师中级职称168人、陶瓷高级技师82人。

但应看到,建盏文化产业人才主要以建盏制作技术人才为主,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根据2021年建阳区委区政府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底,建阳区41位传承人中,大专以上学历只有9人,占比21.95%,而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22人,占比53.66%。且很多从业者因从业时间不长,又缺乏系统的培训,高技能的领军人才严重匮乏,创意设计型人才非常短缺,很难支撑起产业发展。

为提高建盏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近年来政府联合相关专业院校创新 “校企一体”“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二元制”“大师班”“电教班”“工作室”“订单式”等新教学培养形式,提升了从业人员素质和工艺水平。组织传承人、工艺美术师等赴相关科研院校进修、研学,在政府与社会各方力量的努力下,非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应看到,现有的培训情况未能满足人才成长、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建窑建盏传承人群研培课程设计思路

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研培班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实践途径,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大意义。非遗研培计划坚持“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促进自身和行业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并将传统艺术带进现代生活,让非遗传统技艺换发新的生命力。[3]9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自2016年以来共承办4期国家非物质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研培班,笔者作为培训教师,在调研—培训—回访—培训的实践中进行经验的不断总结和分析。针对目前建窑建盏发展的现状、需求和问题,我们对建窑建盏传承人群课程进行了以下设计:

(一)注重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建盏作为传统陶瓷的经典,在新时代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何适应甚至改善现代生活方式?这是陶瓷美学和生活陶艺课程需要解答的问题。设计探索推进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演进是分不开的[4]4,建盏非遗研培课程从传统陶瓷艺术历史入手,学习传统经典陶瓷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设计特点,教师和学员一起研究探讨每个朝代陶瓷艺术经典之作,帮助参培建窑建盏培训人员更深入地解读陶瓷艺术、陶瓷的语言, 把握艺术规律,博采众长。探索当代语境之下,如何寻找国内国外审美的脈搏,把握陶瓷艺术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基本规律,进而深思现代生活方式下建窑建盏的何去何从。

如何将建盏艺术的美带入生活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是值得师生研究和学习的。建窑建盏的实用属性决定了它在日常饮茶生活中不可取代的地位,而开设生活陶艺课程的目的是讲述如何将陶瓷艺术与日常生活更好地融合。生活陶艺本身的研究内容以陶瓷生活艺术为出发点,涉及生活空间的方方面面,包含陶瓷装饰空间、茶空间、饮食空间等,凡是陶瓷可以介入的地方,都是生活陶瓷可以涉及的范畴。

(二)重视陶瓷材料成分的科学分析

建盏以及陶瓷的制作,本身就是对材料性质的把握,因此陶瓷材料课程是重中之重。陶瓷材料包含陶瓷泥料、釉料两个部分。不同的泥料对于建盏釉料的发色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陶瓷鉴定技术高速发展,泥料的配比成分可以科学地用化学原料进行还原。用科学的眼光探究神秘的建盏艺术,做到产品可复制性和生产稳定性。建阳当地的泥料以及武夷山不同的陶瓷泥料原矿性质是不同的,在陶瓷制作中出现的各种技术和烧制的瑕疵问题,很多情况下不只是釉的问题,很可能是泥坯的问题,必须从泥料入手,甚至泥料配比上寻找原因。

配釉材料课程也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建盏的美在于釉色的极致发挥,现在很多建盏行业人员已经可以稳定地烧制出某一种或某几种建盏釉色,但是在釉料的材料科学层面还不严谨,大多数可能还处在师傅带徒弟,按部就班按照主观经验进行烧制的阶段。在需要创新时,科学地分析材料成分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哪怕建盏釉色再神秘,还是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范畴,对材料的成分可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还原。因此对建盏釉料进行系统学习可以慢慢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从业者们少走弯路。

(三)加强传承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笔者在对建阳建盏制作作坊调研过程中发现,建盏的坯体制作存在单一化、粗糙化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非遗研培将陶瓷制作技艺作为建盏非遗传承人群的培训中重要的实践课,对参培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培训。

针对参培人员的建盏制坯技法的培训开设了拉坯课程以及修坯课程。 以传统建盏撇口、束口、敛口等经典样式为标准进行拉坯课程训练,结合建阳当地传承人考评标准中关于拉坯的技能要求进行课程设置,邀请国家级拉坯技能大师现场指导,并根据不同学员的水平进行分阶段指导。因拉坯手法全国各地各有不同,培训课程综合各地特点,将技法进行系统化、细致化处理,对拉坯的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并在实训室设置大屏幕移动电视,反复播放技法步骤来深化培训学员记忆。

修坯课程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生活方式、家居环境进行器皿创新设计制作,包括装饰设计等综合训练,包含的技法有浅浮雕、高浮雕,陶瓷釉上彩绘画以器型表面的雕塑装饰和色彩装饰为主的技能训练和实践讲解,在实践中体会陶瓷设计和装饰的多样性,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践传统柴窑烧制技艺。通过联系建窑当地的柴窑烧制企业,开放参观烧制技艺流程,学员亲自动手给柴窑烧制投柴火,学习柴窑烧制技艺的基本原理,在对比中发现柴窑和电窑烧制的区别,烧制技艺的区别和建盏本身的审美区别,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制作经验和审美经验。

(四)提高传承人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建盏作为建阳的金质名片,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挖掘和开拓市场,是培训的又一重点和难点。市场营销课程旨在通过转变建盏从业人员单一的传统店面销售模式,引导建盏从业人员从实际市场需求出发进行建盏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如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作用;培育企业网红经济,开展直播带货;与传媒公司开展合作,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思维探索宣传建盏企业文化,全方位地展示建盏,提高建盏的品牌形象;促进行业与政府的合作,积极配合政府各级媒体的宣传活动;策划各类宣传专题节目、企业发展纪录片等;从展览入手,提高知名度,积极参与各类文博会,展销会以及国际展览会、展销会;注重文化输出,积极参与国内外手工艺精品展、产业手工艺等学术研讨会,扩大建盏文化的受众面,提升建盏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五)注重创新创业指导

非遗研培课程邀请陶瓷企业董事长、建阳当地非遗传承人、高校创新创业导师等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从创业经验交流、产品形象设计、创业团队管理等几个方面展开。学员们可以学习企业经营经验、团队管理经验,如何把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如何面对创业路上遇到的危机,理性面对市场挑战与竞争。非遗传承人授课以自己的艺术成长之路经验分享为主,介绍自身的工作室组建经验,建盏艺术创作艺术探索。高校创新创业导师为主的创业指导课程,将大学生创业的经验分享给学员,主要针对处在起步阶段的年轻从业者,教授创业的基本规律,并分析创业初期容易遇到的各种问题。

(六)开展实践考察与调研

为了让参培人员对建盏文化与产业发展有直观感受,研培课程设置了实地考察调研环节。组织学员参观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址、建阳水吉古龙窑窑址等古代建盏烧制窑址,了解建盏的文化渊源;还组织学员参观建阳本地的建盏企业生产车间,包括气窑烧制、电窑烧制、人工建造的现代龙窑,学习建盏的烧制过程;参观建阳区建盏文化博物馆,走访建盏一条街和中小型建盏企业,了解最新的建盏商品市场和艺术市场;接触当地的建盏制作传承人,开展传承人交流座谈会,在交流建盏制作经验的基础上,分享市场经验,建立联系,达成平台共享的等深入合作。

赴景德镇进行陶瓷艺术市场考察参观。走访景德镇陶瓷大学,参观大学生艺术展、大学生陶瓷创意园、陶溪川国际陶瓷艺术交流中心,参观当地外国陶艺家个展,当地名师工作室、中小企业工坊等,了解最新的陶瓷设计方向和市场资讯,达到了到“拓眼界”的目的。

(七)开展品牌保护与法律法规知识普及

针对建盏从业人员品牌建设与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开展注册商标和专利申请交流会,开展《非遗法》普及和维权课程。国家《非遗法》是一部具有长效性、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文化法规,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保驾护航。学习《非遗法》指导精神,才能做到在传承实践和市场实践活动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盏非遗文化现状纷纭复杂,很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教师在课程中为学员疑难解惑,为学员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指明解决方法,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八)注重教学资源与信息共享

在课程设置中,还添加了以学员之间的交流为主的课后研讨会,每位学员可以自主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创作与创业经验,分享各自的产品销售经验和工艺制作经验。比如学员才艺交流会,学员可以各自发挥特长和爱好,组织笔会、茶艺表演等;根据每位老师的要求,建立微信教师群,让学员在课后也可以继续与老师进行网络交流,提高课程的延展性。建立課程资源库,将每位老师的授课视频,拍摄整理为非遗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对学员进行开放。定期组织学员交流会,由学员提出培训中的不足和课程调整建议,积极记录和听取学员意见建议,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结语

建窑建盏的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建立和研究是在深入了解建盏的古今文化、建盏的工艺特性(其中包括了材料特性、制作方法和烧成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通过非遗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研培班的课程设置呈现,最终以考察回访参培人员在培训后对建盏文化的推动,以及对建盏市场活跃程度来作为检验培养模式是否合理的标准,同时也作为实践基础再次进行更为深入、深刻的建窑建盏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为形成更为合理的培养方式做准备。目前,对于合理建窑建盏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完整建立仍然不够成熟,仍需在后期实践中再次总结经验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社中心,2010.

[2]孙建兴.建窑系列建盏恢复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3]福建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福建省文化厅.文脉流芳:福建文化遗产保护读本[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林步艳)

3370501908211

猜你喜欢
建盏非遗培养模式
建盏谣
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