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南
漳州地区是中国外销瓷业生产的重要区域,以往限于资料,对于漳州地区瓷业的关注点主要在“漳窑”、“米黄釉”瓷器、“克拉克”瓷,以及明代漳州窑(平和窑)与月港兴废等方面,缺乏对宋元时期漳州地区陶瓷生产与港口变迁的探究。近年来,随着漳浦、云霄等地宋元窑址考古工作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实物资料,也能够逐渐揭示出海上贸易与宋元时期漳州瓷业兴起的关系。
窑业概述
2017年6—9月,為配合云平高速公路建设,厦门大学历史系等单位对年代为北宋中期—南宋早中期的云霄县水头窑窑址南部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龙窑遗迹2座,出土了一批青釉、青白釉瓷器和窑具标本,其中完整和可复原器物达数百件,出土器物以瓷器和窑具为主,另有少量制瓷工具等。瓷器主要以青釉瓷为主,有少量青白釉瓷。青釉瓷种类丰富,造型多样。器类主要有碗、盘、杯、炉、盒、器盖、罐、执壶等。青白釉瓷器类有碗、盘、杯、碟、盒、器盖等。
漳浦罗宛井窑年代为北宋中晚期—南宋早期。1999年7月,为了配合漳诏高速公路建设,福建省博物馆(今福建博物院)对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龙窑2座,该窑产品主要为青瓷,兼烧青白瓷和少量白瓷,器类以碗为主,还有盏、盘、壶等。
漳浦石寨窑年代属于元代中期—明代初期。2018年11月—2019年1月,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共揭露一处窑炉遗迹,出土遗物有青瓷和窑具。青瓷均为仿龙泉窑青瓷,器类较少,主要为碗、盘、高足杯等,也有少量碟、杯、炉、罐等日常用品,窑具有匣钵、垫圈等。
宋元漳州地区瓷业自北宋中期偏晚逐渐发展起来,产地主要集中在漳浦、诏安、长泰等已开发地区。宋代以生产同安窑系青瓷为主,元代中期至明代初期以仿龙泉窑青瓷为主。
瓷器外销
宋代是漳州地区瓷业发展的高峰期,这与宋代漳州地区海外贸易的发达关系密切。
首先,漳州地区海外贸易历史悠久。早在建州之前的唐嗣圣年间(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6日)就有一位叫康没遮的外国商人来漳浦。五代时,有三佛齐镇国李将军携带香料到漳州贸易。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下诏“闻在京及诸州府人民或少药物食用,今以下项香药止禁榷,广南、漳泉等州舶船上,不得侵越州、府界,紊乱条法,如违依条断遣”。可见漳州在宋代之前,海运就得到初步发展。
其次,设置专门机构,维护航道安全。宋廷曾在漳州置“黄淡头巡检”,维护航道安全,并于每年夏天下海“招舶”。
再次,制造具备远洋航行能力的海船。宋代,漳州与泉州、福州、兴化为福建四大造船地点,能建造宽一丈以上的海船。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因纲运需要,漳州每年被征用的海船达120多艘。
最后,拥有海上贸易人员。据《宋会要辑稿》“职官”记载:“比有漳州百姓黄琼商贩南番,其父客死异乡”;漳州陈使头的“过番船”载水手、纲首91人,前往海外贸易(宋代真德秀:《申尚书省乞措置收捕海盗》);直至南宋后期,“泉、漳一带,盗贼屏息,番舶通行”(宋代真德秀:《泉州申枢密院乞推海盗赏状》)。因此漳州商人的海上贩运活动十分活跃,“平时海舟欲有所向,必先计物货,选择水手,修葺器具,经时阅月,略无不备,然后敢动”(宋代廖刚:《漳州到任条具民间利病五事奏状》)。宋代漳州港的繁荣虽不及泉州和福州,但在海外贸易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虽然宋代漳州地区航运已经有一定基础,但宋元时期漳州境内的港口属于泉州港的附属港口。根据市舶管理制度,南宋时搭载漳州瓷器的商船到海外诸国,必须到泉州市舶司领取公凭(公据),并经严格的审验,才能出海。曾凡先生认为在宋代蓬勃发展的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形势下,福建的陶瓷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窑场林立,可谓达到鼎盛,其中以泉州港附近的各县最为密集,九龙江口的同安、厦门、漳浦、东山等地都是主要窑场所在。栗建安先生认为宋元时期漳州窑大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其产品均可通过水上运输到达港口集散,销往海外。漳州地区诸多窑场沿九龙江水系密集分布,便于海商购置各窑口瓷器,最终通过泉州港集散外销,因此漳州地区瓷器产品属于泉州港瓷器贸易圈范围。
宋元漳州地区瓷业的外销属性决定其窑场规模大。孟原召先生认为闽南地区瓷业外向型生产是逐渐发展完善的。北宋早中期外销瓷所占比重较小。从北宋晚期开始,到南宋晚期,这种外销的趋势逐渐突出,成为主要市场。漳州地区瓷业兴起于宋中晚期,为填补海外市场需求而兴盛。此时期漳州窑场规模大,产量高。以长泰碗盒山窑为例,发现的窑场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窑场建有诸多龙窑。目前暴露出的龙窑有两条,窑宽分别为2.5米和3.2米,依据山形分析,长度当在30米左右,可见当时生产规模之大。废品堆积遍布窑山,部分区域堆积厚度超过2米。采集遗物主要为碗、垫饼、匣钵等,少见其他器类,产品较为单一。沿海地区大窑场大量生产单一器类是外销瓷业的特征,碗盒山窑址产品符合这一特征。
元以后,随着泉州港逐渐淤塞,海舶难进;同时明初朝廷实行海禁,排斥蕃商,这些都导致泉州海外贸易的衰落,依附于泉州港海外贸易的漳州地区瓷业也随之没落。漳州地区窑业的再次崛起要等到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于漳州月港开放海禁,月港成为朝廷指定的中国商船出海贸易的唯一港口,以平和窑为中心的漳州窑业随之兴起。
(作者为福建漳州长泰区文庙服务中心文博助理馆员)
368650058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