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云县耕地红壤改良改造的对策措施

2021-03-08 15:24李子鸿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

李子鸿

摘 要:通过对云县耕地红壤土的分布、特征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造改良的思路和对策措施,进一步推进云县高标准农田地建设和地力培肥,为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土壤基础。

关键词:云县耕地;红壤土;改良改造;对策措施

1基本概况

云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东北部,位于东经99°43′~100°33′,北纬23°56′~24°46′之间,是临沧市的主要山区半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国土总面积3760km2,辖7镇5乡、190个村4个社区、2235个村民小组。2019年,全县户籍人口44.0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0.22万人,占91.36%;现价农业总产值58.40亿元,其中牧业总产值21.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7.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622元,增长10.6%;建成“八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 17.47万hm2,农民人均0.43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8万hm2,其中粮食作物生产面积5.59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7.51%,粮食总产量21.074万t,农民人均生产粮食523.97㎏;肉類总产量7.37万t,农民人均生产肉类183.25㎏。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衡量指标中,云县粮食总产量、肉类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畜牧业产值等指标居全市之首。

云县耕地总面积45177.07 hm2,其中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地 23798hm2,占52.68%,农民人均0.059hm2。耕地类型分为水田、旱地、水浇地三类,其中水田9644.6hm2,占21.35%;旱地32909.2hm2,占72.85%;水浇地2623.27 hm2,占5.80%。耕地土壤分为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草甸土七个土类,其中红壤土1912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33%。因此,科学掌握云县耕地红壤土的特性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地推进以红壤土改良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地改造改良和地力培肥,推进高标准农田地建设,对提高云县耕地地力和耕地综合产出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云县耕地红壤土的分布特点和主要特征

2.1分布特点

云县耕地红壤土在全县12乡镇山地丘陵均有分布,分布海拔1300.1—2099.69 m(平均1709.44 m);分布坡度0—45.55°(平均23.38°),分布的地貌类型有河流低阶地、平坦河流高阶地、起伏河流高阶地、起伏洪积高台地、倾斜侵蚀剥蚀低台地、起伏侵蚀剥蚀低台地和低山7种,其中起伏河流高阶地面积8375.9 hm2,占耕地红壤土的43.8%。

2.2主要特征

耕层厚度11—23cm,平均19.39 cm。 PH值4.72—6.20。有机质12.22—63.45g/kg,平均30.02 g/kg。 有效磷4.25—46.01mg/kg,平均16.97 mg/kg。速效钾38.05—330.96 mg/kg,平均138.94 mg/kg。交换性镁65.59—608.07mg/kg,平均241.61mg/kg,均在临界值之上。有效锰12.16—105.68 mg/kg,平均46.39mg/kg,在临界值之上。有效锌0.42—3.25 mg/kg,平均1.46mg/kg。 水溶态硼0.08—1.28 mg/kg,平均0.43mg/kg。有效钼0.02—0.24 mg/kg,平均0.08mg/kg。有效硫22.98—56.31 mg/kg,平均34.33mg/kg, 在临界值之上。

3云县耕地红壤土在生产中的主要问题

3.1地面坡度大,生产条件差

全县耕地红壤地面坡度≥25°的面积6266 hm2,占37.3%;20°≤地面坡度<25°的面积7659hm2,占40.1%;地面坡度<20°的面积仅5200hm2,占22.6%。耕层厚度≤20cm的面积15849 hm2,占82.9%。

3.2灌溉保证率不高

全县红壤耕地灌溉保证率30—95%,平均63.1%,其中<50%的面积10068 hm2,占52.6%。

3.3土壤养分含量参差不齐

全县红壤耕地耕层浅薄,大面积酸化,缺钼、缺硼,部分缺有机质、磷、钾、锌。其中:PH值<5.5的面积16870 hm2,占88.2%;有机质<20g/kg的面积1012 hm2,占5.3%;有效磷<10mg/kg的面积2155 hm2,占11.3%;速效钾<100mg/kg的面积36667hm2,占19.2%;有效锌<0.5mg/kg的面积29 hm2,占0.15%;水溶态硼<0.5mg/kg的面积13795hm2,占72.1%;有效钼<0.15mg/kg的面积18839 hm2,占95.9%;

4云县耕地红壤土改良改造的对策措施

4.1改良改造的主要思路

围绕农民人均建成400㎏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面积达0.067 hm2以上的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高标准农田地建设、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的政策机遇,以划定的“两区”地块为主要规划建设区,以治水、改土、培肥、配肥为主线,以项目为依托,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对不同类型的耕地红壤土进行改良改造和地力培肥, 不断改善耕地条件和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有效提高红壤土的耕地地力和单位土地面积综合产出能力,为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4.2对策措施

4.2.1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两区”内的耕地。积极争取实施国土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积极对耕地红壤土的中低产田地进行改良改造和地力培肥。结合实施机械深耕整地、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间作套种和国家退化耕地治理等补助项目,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培肥地力和改良耕地红壤土,在改善耕地红壤土质量、提高地力的同时,不断提高云县耕地红壤土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水平和综合产出率。

4.2.2工程技术措施。对20°≤地面坡度<25°的7659hm2坡地型耕地红壤土,因制制宜实施相应的工程改造措施,努力改善耕地生产条件。一是对水源不足、无水源保障的坡地型旱耕地红壤土,实行坡改梯。在改造的过程中,坚持生土垒埂、熟土还原,通过实施等高分割、砌石垒埂、深翻改土、建设小水窖(池)、平整土地等工程措施,并配套必要的生产道路,使改造后的梯(台)地埂子高度在80—200 cm,台面宽度在150—200 cm,土层深度达60 cm以上,耕层深度达15—20cm,地面坡度降到20°以下,灌溉保證率达50%以上,变“三跑”地(跑水跑肥跑土)为“三保”地(保水保肥保土)。改造后的梯(台)地至少种植一季绿肥培肥土壤;对海拔1400m以下的甘蔗适宜区可种植甘蔗,实现当年改造当年种植当年见效。二是对有水源保障的旱耕台地红壤土,配套相应的田间管网设施和蓄水池,实现旱地变水浇地。三是对渍涝型水田红壤土,实行工程排水措施,疏通和完善田间排灌渠系,降低地下水位,排除冷浸积水和锈水,提高水温,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透性。四是对水源充足但灌渠不配套的缺水型水田红壤土,配套灌溉渠系和农耕道路,形成“田成方、沟成网、路相连、渠相通”,建成能排能灌能机耕的高标准农田。

4.2.3生物农艺措施。通过实施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增加耕地红壤土的有机质,不断使中、微量元素含量达临界值之上,改善耕地土壤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实现节本增效。一是培肥地力,改良耕地红壤土结构。积极引导农民广辟肥源,对旱耕地红壤土每年施用堆沤腐熟的农家肥30—45t hm2,积极推广玉米等作物秸秆细碎还田和过腹还田技术;对实施坡改梯(台)后的耕地,大力推广种植或间套种植大豆、毛叶苕、绊牛豆等绿肥作物,冬季种植冬荞、冬大豆或种植苕子深翻压青,增加土壤肥力。二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海拔、不同作物、不同产量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配方推荐给农民使用,平衡土壤养分,优化施肥结构,因地制宜科学施肥。在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磷肥施用量和补施钾肥的基础上,对偏酸土壤适量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治酸改土。对秋冬季种植油菜的耕地红壤土,在油菜直播或移载前,用15—20㎏/ hm2硼砂与农家肥充分混合后均匀条施或穴施。对种植大豆、蚕豆等豆科作物的耕地红壤土,拌种时每袋钼肥(50g)+水1㎏+种子10㎏,充分拌匀、凉干、播种。在初花期或幼荚期, 钼肥用量为(2.25㎏+水675㎏)/ hm2,在叶面均匀喷施。以上两种施用方法可单独进行,若能连续作业,效果更佳。对种植玉米的耕地红壤土,用硫酸锌7.5㎏/ hm2在下种前与复合肥充分拌均作基肥施用,并注意种肥隔离。

参考文献:

[1]云县土壤〔M〕.1989

[2]云南省云县耕地力评价成果报告〔R〕.2013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
推进贵州省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措施研究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探析道路因素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祁连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