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烨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课改教学的潮流词。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大学生核心素养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幼教专业因为其专业以及日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重要。
关键词:幼教;核心素养;高职师范生;培养模式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要做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日后要走向教书育人岗位的幼教学生来说,全面发展更为重要,具备良好的品格和个人修养是其日后工作的必备条件。培养核心素养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三,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在幼教专业学生在大学的这短短几年,很好的培养其核心素养是个大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文化基础
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第一条就是文化基础。相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师范生的未来是要走向教师岗位的,对自身的要求也比普通大学生要高,除了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厚实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也非常重要。一个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是一节课或者一天能够体现出来的,一位好的教师的文化素养,它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对于幼教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如何正确的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渗透文化内涵?首先,学校文化素养的渗透。目前我国的教育在文化方面还停留在应试考试,其实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日常教学中完全可以随时的渗透给学生,学生可以深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当地的一些地方文化和习俗,如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话,可以了解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学习掌握少数民族的语言。
作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艺术情趣、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在将来的执教生涯中,才能传播美,教会学生欣赏美。善于在无论是学科专业内容,还是生活题材中提取美并传播美。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讲授中要注重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慢慢渗透文化素养的内容。在文史基础类课程中应要求学生修读一定数量的历史、文学、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研读和学术写作课程,如四书研读、《史记》选读、唐诗选读、宋词选读、《说文解字》入门等,以此增强师范生人文底蕴,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言传身教。老师只说不做,就会降低老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而也对政治课产生倦怠之情。教师的一句真情的言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得体的穿戴,一个细微的动作,无不起着育人的作用。只会言传,而不善身教,或因自己的品德素质不高,行为表现不良,反而会使学生的内心产生逆反心理,觉得教师是在欺骗学生,这样的教育是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的。因此,政治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不说过激的话,不课堂一套、课下一套,使学生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师范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学科知识,才能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师范生不仅要熟练、精通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因为“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更何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已经远远不是再一滴水与一桶水的关系那么简单了。教学技能素养是师范生区别于其他学生的最为根本的素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素养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与实施能力等等。即能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真研读教材、课标、大纲,悉心备课,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科学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品格、健康成长等。如今,课堂教学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不断涌现。面对这样的变化,师范生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与创新。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对于做好一个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师范生能够做好教师、不断成长的又一大核心素养。
二、自主发展
除了学校和教师的文化渗透,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比如网络媒介,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快、超越时空等特点,已成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可以对师范生思想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实时、动态、全程检测,可以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预测发展趋势,做到快速反应、及时疏导、有效预防、适时干预。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平台全方位传播正能量,加强“微思政”育人能力建设,构建网络化、信息化育人体系。通过微平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大融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促进师范生学习力的形成与提升,如利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网课,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案例进行解读、分析及讨论,实现自我学习、同伴学习以及深度学习。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请成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讲出学习的方法、怎样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等;再通过老师的总结,使学生们都能学会运用常规的学习方法,掌握如何集分配注意,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应用知识以及科学的安排时间,从而总结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式是很值得借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传授方法。结合学习内容传授学习方法,针对性强,具体形象,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较好。让学生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就好象教给学生打开一座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会比教给他们一些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学生在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这才是他们受益终身的一把金钥匙。另外,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社会参与
幼教专业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社会参与方面有先天的便利条件,有其配套的幼儿园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校期间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内容,那么在社会参与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育实习可探索“多学科组合编队”促进师范生文理贯通。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文、理、艺三方面组合编队,做到每个班级分配不同专业的实习生,让他们在共同的环境中实现相互借鉴、交叉学习。教育见习也不要求全部听本学科的课程,可以听听自己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其他年级和学科的课程。尤其是要鼓励学生多听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因为,这门不感兴趣的课程也许就是自己的短板,更需要加强学习与借鉴。并适时组织一些讨论交流,逐步提升师范生处理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参考文献:
[1]孙静.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构建及指标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8).
[2]辛涛,姜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人民教育,2015(07).
[3]夏雪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