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

2021-03-08 13:27杨日飞
中国德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劳动教育

摘要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进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创新。学校教育培养劳动者的根本目标不能变,要进一步深化培养劳动者的教育观念。同时,要按照学校办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来实施教育。

关键词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作者简介 杨日飞,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學院,副教授

长期以来,尽管我们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劳动教育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是很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并对劳动教育实施做出顶层设计。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一、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两大重要学说——共产主义学说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仅反映了现代工业化大生产对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对共产主义学说中新人理想蓝图的描绘,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有活力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并为人类实现全面发展提供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高度肯定了劳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早在古希腊时期,有思想家就已经提到了全面发展的观点,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发展。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以体操训练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这种观点在近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英国思想家洛克首次提出体育、德育、智育三育并立的“绅士教育”体系。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主张把手工操作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培养人的实际才能。这些主张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但是这些思想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并没有人意识到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而是站在脱离生产劳动,甚至鄙视生产劳动的立场上空谈全面发展。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等级制度的限制,统治阶级虽然也追求全面发展,但是他们持有的全面发展观是以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为前提的。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所以脱离生产劳动,甚至鄙视劳动者的观念与行为决定了他们所谓的全面发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片面发展,是脑体分工所造成的另一种片面发展。因为脱离生产劳动,甚至鄙视生产劳动,所以他们自身不可能实现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不可能具备因从事生产劳动才能形成并拥有的各种美德。这决定了他们所宣扬的美德也是虚假的。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满怀着对处于不幸状况的工人阶级的同情,创立了具有高度人文精神和历史预见性的科学的、全新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他们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劳动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与社会性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问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很多思想家的全面发展观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高度肯定了劳动在个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指出入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之所以具有长久生命力,不仅因为其预见了人类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确立了一个伟大的理想,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民拥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它指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它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和前提,而且人必须通过对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才能实现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教育最根本的启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如何结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解决。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并根据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在开创、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认识和处理教育与生产劳动二者的关系。

比如,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尽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一些生产劳动课程、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但是劳动教育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却一直悬而未决。劳动教育的地位不明确,就会造成教育实施过程中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认识不够准确,学校教育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就容易步入误区。在历史上,我们曾出现过以生产劳动代替学校教育的错误做法。究其原因,就是未能处理好教育与生产劳动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总体原则的前提下,必须对劳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进行精确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的前提下,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中,不仅解决了劳动教育的定位问题,也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体系。

我国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从1957年的‘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扩展的过程”,最终要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更加完整。

三、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进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高度肯定了生产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也决定了只有把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学校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标。

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基本原则的创造性运用,是根据中国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学校办学规律、教育发展规律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准确把握和认真领会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开创学校教育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劳动者的根本目标不能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社会主义中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養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质上是劳动者,是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人。

要进一步深化培养劳动者的教育观念。顾明远先生指出:“虽然我们的教育方针历来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近些年来,大家把劳动教育忽略了,不重视了。使得我们的孩子不仅不会劳动,而且不懂得尊重劳动,不懂得尊重劳动人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就是要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劳动者。

其次,在培养劳动者这一根本目标不变的前提下,要按照学校办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来实施教育。学校教育要培养的劳动者不是当前的劳动者、现实的劳动者,而是潜在的劳动者。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主要意义与成人从事的生产劳动有本质的不同:前者重视生产劳动经验或经历的教育意义,后者重视生产劳动成果的获得。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意义重在了解生产劳动的辛苦和体验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与兴奋,进而形成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正确价值观念。如果过分重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所取得的劳动成果,就是以生产劳动代替教育,是不利于学生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的。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生产劳动固然重要,但是要以发挥教育功能作为根本着眼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上很容易演变为生产劳动代替教育和教育忽视生产劳动两种极端倾向。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对全面发展学说的机械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和运用,都会对教育实践和人的培养工作造成极大的干扰甚至破坏。而在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下,把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生产劳动本身的教育功能,不仅避免了上述错误倾向的出现,而且有利于推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诚如有的学者指出的:“今天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其意义、内涵、外延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既看到它的育人价值,也看到它的社会价值;既强调它的相对独立性,更强调它与其他“四育”之间的整体性联系,即强调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立美,以劳健体,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并将劳动教育的精神贯彻到丰富多彩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活动中去。”

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大理论创新。认真学习和正确把握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必将开创我国学校教育新局面。

责任编辑 刘烨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