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琼
摘要:党的形象是党的领导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表现,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建视域切入,将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的破题之举定位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肃清党内歪风邪气,重塑党的良好形象。党的形象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实践层面上,党要加强形象建设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层层推动党的形象建设;树立质量强党的战略理念,锻造扎实过硬的政党品质;注重党的形象建设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做到善塑善成、久久为功;做活党的形象宣传载体,创新党的形象传播渠道。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形象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1)01-076-007
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中国共产党的外在形象不仅关系党的命运,还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已成功塑造了良好的外在形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中国共产党之前塑造的外在形象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符合自身需求、人民诉求、时代要求的党的形象,是中国共产党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形象建设的重要原因
1.党的性质宗旨、本质属性和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建设自身形象的内在动力。党的形象是党的外在表征,任何表征背后都有深层次原因在发挥作用。与西方以争取选民支持、赢得大选为主要目标的掮客型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是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追随的使命型政党。正如党章开篇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1]这段话鲜明地指出了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一种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乃至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担当和自觉使命。正是这种生而具有的基本特质决定了我们党需具备良好的外在表征。
2.民情、国情和世情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形象建设的外在动力。虽然中国共产党相对恒定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规定了自身形象的一般性特征,构成了党的形象的内核,但这一内核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依赖于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形象的有效塑造。进入新时代,中国最大的民情变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不再局限于基础的物质文化需求,上升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主要的国情变化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作用;最关键的世情变化是全球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介的蓬勃兴起严重冲击了传统的政治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政党、政府和国界对政治信息扩散的限制。可以说,网络媒介成为影响党的形象的新型介质,给党的形象建设工作增添了新的变量。它加倍凸显了党的形象的外在直观性,加倍扩大了党的形象的辐射范围,加速传播了党的形象的现实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需要准确把握时代方位和发展大势,构建符合民众诉求、适应时代需求的党的形象,以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事业。
3.在主观层面,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具有清醒认知。在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党的形象建设,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塑造了符合革命、建设和改革需求的具体形象,如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形象”、改革时期的“改革开放形象”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建设问题,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着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2],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3];党的形象和威望直接关系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4];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5]。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直接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6]。这些论述不仅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形象建设问题的深度思考,还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形象重要性的清醒认知。
4.在客观层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逆向推动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形象建设。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运作主体,中国共产党既承担着领导国家权力、组织社会运作的使命,又担负着管理党内事务、组织自身运行的任务。即: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运行国家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同时,还决定着党内的事务管理和组织运作。但在党的十八大以前,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领导国家权力和组织社会运作方面,放松了对党内事务的组织和管理,导致党内出现了精神懈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消极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党内诸多问题的存在客观上消解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损害了党的良好形象,但也倒逼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加强了党的形象建设。这是因为“政党的自身建设,对党内而言是增强党的活力和内聚力的工作,对公众而言,则可看做是塑造政党形象的活动。因为归根到底,政党的影响力取决于政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取决于公众对政党及其行为的认同”[7]。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形象建设的战略选择
为了塑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党的形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建视域切入,将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的破题之举定位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坚持严字当头。党内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上的威信和影响力,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印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如果因为管党不力、治党不嚴,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和领导地位,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淘汰。”[2]因此“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2]。从基础字义上理解,“严”表示认真、不放松,庄重、郑重,厉害、重大等意思。管党治党以“严”字当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决心和智慧,以及管党治党的力度和效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4]实际上,作为一个严格按照列宁主义建党原则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只要在政治实践中做到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就能够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言行产生强有力的纪律约束,在全党范围内产生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涟漪效应,进而在民众心中树立起先进而纯洁的“两个先锋队”形象。
2.实现严管全党。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政党和其他组织一样,自身内部的管理极其重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 191.4万名党员,468.1万个基层党组织[8]的庞大政治组织,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其自身组织结构、权力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言而喻,相应地党内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也可想而知。面对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同志:“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4]这里的“管”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是管理、看管、管辖的意思,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应尽的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树立了“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的政治认知,不断加强党的内部管理,推动党组织灵活有效的运行,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侵蚀。“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而不是管一阵放一阵、严一阵松一阵,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不至于使小矛盾积重难返、小问题酿成大患”[4],就不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正面认识和评价,更不至于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民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3.落实严治全党。纵观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可以发现,虽然中国共产党在执掌国家政权的70余年中,成功地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考验,但党内依然存在严峻的问题,如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党内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9]这些政治隐患极其危险,如果不严加治理、严加惩办,中国共产党给广大人民群众呈现的将不再是先进而纯洁的先锋队形象,而是一种腐化堕落的政治组织形象。长期以往,党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正视党内存在的诸多政治隐患,树立“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的战略意识,坚持“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10]。可以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严肃整顿党内不良政治现象的举措既落实了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应负的责任,又实实在在地净化了党的肌体,维护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纯洁属性和先进属性。
实际上,“从逻辑关系来看,政党的良好作为不一定会换来公众的正面评价,但从事实关系来看,政党形象的优劣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政党自身的表现如何”[11]。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话语体系中,党的形象建设更多地属于党的自身建设范畴。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调整党的形象建设的战略思维,努力构建符合自身需求、民众诉求、时代要求的党的形象的做法,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基本方略,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总体而言,新时期建设党的形象的战略思想与管党治党的科学理念相互勾连、相互融合,内化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之中,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形象建设的顶层设计,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形象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建设党的形象”的认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形象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层层推动党的形象建设工作
1.党的最高领导人是建设党的形象的头雁。自党成立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不仅会根据党的最高领导人的言谈举止来评判党的好坏,还会受党的最高领导人的姿态和风度的潜在影响而改变对党的印象。可以说,党的形象与党的最高领导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作为国家权力结构的核心,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仅是党的代表和象征,对党内成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还是人格化的政党符号,对党外群众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知自己的作用与责任,多次强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己不正,焉能正人”,坚持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改变工作作风、落实八项规定时,明确提出“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12]。“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在之后的出国访问、地方考察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行动作无声的榜样,彰显了务实、担当、崇高的领导人形象,在全党形成强烈的头雁效应,为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领导干部是塑造党的形象的关键性群体。“就执政这种特殊的活动而言,没有进入国家权力机构的人,都不可能参与实际上的执政活动。”[13]尽管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但并非全体党员都是执政主体,绝大部分党员处于国家权力机关之外,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或处理国家政务,只有接触或执掌国家权力的领导干部才是执政主体。这些领导干部在国家和社会活动中位置特殊,“普遍受人关注,言行无小事。一篇讲话、一次活动,一项决策、一个部署,甚至一餐饭、一杯酒,都会影响着周边、影响着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著党的形象”[14]。的确,在人民群众心中,那些直接执掌或间接接触国家权力的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立场和观点。他们往往以对领导干部及其言行举止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为基础形成对党的印象。习近平总书记深知领导干部队伍对于建设党的形象的重要作用,他一方面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角度出发,强调“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练就过硬的作风”[15];另一方面从干部队伍管理角度出发,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16]。
(二)树立质量强党的科学理念,锻造扎实过硬的政党品质
1.在理论上,庞大而坚实的政党是建设党的形象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党员人数超9 000万的大党,但组织规模的庞大并不等于组织内部的坚实。庞大的组织规模展现的仅仅是党的体量,而非党的体质。如果党只重视体量的大小,而不追求改善党的体质,长期以往必然会影响党的形象。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管党治党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增强党的体质。尤其是在发展党员方面,相较于数量而言,党要更加重视发展党员的质量。最新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明确规定,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必须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17]。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整个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要抓好党员个体的质量,加强党员队伍的科学化管理,就可以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庞大而坚实的政党,实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
2.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做好党建工作是党的良好形象的保障。质量强党不仅需要党中央充分发挥顶层设计、谋篇布局的作用,还需要各领域、各地区党组织扎扎实实做好党建工作。就目前党的建设情况而言,后者尤为重要。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党依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不仅包括党外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复杂因素,党内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还包括党建工作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轻视、忽视、漠视党建工作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部分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出现低效能、边缘化、空白化的问题。[18]这些问题对新时期党的形象建设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在实际的党建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只要坚持以质量为导向,做实党建工作,就能够迎接挑战,淬炼出扎实过硬的政党品质。
(三)注重党的形象建设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做到善塑善成、久久为功
1.提高党的形象建设的有效性,做到善塑善成。在长期执政的状态下,中国共产党既要善于塑造党的形象,更要善于塑成党的形象,确保党的形象建设实践取得实效。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已成功塑造了一些特色鲜明的形象,但这些形象并非是永恒不变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根据执政理念、具体政策的调整和社会政治生态的转变,对自身形象的定位进行适应性调整,避免党的外在形象僵化及党的形象建设工作惰化。在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新时代党的形象定位,即“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19]。围绕此形象定位,中国共产党要不断调整党的形象建设策略,做到抓铁有痕、善塑善成,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本质形象,以及务实为民、改革创新、廉洁公正的时代形象。
2.重视党的形象建设的长期性,做到久久为功。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党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政治现象,相应地,政党形象建设也是一个长期性课题。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党过去的形象不等于现在和将来的形象,因而党的形象建设工作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积沙成塔、聚水成涓的长期工程。作为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与国家形象紧密相连的特性将长期存在。在此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工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结合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持之以恒地把党的形象建设向纵深推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努力将党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向民众展现党的本质形象,进而将社会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实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四)做活党的形象宣传载体,创新党的形象传播渠道
1.利用可传递的政党故事、可视化的政治仪式推动党的形象具象化。生动活泼的政党故事具有可传递性,是宣传党的形象的话语载体。党的宣传话语是向广大人民群众阐述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受众的更新换代,传统的宣传党的形象的话语风格和表达方式愈发难以适应现实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需要调整自身形象的宣传逻辑,即“在维护整体形象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的手段来引导受众重构对于执政黨的认知”[20]。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一种区别于行政化宣传的社会化宣传方式——讲故事,强调要“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21]。其中,“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就是要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融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成人民群众对党的良好印象。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宣传党的形象,如用“半床棉被”“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等故事向人民群众传递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形象;用“梁家河”“纸牌屋”的故事向世界民众传递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庄严肃穆的政治仪式具有可视性、可共享性,是宣传党的形象的有形载体。作为一个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给民众所呈现的主要是一种集体形象。而政治仪式恰恰是建构和强化党的集体形象的重要介质。它借助于各种可视化的政党符号和有组织的政治流程,“将不能直接被感觉到的信仰、观念、价值、情感和精神气质变得可见、可听、可触摸”[22],从场内传递到场外,营造出共同在场的氛围,提高民众的参与感,并在视觉层面上给人民群众以情感和精神的冲击,让党的光辉形象在民众心中形成一种集体记忆,进而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上加深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活动,政治仪式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主题和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挖掘政治仪式的价值,通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等重大政治活动的操演和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小规模政治仪式的实践,向民众展示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立场和意志。
2.借助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推动党的形象传播渠道多元化。合理有效的传播渠道是塑成党的形象的关键环节。正如史蒂芬·弗兰泽奇所言:“信息传输是政治技术的核心,是政党的面包和黄油。”[23]党的形象传播渠道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的形象信息的价值与广度。传统媒介时代,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信息传播的主动权,然而,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介在中国大地上逐渐兴起,严重冲击了传统媒介的信息传输方式,逐渐改变政治信息的传播流,成为政治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可以说,网络媒介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党的形象建设的媒体生态,使党的形象问题更加表象化、具体化和现实化;网络媒介传递的繁杂信息破坏了党向群众单向输出政治信息、强势建构党的形象的有利条件,使塑造党的形象的传统资源面临着不断流失的危机。面对此情况,中国共产党必须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把握网络舆论形成、发展和传播的基本规律以及网络媒介的语言系统和思维方式,推动党的形象宣传逻辑和网络信息传播逻辑的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党的形象宣传话语的生命力、传播力,掌握党的形象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章程[N].人民日报,2017-10-29.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 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4]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5]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2.
[7] 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3.
[8] 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继续发展壮大[N].人民日报,2020-07-01.
[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0]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 孙景峰,陈倩琳.政党形象:概念、意义与建设路径[J].探索,2013(03).
[12]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G].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71.
[13] 张恒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辨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4(01).
[14]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77.
[15]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
[16] 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求是,2019(02).
[17]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N].人民日报,2014-06-11.
[18] 齐卫平.质量强党: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战略新思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19]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N].人民日报,2017-10-26.
[20] 赵大朋.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建构:挑战与应对[J].湖北社会科学,2018(02).
[21] 张 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22] 顾伯冲.增强政治仪式聚合政治能量的功能[N].学习时报,2018-04-23.
[23] 〔美〕史蒂芬·E·弗兰泽奇.技术年代的政党[M].李秀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78.
责任编辑:任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