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刘艳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要树立“教育应彰显幼儿的主体性,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理念选择、设计、组织课程内容,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变教师单独设计课程为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课程。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独立的个体,其知识、经验、能力具有相对的不平衡性,教师要在地方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基础上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组织生成式的课程内容,彰显幼儿园课程的开放性、现代性、多元性与综合性。
此外,教師要围绕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构建教学环境,有效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让幼儿成为环境构建的“主角”。教师也要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尊重、信任幼儿,爱护幼儿,让幼儿认为“我是最棒的”“老师非常爱我”。同时,教师应尊重幼儿的需要,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相信每一位幼儿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此外,幼儿园课程应以游戏为主,将课程游戏化,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1.将课堂教学舞台让给幼儿。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策略激活幼儿的思维活力,为幼儿插上鲜活灵动的想象翅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产生疑问,同时让幼儿进行解疑,鼓励幼儿自主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解疑,体验、感受解疑的快乐。在幼儿学会“解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探究、交流,在教育的重点、难点、疑点与关键点上鼓励幼儿展开讨论,当幼儿出现困惑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引、点拨、指导。
2.教学语言应规范、准确、精炼。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准确、精炼,讲究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幽默性等。生动形象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技能与技巧,风趣幽默是语言的“催化剂”,教师要重视课程语言的艺术性。
3.构建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民主并非是让教师做甩手掌柜,不是对幼儿的学习行为不闻不问,也不是将一切都交给幼儿自主处理,而是与幼儿协商,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实现教师与幼儿间的彼此理解、信任与合作,尊重幼儿的独特想法,让每一位幼儿在其“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化的发展。
教师还应重视区域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区域游戏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价值,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相信每一位幼儿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区域游戏活动应经常性开展,且要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相适应,保持一致,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幼儿一起投放动态性的区域游戏活动材料,并有组织地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教师应寓教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与游戏中,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能力,掌握独立做事的能力。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此外,幼儿园应与家庭携手合作,将幼儿、家长与教师有效融合起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每一位幼儿获得更多、更优、更快的发展。教师还要改变单一的依据结果推测课程成效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多样化、多维化的评价方式,以便完整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与材料,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