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20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依靠发展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狠抓安全防范化解风险和挑战,把安全发展贯穿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强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链接
国际航运中心是航运要素“走出去”“引进来”的前沿阵地,是促进国内国际资源交换的战略链接。我们加快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着力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一是打造世界级海空枢纽。重点推进浦东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打造集航空、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等多种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新增T3航站楼和上海东站,保障1.3亿人次/年的旅客吞吐量需求,辐射全球、服务长三角。二是完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完善以水水中转为主体、公路疏港为基础、海铁联运为重要组成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加快建立内陆地区对接上海港的海铁联运通道,截至11月,上海港完成海铁联运24.15万标准箱,同比上升81.21%。三是持续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级。加快航运指数期货产品研发,正式发布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首次跻身“新华·波罗的海指数”全球前三,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达到4300万标准箱,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10月,上海航空客运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4.1%。
二、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支撑
提升综合交通体系服务能级,是服务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我们以綜合交通网络建设为抓手,持续完善和提升“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安全相统一。对外交通方面,加快“五向十二线”铁路网建设,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沪苏湖铁路等工程开工建设。优化“外联内畅、通达快捷”的高快速干线公路网,建设S3公路、G320公路、沿江通道等重大设施。完善“连接江浙,对接海港”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推进苏申内港线西段等航道开工建设。市域交通方面,轨道交通实施“扩网络”,建设机场联络线、崇明线等市域线;建成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15号线、18号线一期部分区段,共67公里、44座车站。地面公交实施“强骨干”,打造71路无轨电车、奉浦快线、松江有轨电车等组成的多模式中运量公交。
三、强化交通行业科技赋能,积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劲动能
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我们从管理上、设施上、服务上、装备上加大科技应用力度,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更好抵御风险和挑战。一是依托数字化,创新交通治理模式。完善综合业务平台,打造数字化行业管理“总门户”,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开发大客流管控、轨道交通、停车监管等智能化应用场景,支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二是融合新技术,打造智慧交通应用系统。扩大自动驾驶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区域,开放231条道路,共530.6公里。推进洋山港自动驾驶集卡商业化示范运营,年内预计完成2万TEU。在G15、S32等高速公路开展智慧高速公路示范试点。三是聚焦新装备,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广纯电动、超级电容、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辆,建成区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截至11月底,新增新能源出租汽车2608辆,完成59个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改造,覆盖率达到67%。
四、抓紧抓实保通保畅,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
高效安全的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我们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注重堵漏洞、强弱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流通体系安全稳定畅通。疫情防控方面,坚持“人物同防”,确保“进得来、出得去、流得动”。一是聚焦航空港口口岸,“外防输入”。在机场,严格执行航班“熔断”等措施,推进浦东机场疫情防控流程再造、分区风险管理。在港口,落实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措施。二是紧盯入城口关节点,“内防反弹”,精准精细做好入沪通道防疫工作。三是抓牢市内公共交通,全面落实防疫措施。货物运输实行“长三角一体化货运通行证”管理。安全生产方面,不断提升超大城市交通安全治理能力。重点推行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化管理,持续深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轨道交通完善“四长”应急联动机制、开展线路运营安全评估。工程建设大力应用BIM技术、装配式施工工艺、监测预警、移动管理等“四新技术”。“两客一危”推进数字化监管,扩大智能视频设备使用范围,着力实现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