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梅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会发生随机教育,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和启发孩子从当前外控到内驱力驱动的转型型学习,即深度学习?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创设有效课堂?本案例分析采用叙事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守望孩子成长,引领教师成为智慧型教师。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机智;守望成长
幼儿园里的某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长出了一棵神似“含羞草”的植物,在微风中轻轻地舞动着优美的身姿……不知不觉中吸引了一位小朋友的目光,他轻轻地走了过去,小心的抚摸了一下它,故事就这样悄悄地发生了……一天、两天、三天,可爱的小男孩都会轻轻地去抚摸一下它,给它浇水、给它治病,跟它诉说心中的秘密……
在幼儿的学习生涯中,作为幼师,如果只是为了交给幼儿知识而教,那也许只是做到幼师最为基本的职责。什么样的老师才能超越职责,成为幼儿们心目中喜欢的、崇拜的、交心的好老师、好朋友呢?笔者想,在“含羞草”的故事中,教师和学生不经意间的一个停顿,一份相互之间对承诺的守望,或许是对教育的一点感悟,又或许是对自己更深层次的一些启发吧。
一、教師眼中有什么?——观学生、抓契机、激动力
因安全巡查,笔者走到了园区的一个角落,恰巧观察到了一位可爱的幼儿对自然知识的渴望。一颗想知道幼儿正在对什么感兴趣的心理驱使下,笔者停下了脚步,在不打扰幼儿学习的思想下,忍不住拿出了手机,悄悄地录下了这段视频,也听到了小朋友发自内心的好奇话语:“不知道它是什么草,在幼儿园怎么会出现这种草?这是不是一棵含羞草?”观察到他边伸手边触摸这棵草,继续自言自语地说:“咦,它怎么没有缩起来?”然后还用手快速地去碰了碰它几下,发现没有卷缩,他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观察,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笔者轻轻地走了过去,安安静静地和他一起观察,等待他下一步的行为。幼儿发现了笔者,轻轻地说:“宋妈妈,不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样的草?很像含羞草,可是它又不卷起来。”笔者也情不自禁地和他进行了对话:“你认识含羞草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说:“我认识含羞草,样子和这个很像,但是叶子没有这么大,它会卷起来。”笔者继续追问:“他是怎样卷缩起来的,你能学给老师看看吗?”说着,他马上边说边用自己的小手模仿含羞草合拢的动作:“他的叶子会从两边向中间合拢,就是关起来。”幼儿简单又形象的描述,让笔者非常惊喜,内心深处涌现出一股热流和冲动,要和这幼儿深度探究,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草?”
二、教师手中培什么?——培兴趣、找方法、共学习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时间的规律和限制,在笔者和幼儿的观察中,丝毫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但早餐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幼儿不得不尽快回到班级,笔者看到他意犹未尽,不想离开的眼神,判断出他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如何保持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笔者想,何不在此时顺水推舟,将问题推给幼儿,继续帮助他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探索结论?于是,笔者说:“宝贝,很感谢你和老师分享你发现的秘密,这到底是不是一棵含羞草?你帮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想到了,明天早上你上学时,老师继续在这等你分享发现的秘密,好不好?”他开心地往教室走去,笔者也继续巡查安全。突然,他又跑回来,比划一个爱心的手势给笔者:“宋妈妈,爱你哦,明天见!”此时,笔者开心的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笔者用双手举过头顶,回给他一个大大的爱心,这也许就是师生之间的约定,对快乐明天的期待……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天职是让学生健康成长,不只是身体,还有心理。”是啊,作为教师,关心的不仅仅是常规的教育教学,还要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关注幼儿在学习兴趣的导向下对知识的渴望。
三、教师口中说什么?——给问题、悟方法、找结论
有了第一天的讨论做铺垫,第二天,笔者然遵守承诺,边巡查边等待他的到来。远处,一个小小的身影小跑步式地来到了笔者的面前,开心地向笔者问好,拉着笔者的手走向这棵草,师幼两人从叶子的大小、外形特征以及枝干的多少开始了观察和记录,他认真地数着每一个树枝上分别有多少片小叶子,他们发现每一片小叶子的排列规律是从大到小,颜色是从深绿到浅绿……
幼儿边记录边回忆着他曾经在一个植物园看到的那棵含羞草的模样,分享爸爸妈妈带着他在植物园玩耍的故事:
笔者:你是什么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植物园?
幼儿:我不记得了。
笔者:你去的时候天气很热不?
幼儿:很热,我穿的短袖,爸爸给我买了冰淇淋。
笔者:你是在植物园的哪个位置发现的含羞草?
幼儿:是在一个墙角发现的,它开了花。
笔者:花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花是粉色的,一碰叶子会缩起来,像这样缩的。
幼儿用双手模仿伸开和合拢。
……
从第一天师幼两人的交流,第二天师幼两人约定一起共同找秘密,心中的那份喜悦带给我们的是对时间的期待。第三天,因临时有事情要处理,当发现自己有约定时,时间已经过去了5分钟了。迟到了,当笔者小跑步赶去约定的地点时,远远地看到幼儿在门边拐角处不断地向笔者来的方向张望徘徊,笔者一时忍不住深深地自责,失信了。自责让笔者不由地在脸上表现了出来,幼儿小心地问:“宋妈妈,你是不是不舒服啦?老师说不舒服要多喝水的。”笔者蹲下来拥抱着他,小声地说:“对不起,老师迟到了。”“没关系,我等你的,你肯定有事情才迟到的。”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笔者为自己的失信感到脸红。这时,几位小朋友从这经过,也对我们的观察产生了好奇,在他的邀请和解说下,他们一起趴在栏杆上观察着叶子在风中飘摆,用脚踢着叶子玩。过了一会,他们感觉没有什么,就说:“这是什么呀?不好玩,你干嘛在这里啊,我们走吧!”这句话就像一瓢冷水一样,给同伴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持久性造成了打击。直觉告诉笔者,幼儿们对事物探索的学习兴趣即将可能减弱,要马上解决问题,但要怎样解决呢?笔者想,最好的办法是寻找新问题来吸引幼儿迎接挑战。这时,笔者发现草周围的泥土已经干出了裂口,于是故意惊讶地问:“呀,这个泥土怎么啦?大家看,出现了什么?这棵草会不会出现生命危险啊?”大家被笔者的提问吸引了,纷纷蹲下来摸土地,摸这棵草……“泥土太干了 ,才有裂缝的。”“要给小草浇水,不然它会死掉的。”“老师,你看,它的叶子下面有虫子了,原来在叶子的反面有很多的虫卵。”“老师给它除害虫吧!”“有什么办法可以除害虫?”“我知道,我家有药水。”“什么药水?是消毒液吗?”“那你明天将它带过来吧”……在笔者的一个问题的带动下,启发了幼儿们更多的问题,培养了他们在观察中建立学习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拥有一颗爱心。
四、教师心中育什么?——創情境,用真心,伴飞翔
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需要从当前同质化、整齐划一的学习向个性化、选择性学习变革的学习中不断转变观念,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孩子们转知成智、转识成慧。笔者想,这也许就是学习的活力、感知力、思维力,这也许就是从当前外控到内驱力驱动的转型型学习,即深度学习。
在幼师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偶发事件,也许它是课堂上的节外生枝,也许是课堂上幼儿们思维花朵的盛开,更或是幼儿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源泉涌动。这些偶发事件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但也同样拥有多元化的教育机智。如果幼师会运用和把握好教育策略与原则,在和幼儿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倾听、提问,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自己对处理经验而感兴趣,进而帮助他自行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不是教师直接给予建议。如,在第二天笔者和幼儿一起观察和记录这个神似含羞草的植物时,通过观察发、比较法引导幼儿说出另一段他自己不曾察觉的部分,也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唤起当事人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或改变幼儿学习兴趣持久性的内在能量。创设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创设一个拥有故事的环境,在这个故事的叙事中,教师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怎么做到的……”随后,会将焦点放在当事人曾经的努力,或他内在的知识和力量上,帮助他、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的原则:第一是正确面对,及时捕捉幼儿们的奇思妙想,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让智慧之花闪烁光芒。第二是不逃避,设身处地地站在幼儿们的位置上去帮助他们看这个问题,既回答他们的问题,又轻轻地把他们带回到原来的话题上。这个环节,经常需要采用的是叙事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假如当时幼师对其行为严厉的批评,或者是直接强行要求幼儿们观察,那又会怎么样呢?结果可想而知。幼儿们的学习兴趣会因为幼师的权威而强行维持着,但一定不是长久,也许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当然,幼师的威严也会随之降低。第三是,抓住机遇,不错过为幼儿们学习创设的任何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他们引发,地点、时间以幼儿为主,也可以是幼师和幼儿们共同商定,而不是一定局限在教室。幼儿园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哪怕只有一平方米的位置,也可以发挥她的教育价值。诸多事实证明,幼师对幼儿们所持的心态不同,产生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因此,幼师应当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因势利导,激发积极因素,在积极的教育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是教学机智应当成为幼师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必须在不断的反思与经验积累过程中获得。
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幼师们一定能够成为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创设有效课堂,守望幼儿成长,成为智慧型教师。感谢这位可爱的小朋友带给笔者一个“含羞草”的故事,愿用为师之心,伴幼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