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一名学子,赢一片未来

2021-03-08 02:20赵庭李俊慧
慈善 2021年1期
关键词:特困生李老助学

赵庭 李俊慧

放眼当下,海安大地激荡着“人人慈善”“全民慈善”的股股暖流,一批批慈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折射出回馈社会的公民意识,彰显着扶贫济困的人道主义情怀。年寿9旬、海安市教体局原副局长李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李老为人低调,重感情、轻名利,是个古道热肠的人。20多年来,他用温暖的双手,真挚的爱心,谆谆的教诲,帮扶着数百个家贫弱小的孩子读完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生,他以慈心善举,托起精神高地,受到人们的点赞。他的名字,在海安市教育系统乃至各行各业的人心目中是厚重的、响亮的。

人的一生,面临不断的选择。1992年2月,退休后的李伸不忘初心,情系教育,慈善助学。他自筹资金10多万元,创办没有功利性的“海安县海天教育实业公司”。尔后,又增资20万元,设立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以及资助特困生。从1994年开始到2018年的24年中,先后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达585人次,发放奖金11.995万元。在众多受益者中,有后来成长为全国教育系统中的风云人物华应龙、许卫兵等。资助特困生898人次,资助金额31.3万元。然而,好事多磨,“海天基金会”运行到2019年,只剩下3600元。由于基金告罄,几乎停摆。此时,李伸老人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助学之路是到此终结,还是另辟蹊径?李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坚定地要把晚年的幸福牢牢地钉在“助一名学子,赢一片未来”的标杆上。在“助”字上尽其所能;在“赢”字上下足功夫,引导他们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坦途,谱写“助学育人”新篇章。说实在话,李老并不富裕,老伴是家庭妇女,无任何经济来源。李老是个一诺千金、执着追梦、圆梦的人。他说:“宁愿自己省一省,也要不遗余力助后生。”为此,他从实际出发,调整了助学的思路,将救助的重点转向特困生,并进行“跟踪”帮扶、一帮到底,使之立志成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以往的单纯“捐资”到精心“育人”这一思路的调整,体现了“慈善助学”的本质在于“育人”的时代理念,开辟了慈善助学的新路子,李伸老人的情怀、智慧,非常人所能及。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老人最后确定朱伟、刘健建、刘小伟、张文卿等特困生为帮扶对象,从读初中、高中、大学,直至研究生、博士生为止。近一年来,李伸老人已为他们默默奉献出近2万元,犹如滴滴春雨滋润着被帮扶学子的心田。真可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尤为称道的是,李伸老人为培养造就这些特困生真是到了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地步。例如,2012年秋刚入高中的刘健建家境十分贫困,李伸老人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后联系了村委会干部,并进行家访。刘健建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且有智力障碍的农民,母亲是个外来户,家中还有九十岁高龄的爷爷奶奶,全家以种田为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李伸老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当即表态,全力资助,并勉励刘健建坚定信心,逆境成才。经过老人8年的关爱和资助,刘健建读完高中、大学本科,现在东南大学读研。

再如,一个名叫朱伟的孩子,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年高体弱,孩子上学时,父母又离了婚。经济没来源,读书就成了问题。老人知道后,找来孩子,了解家庭情况、询问孩子将来的打算。当孩子谈到还想继续学习下去,上大学、读研时,老人为他人穷志不穷的精神所感动,认为这个孩子懂事、有志气,决定支持他读书。这个孩子平时从不上哪里去玩,因为他家穷得叮当响,他也不好意思带同学到他家玩,从不乱花一分钱,到县城也从不坐公交车,而是骑车前往。在老人的关心、帮助下,朱伟勤奋、节俭、好学,从初中读到高中,并逆境成才,顺利考上了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15年来,老人给他的资助已达3.3万元。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它凸显了李伸老人的人格与操守,令人景仰。

为了互通信息,交流情况,把关爱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李伸老人与被救助帮扶的特困生,结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难以割舍的情谊。由他发起建立了名为“忘年交”的微信群。如果老人发现哪个孩子身体上有什么不适,或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障碍,或经济的窘迫,他都要多次询问,弄清实情,予以适时帮助。一年中的寒暑假,是老人和孩子们最幸福、最温馨的团聚时刻。这些孩子一放假回来,老人就用电话联系,订好日期,把他们请回家来,组织他们汇报、交流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和他们一起畅想未来,勾画蓝图。每次团聚,老人都要设宴款待,而且发放助学金。暑假:高中生每人2000元,大学生每人3000元。寒假:除发给每人500元的红包外,另加老人预先在食堂里订购好的肉圆20个,带回家去与亲人共享同乐。真个是:小小肉圆万分情,温暖特困学子心。这一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这一饱含亲情、如诗如画如梦的场景,永远定格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将化成激励他们矢志不渝、立志报国的原动力……

2020年“双节”前夕,笔者有幸与李伸老人进行了一次没有距离、没有隔阂、心贴着心的交谈。老人慈眉善目,睿智大度,讲起话来逻辑严谨,语调柔和亲切。他向笔者讲述了退休后选择“助学育人”这条路的初衷以及20多年来自己的深切感受。他坦诚地表示:这条路走对了,并将无怨无悔地一直走下去,为党旗增辉,为晚年添彩。望着眼前这位老者,笔者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來……

美哉,李老;壮哉,李老!

猜你喜欢
特困生李老助学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伦理关怀在高校特困生工作中的作用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做个“养心家”
EMS爱心助学特快专递
大学特困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教育
探访李老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