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03-08 02:19许云超
大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思考

许云超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新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推动科学理论入脑入心方面、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在坚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方面、在满足期待需求提升质效方面还面临着一定的现实难题,亟待增强教学的理论性、时代气息、生动性和价值引领作用,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研;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168-04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全体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全面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思考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以及解决对策。

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走访谈话、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笔者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当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难题,具体体现在推动科学理论入脑入心方面、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在坚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方面、在满足期待需求提升质效方面。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现实难题

(一)在推动科学理论入脑入心方面还有差距

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教学过程[2],是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主渠道,是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当前,作为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需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需要在思想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纷繁复杂的环境下,各种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少数青年学生难以辨别是非,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存在诸多的思想迷雾。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旗帜鲜明地把思想性和理论性作为课程的重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帮助青年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并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以澄清思想迷雾。

当前,通过在学生群体中的走访调研,笔者发现,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讲解不够深入、理论问题知识化、理论回答现实问题不透彻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理论性,无法引导学生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来的教育目的、理论深度和思想高度。在随机发放的20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93份)中,有高达87.6%(169人)的學生认同党的创新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入脑,部分学生表示不能确定是否入脑入心,但是在“如何入脑”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基本还是靠死记硬背。这说明,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没有形成内心高度认同并内化为自己深刻领悟并信仰的理论体系,自然也就没有形成自觉践行的价值体系。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缺乏理论性,无法从理论的高度为学生们解答一系列现实疑惑,导致学生们只能从知识层面去死记硬背党的创新理论,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此外,同样有部分学生认为,课上讲解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密切,有脱离社会现实纯讲理论的倾向,不能对当前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回答,也就不能使学生们从理论上信服。

(二)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存在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政治性是毋庸置疑的,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过度迎合学生口味,淡化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就可能会把课堂变成形式多样的知识传递平台,使得教学内容缺乏让学生产生深刻思考的经世之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3],达不到对理论的学习领悟以及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学生“四个自信”的教学目的。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性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不够深入;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回答不够透彻;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错误观点,不能给予有力的理论反驳等。在调研中,有少部分学生仍表示,在学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后,很难在头脑中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把握,仍有20.2%(39人)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解决“四个自信”的问题,持不确定的态度,即便认同这一问题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表示,不能完全解决。这说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阐释不够强有力,对当前错误思潮的批判缺乏力度,这淡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在坚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方面稍显滞后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是在改革初期没有预料到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从理论上回答这些新问题,形成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是党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4]。其内容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领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5]。党的创新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渠道主阵地,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宣部、教育部对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修订。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已完成修订并投入使用[6],其中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改动幅度最大。教材在不断更新,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课堂教学却滞后一步。调研中发现有30%(58人)的学生感觉教学内容没有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个别课堂教学内容依然比较陈旧,与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个别课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和学习不够深入。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在满足期待需求提升质效方面不够有力

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认同已学过或正在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表示从课程中收获很多,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对自己几乎无帮助。调查结果中,有76.2%的调查对象(147人)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课程很感兴趣,同时有23.8%(46人)的学生选择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或者不是很感兴趣。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满意;二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要,学习价值不大,对就业帮助不大;三是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授课效果不明显。

在课程内容倾向上,大学生更多地喜欢历史、法律、道德、国防和军事、国际国内形势及社会问题分析等具体的内容教学,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意识形态领域的辨析等教学内容兴趣不大。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青年学生更喜欢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而相对抽象的、宏观的、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则“卖点”较低。正是大学生的这一喜好特点,使得党的创新理论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进入大学生头脑变得更加困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走向为迎合大学生特点而进行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如:过度娱乐化的课堂、脱离理论的实践课堂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育人的效果。

二、进一步提升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以理服人,提升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

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始终坚守思想性和理论性,不能有丝毫动摇。正如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那样,“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在“立德树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学生的理论学习不能高度契合的现象。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细、讲活,让学生在学习中入脑、入心,这需要高校教师认真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修养,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深钻细研的学风,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领悟,要扎扎实实深入读原著、读经典,做到真正地吃透理论,并能够运用理论分析解读现实问题,真正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二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拓展教学视野。 马克思在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以及发展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理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大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寻现实难题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升华,在实践中寻找青年学生的现实关切和理论需求并进行探索回答,只有在平时做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深入浅出”解答学生理论困惑,引导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问题收集,优化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对问题的收集解答是关注学生需要的重要环节,也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步骤,教育者应该重视每个问题的价值,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答疑解惑,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关注前沿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增强教学的时代气息

与时倶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因此,理论教育者需要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和理论研究的前沿,不断引入并深入阐释新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青年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对于新生事物的兴趣远远超过以往,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也极为关注。新知识、新热点一方面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思想认知误区。因此,一要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党的最新精神和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去,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让广大青年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领会党中央精神实质。二是把握时代脉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了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说教的感受。教育者应当结合当下时政热点,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观点和原理,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运用创新成果,解答重大现实问题。要积极吸收当前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辨析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以及行为认同。例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最新的中央精神和理论成果,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师深入学习领悟,并将其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生动性

应当看到,今天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少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对于上课缺少兴趣的现象,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调研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稍显空洞,教学授课方式过于单一,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特点。因此,用大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一要积极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可结合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组织辩论赛、主题演讲、学习讨论交流会等活动,也可以设定相关主题,组织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二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教学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新媒体和网络渗透到日常生活与教学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采取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的方式,将新媒体相关的东西比如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气息。三要大力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站位要高,思路要广,把教学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力求做到课堂教学与时政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从而丰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深入思考,自觉获得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上的提升,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产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思想共鸣。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思考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