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中背景材料的运用

2021-03-08 02:19刘晓亚全淑连吴蕥君刘京
大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教学原则英语阅读

刘晓亚 全淑连 吴蕥君 刘京

[摘 要]中西方在文化习俗、思想行为两方面的差异使背景材料对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从认知心理学图示理论角度分析大学生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因素,并运用迁移理论研究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

[关键词]英语阅读;背景材料;认知心理学;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143-03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相互交流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国学生要想从英语阅读材料中发现和正确理解信息,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更要对阅读材料的事件背景、思维方式、文化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本文尝试对阅读教学中背景材料运用及其相关理论和教学原则问题进行探讨。

一、阅读材料背景知识对教学的影响

英语阅读材料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本节仅讨论文化习俗和思想行为两个问题。

(一)文化习俗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各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而言,其在表达思想方面各具特色。汉语在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形成了特定的词汇、成语、典故,這些为中国学生所熟知。同样,英语也有特定的词汇、成语、典故,却不太为中国学生所了解。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特定的词汇、成语、典故是不能仅从字面意义来理解的,需要了解其背景知识。

例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的字面意义是“猫从袋子里出来”,而事实上它有一个典故:以前有人将猫装在卖猪的袋子里当猪卖,如果猫从袋子里钻出来,这种欺骗行为就败露了。因此这个词组是“自行败露”的意思,类似于中文典故“图穷匕见”“东窗事发”“原形毕露”等。

再例如,“the wild humorist of the Pacific slope.”[1]字面意思为“太平洋海岸狂放的幽默大师”,是对马克·吐温的褒奖。其背景知识来源于他的成名短篇小说《卡拉维拉斯跳蛙》,故事讲的是当地人科尔用跳蛙比赛设赌局骗人,一个外地陌生人利用科尔去给他找跳蛙的机会,趁机作弊,将科尔的跳蛙肚子里塞满铅弹使其跳不起来,最后反而是陌生人的跳蛙获胜。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是害人者反而被人害。这个故事经马克·吐温的妙笔改写,使整个美国西部都被马克·吐温逗得哈哈大笑。马克·吐温也因此成为“太平洋海岸狂放的幽默大师”。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弄清楚了“跳蛙”的背景,其也就理解了“幽默大师”的来源。

(二)思想行为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思想行为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形成的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把握,并以较为固定和习惯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而中国人习惯迂回;西方人善于对局部进行精确解析,而中国人擅长从整体出发对事物进行模糊处理;西方人处理问题表现偏激,而中国人更偏向中庸之道;西方人以幽默为风度,而东方人以严肃为形象。这些差异使中国学生在阅读西方文献时会产生理解上的障碍。

例如,“Casually he debunked revered artists and art treasures, and took unholy verbal shots at the Holy Land.”[1]讲的是马克·吐温随美国赴欧洲观光团出游,出版旅行杂记《傻子出国旅游记》,他在文中信口开河,鄙薄受人景仰的艺术家和艺术珍品,以亵渎的言辞侮蔑宗教圣地。如讥讽土耳其君主苏丹时说:“人们可以任选一个地方挖陷阱,保证一夜之间可捕捉到十几个比他更有能耐的人。”北美洲从16世纪开始成为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而当时美国建国仅二百余年。面对欧洲悠久的文明史,马克·吐温的言论正好迎合了“西部牛仔”的嫉妒心态,让整个美国都跟着傻笑,就好比“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一样。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是正确理解该类阅读材料的前提。

再例如,在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一文中,在描写公诉人布赖恩的发言时用到“thunder, sonorous, organ”来形容这位神职人员在指控被告时的嗓音“深沉、饱满、洪亮”。文章对这样一个反派人物进行这样的描写,往往不能被中国学生所理解。如果让学生了解这种“洪亮的嗓音”是西方神职人员经过专门训练而特有的,目的是使其在向教徒讲经时能够增加哄骗效果,那么学生就能理解这种嗓音用在法庭上显得“色厉内荏”,因为法庭是个讲理的地方,而有理不在声音高低。

二、阅读材料背景知识运用的理论问题

教育心理学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好相关的理论指导,是促使阅读教学能够高效、正确的基本保证。

(一)认知心理学原理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图示理论认为,理解一件新事物,需要在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示(概念、经历)的基础上进行。当新事物与头脑中的图示相吻合时,人们便容易理解新事物,否则很难理解。这就需要补充和完善头脑中的图示,使之适合于对新事物的接纳[2]。

读懂一篇阅读材料有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语句(单词与句型),其二是表达方式(体裁与篇章结构),其三是主题(故事内容及其背景)。一般而言,大学生基本具备了对英语语句、表达方式的认知能力,即已经具备前两种因素的“图示”,教学中只需针对疑难词汇、复杂语法、体裁特点等加以必要引导即可。而英语阅读材料所介绍的西方故事,其背景往往是中国学生所不熟悉的,即学生对第三个要素的“图示”还存在较大缺陷,形成对阅读材料深入理解的主要障碍,需要教师进行重点介绍和指导。

认知教学理论中的“先行组织者”策略认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向学生呈现相关的引导性材料。教师要利用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作为铺垫,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使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对新学习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例如在A Miserable,Merry Christmas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There ought to be something to fill your stocking with,and Santa Claus can't put a pony in to a stocking.”“That was true,and he couldn't lead a pony down the chimney either.”教师应事先介绍西方人过圣诞节的风俗作为引导,使学生了解传说中的圣诞老人是通过烟囱把礼物送到小孩的长袜里的[3]。有了这个引导,学生才能理解句子中“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小马、烟囱”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

学习迁移理论认为,一种学习经验能够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正迁移)或消极的(负迁移)。从学习经验的先后顺序来看,包括先前学习经验对后继学习产生影响(顺向迁移),以及后继学习经验对先前学习经验产生影响(逆向迁移) [2]。

语言间的迁移问题。汉语和英语的本质都是语言,必然存在相通之处,使语言间的迁移成为可能。桂诗春先生认为“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英语阅读实践证明,汉语和英语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学生在汉语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及阅读技能,会对英语阅读产生迁移。一方面,学生从汉语阅读中获得的词汇、句法、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可对英语阅读材料的分析起到促进作用(正迁移)。另一方面,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可能会使汉语习惯对英语阅读产生阻碍(负迁移)。

母语迁移的必要条件。研究中表明,英语水平(临界值)制约着汉语阅读能力的迁移[4]。只有当学生的英语词汇、语句等内在因素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由汉语阅读获得的阅读技能、文化背景知识等外在因素才会对英语阅读产生正迁移。一般而言,大学生英语水平基本上达到了这个“临界值”,因此利用汉语阅读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技能,是能够对提升英语阅读能力产生良好促进作用的。

背景知识的迁移。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汉语材料,可以迅速获取大量新知识,为英语阅读构建背景知识库,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材料的内容。例如,从汉语阅读材料获得我国经济开发区“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大量民工涌入这些地区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了解美国早期有关“密西西比河”流域为背景的相关英语阅读材料无疑是有帮助的。

阅读技能的迁移。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汉语材料,可以加深对各种不同阅读材料的结构类型、内容主题的认识,可积累在阅读中进行跳读、略读、详读的经验和技巧,养成对阅读的爱好和习惯等。这些经验和技能必然能够促进英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如何由材料题目判断文章类型和内容,如何提炼中心思想并区分主、次细节以及段落关系、先后顺序,如何通过思考阅读材料的深层意思并了解作者的意图及观点等。

三、结合英语阅读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原则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还要根据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对教学原则进行灵活运用。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运用

“科学性”要求教学内容反映先进的科学思想。中国在社会制度、教育目的、文化传承等方面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西方国家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掌握唯物辩证法,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这样才能够保证其能科学地分析、评价和使用阅读材料。

以Inaugural Address为例[1],该阅读材料是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时的演说。他首先说明了美国的基本国策是捍卫人权、自由和独立;其次强调各盟国、盟友,以及联合国要在美国的领导下;然后将矛头指向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阅读这篇文章,除了欣赏其风格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中的某些问题。

例如,“To those old allies whos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origins we share, we pledge the loyalty of faithful friends.”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呼吁“拥有共同文化和精神传统的盟友们团结起来”,而用批判的观点可以理解为“拉帮结派”,因为“结盟”是帝国主义惯用的手法。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八国联军”“朝鲜战争”等,每一回他们都是“结伙”而来的。

再例如,“If a free society cannot help the many who are poor, it cannot save the few who are rich.”的字面意义是提倡西方的“富人”要帮助东方的“穷人”。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二战以后,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美国人开启战端,打的都是穷国家。直到今天,从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到叙利亚,每一场战争过后,遭殃的都是穷人。

最后,如“For only when our arms are sufficient beyond doubt can we be certain beyond doubt that they will never be employed.”的字面意思是“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军备,是不会使用这些军备的”。而事实上当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谁都想着要压过对方一头,于是就出现了军备竞赛。这就好比两个“黑社会”组织,谁都认为“只有保证我能够把你打趴下,才能保证我不打你”。这种观点及其逻辑我们不能认同。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运用

大学生认知过程正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基础上向创造性思维发展,同时能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元认知)。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引导、点拨的方式加以表现的。恰当的主导作用可保证教学过程高效进行,避免学生在进行主动探索式学习中走弯路。阅读教学要根据每篇课文所涉内容、体裁的不同,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安排灵活多变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可对所有课文都使用同一种教法。以下是笔者的相关经验。

1.将背景知识与课文相融合。该方法适用于背景知识“点多面广”的课文。例如Mark Twain-the Mirror of America一文[1],介紹美国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先后当过印刷工、领航员、邦联游击队员、淘金者,后来成为记者和作家,其足迹几乎踏遍了美国各地。文章将他称为美国人的一面镜子,表明美国人或多或少都能够在他的身上或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文章涉及的背景知识“点多面广”,在教学中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将背景知识融入其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认知心理学教学原则英语阅读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研究
浅谈运用认知心理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试论《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PBL教学模式在认知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