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个展
2020年“海滩的一天”杨继路绘画作品展 北京5house空间
群展
2017年“湖光秋色”中国艺术研究院秋季写生展 江苏 苏州
2018年“不忘初心 追本溯源”中央美术学院河北校友展 河北美术馆
2019年“正青春”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上海 刘海粟美术馆
2019年“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大艺网年度大展 上海金融信息中心
2020年SAP艺术大奖特展 深圳 国际艺展中心
2020年“挖掘发现”第六届中国油画新人展 北京 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2020年 第三届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我喜欢画画,每天早上走进画室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昨天的画。走近,退远,反复地想怎么改,怎么继续,然后坐下来画。就这样每天从早到晚地画,画画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热爱画画?
我觉得画画能让我沉浸其中,在画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时间,也感受不到声音。只是在画面中游走,与自己对话,与画笔和颜料对话,这种体验非常地治愈我。人在现实世界是很难“为所欲为”的,但是在你的画布上,你就是画面的主宰,你可以画一切你想画的,你可以限制,你也可以自由,这就是画画带给我们的体验,我想每个画画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画画的时候就会产生简单的快乐,无论画好,画坏,这个过程都是非常美妙的。
海岸线系列最初的创作来源于导师推荐我读的一本书——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写的《消费社会》,还有一张朋友在毛里求斯海边旅行的照片。后来我自己利用假期去了很多地方的海边。海滩上的人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职业,甚至带着不同的心情,但是大家来到海边都是看风景或者散散心。
海边的人们有的散步、有的坐着、有的趴着、有的躺着,形态各异。我发现这种放松的状态,是每个人只有在自己家中时才有的状态,而不同的是家中的放松状态是封闭的空间,海边的自由放松是开放的空间。
人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身份,来到同样的海滩放松,不同的人们在这里互相交织。
对于海滩,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人生似乎也是如此。人们在海滩的这种状态本身就很吸引我去把他们画下来。
带着这些思考我希望将这个题材挖掘深入一点,所以后来开始把自己的成长回忆与海滩联系起来。比如海滩猪那些画,来源于我小时候家里养的猪。搜集资料时候我还特意去农场拍了那些猪的照片,很多人会疑惑海边怎么会有猪呢?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还真的找到了在南美的海滩,确实是有海滩猪的。这件事非常有趣,让我觉得人们想象中荒诞的事情有时候可以是特别现实的。
搜集关于海边的老照片的同时,我也搜集到了很多身边的生活素材,我尝试把很多生活里的场景“搬”到海边,这种真实中透着些许荒诞的想法也是我想画出来的。
杨继路是我的研究生,在和我学习的三年里画画非常勤奋,并且很善于思考。
他的画面中总是透露出一种莫名的忧伤,空旷辽阔的场景中,人物有一种孤独感,这是他生命中可贵的东西。生活中杨继路是个性情中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乐于助人,成长之路上愿他永保热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韩洪伟
能够始终坚持画自己要画的东西的人,从来都是极少数,尤其是在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中。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种久违的灵魂的沉静,这种表述不一定准确,但却是我的一种真实感觉。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黎阳
杨继路是个人狠(画画)话不多的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汪瑞
杨继路身上有两个亮点。一点是他的语言非常独特,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所擅长的体现到作品中。另外一点,杨继路非常关注生活,这应该是值得提倡的。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艺术总监徐航
杨继路是一个认真、专注、富于热情的人,他对于艺术创作方面的执着令人感动。
在实践的不断探索中,他的作品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面貌。他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夏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