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依
冬季的山西省灵丘县,白天气温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出门几分钟就能把人给冻透了。在这样的天气里,每天在户外站8个小时,一直坚持25天,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这种经历杨峻就有过。有一次他参加公安部在灵丘组织的首届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培训班,每天一睁眼就要爬到灵丘郊外的山顶进行训练。每次上山,杨峻和战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生起篝火取暖,不然冻僵的手指触碰到冰冷的摇杆,会如同针扎一般难受。
除了自己取暖,杨峻也会照顾到无人机的温度。他知道,无人机的电池只有在15摄氏度以上才能发挥最佳性能,因此在准备起飞前,他会小心翼翼地把无人机的电池揣进怀里,用身体的温度给电池预热。等一轮训练结束之后,他还会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
作为天津市公安局图侦技防总队民警,从警之前,杨峻是摄影发烧友,在公安大学读书时,他就用单反相机拍摄了很多照片,记录了校园生活的美好瞬间。2009年毕业后,杨峻走进天津公安队伍,在繁忙的基层警务工作中,他无暇再去顾及自己的业余爱好。但让杨峻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公安科技的飞速发展,图像分析日益成为案件侦破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他被安排接触图像分析工作,这也让他的爱好与工作无缝对接到一起。
2015年12月,天津市公安局图侦技防总队组建了警用无人机专业团队,包括杨峻在内的4名民警通过专业培训和严格考核,获得了民航无人机飞行执照。杨峻后来又通过层层考试,取得了公安部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b类飞行执照,还拿到了公安部考官资格。
有了飞行资格,仅仅是第一步。在广阔的空地上、高低错落的楼宇之间、茂密的山区丛林中,无人机如何能够安全飞行?晴天、阴雨天、风雪天,清晨、午后、傍晚,在各种天气和日照条件下,怎样才能掌控好飞行器,让高空中拍摄的画面更清晰?还有各型号飞行器的按键位置、操纵手法、机器性能等不尽相同,如何熟练到人机一体?面对这些问题,杨峻的脑子里不断闪过的是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严寒天气下,杨峻(中)开始了一天的训练。(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杨峻看来,如果自己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自己操控得还不到位。为此,他给自己设定了密集的训练计划。从空气力学到飞行原理,从室内模拟器到室外的实操练习,从GPS辅助飞行到姿态模式手动操控,从原地起降到精准飞行,都要熟练。
在训练中解决问题,在训练中提升技术,警用无人机在杨峻的手中,也成了重要的出警装备。当他操纵着的无人机飞翔在200米的高空时,街头行人的笑脸和汽车的牌照一一清晰呈现。可以说摄影设备和技术的升级换代,让曾经决定清晰度的距离已不再是问题,而杨峻运用无人机进行的视频监控和成像技术,让城市上空看不见的天网织得更大更密,也让一些犯罪行为无处遁形。
蓝天之下,小小的警用无人机,在飞翔中开始了“破案”之旅。
2017年1月的一天,图侦技防总队接到命令,需要无人机协助刑警侦破盗窃高档机动车系列案件。犯罪团伙在津偷盗路虎、丰田陆地巡洋舰、霸道等高档汽车90余起,在河北省作案180余起。
专案组已经锁定外地两个藏匿被盗汽车的可疑村庄,但村里人戒备森严,外人根本无法进入。嫌疑人有一辆白色的三厢朗逸旅行车,车辆进入这个村子后便没了线索,由于该村相对封闭,进出的外来人很容易被发现,无人机便成为最好的侦查手段。
距村子一公里处,杨峻若无其事地和同事放飞了无人机。在外人看来,他们就是几个无人机发烧友,天寒地冻地跑出来过把瘾。 无人机在200米高空飞翔,从地面上望去很难发现。杨峻操纵了一个起降,短短三分钟就拍下村内全景图,第一张图拍到一个村子内部,街道、院落里没有发现目标车辆。再起飞第二架次,飞到邻村上空。超高清摄像头拍下清晰画面,发现一辆白色轿车,与目标车辆车型、颜色极为相似。根据无人机采集到的信息,侦查人员夜晚潜进村子,确认了白色轿车就是嫌疑車辆,为后期找到嫌疑人窝点提供了重要线索。最终这起价值两亿元的重特大盗窃案被一举破获,抓到50余名犯罪嫌疑人。而这也是小试锋芒的警用无人机第一次实战应用。
数架无人机准备蓄势待发。(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杨峻心里对无人机参与侦查案件的方式逐渐有了底,他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参与破获难度更高的案子。
让杨峻印象深刻的是一起无人机配合缉毒的专案。一家化工厂涉嫌非法买卖重点易制毒化学品醋酸酐、甲苯、丙酮、硫酸、盐酸,这些易制毒化学品存在流入非法渠道的问题,涉及全国多省市自治区,甚至形成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的链条式的违法犯罪集团。
案子办得很辛苦,禁毒总队的侦查员从寒意未消的初春,一直蹲守到夏季,足足有4个月的时间每天24小时全天候值守。随着天气变暖,气温升高,化工厂里传出的有毒刺鼻气味,也给禁毒侦查员的工作带来了危险。
易制毒案件取证难,固定证据更难。在以往的案件侦查中,禁毒民警多是发现毒品加工厂,采用倒查的方式进行办案。而这一次,由于案件的棘手,民警在案情不明朗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直接侦查手段,无疑是难上加难。
制毒工厂位于国道旁,唯一进入工厂的小道上布满暗哨,只要有陌生人进去就会引起警觉。杨峻接到命令后,带领警用无人机团队即刻出发。工厂附近的环境十分恶劣,荒无人烟,杂草丛生,蚊虫飞舞。为了隐藏起降场所,杨峻和同事选择了一公里外的一片杂草堆。无人机在500米高空睁开“天空之眼”运行着,而地面上的杨峻和同事则需要全神贯注与机器保持配合,除了手指,他们全身纹丝不动,否则稍有分神就可能导致目标离开视线。
醋酸酐是制作海洛因的原料,具有特殊气味,大多装在天蓝色大塑料桶中,这些货物会被运送到哪里?什么时候运送出去?会通过怎样的渠道进行交易?杨峻的任务是要将这些线索都查找到。他和同事携带无人机,每半小时一个架次,每天24小时交替工作,无空档、无死角地记录着天蓝色塑料桶的數量,记录着每天进出场地的汽车牌照和装载量。
在监控进入第7天时,杨峻终于有了新发现。化工厂的罐装人员在厂区内将5吨醋酸酐进行分装,而那些天蓝色的塑料桶也专门由一家物流负责运送至化工厂。当几十桶醋酸酐伪称“机油”配货好后,被装载至一辆物流车运往昆明。专案组民警一路跟踪。2017年7月21日,广东、云南、天津三地警方同时收网,专案民警在云南将拟走私出境的5吨醋酸酐成功截获。
案子终于破了,杨峻轻轻一笑,所有的疲倦都在破案的这一刻得到释放。
通过无人机办案,只是图侦民警工作的一部分,还有大量镜头下的案件,需要在电脑屏幕前进行搜寻。和电脑屏幕相向而视的过程,不仅融会了图侦民警的知识积累、办案经验,更有着他们的细心、责任和勇敢。
那是两年前的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在一小区内杀人后潜逃,小区的视频监控记录了张某离开的画面。杨峻和同事们按照传统的侦查思路对嫌疑人进行视频追踪,发现嫌疑人穿过马路进入另一个小区,然而在调取视频继续追踪后发现,嫌疑人进入小区之后就彻底消失了,周边所有摄像头连续24小时的监控里,都未见他的踪迹,也没有发现他离开小区的影像。
杨峻坐在电脑屏幕前,将小区周围搜集到的视频资料反复查看。张某的样子、走路的姿态,全部刻在他的脑海里。几个小时过去了,静止的图像,快进的镜头,他仔细甄别着每一帧画面。
张某是怎么离开小区的?他去了哪里?是去了公交车站,还是直接打了出租车?杨峻在心里打着问号。他坚信视频监控一定能捕捉到嫌疑人的影像。于是,他重新对犯罪嫌疑人的行踪进行梳理,同时也思考着嫌疑人会采用哪种方式离开。杨峻猜测,离现场1公里外的公共交通枢纽可能成为嫌疑人的中转站。他调取公交车站的监控录像,此时几位乘客不时望着汽车驶来的方向,一辆公交车驶来,候车人有序上车,车缓慢启动。就在这时,视频中出现一个中年男子的身影,他追赶了几步公交车,车辆并未停下,他甩着手臂,似乎在叫骂,片刻之后,他转过身来,面部正对镜头方向。
一瞬间,杨峻精神一振,男子嘴上的八字胡与犯罪嫌疑人张某非常相像,再分辨他追赶汽车的姿势,杨峻判断,这就是张某。原来张某早已预谋在小区内换装出逃,更换了帽子、衣服和鞋。通过对嫌疑人的轨迹进行视频追踪,杨峻找到张某前一天在商场购买鞋帽的画面,这张清晰的换装图为图侦后续的追踪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张某很快被民警抓获,他自认天衣无缝的逃跑计划,最终还是败露在“天眼”之下。
杨峻至今记得有一次自己与犯罪嫌疑人狭路相逢的情景。那是一起追逃专案。李某是该案的“2号人物”,膀大腰圆。自知民警会跟踪他,他在逃跑中想方设法反侦查,采用不出现、不打电话、不使用银行卡的方法,悄悄隐匿着所有踪迹,与民警进行着较量。专案组民警几经周折,终于发现李某的妻子每隔两星期左右,便会开着私家车带着两个孩子回廊坊老家探亲。
李某会不会隐藏在廊坊?李某家人行踪诡秘,一时之间难以找到突破口。杨峻还是决定从视频中找起。与案件相关的40余个点位的视频需要逐一辨看,这对杨峻和同事来说是一个大工程。连续一个星期,他们每天清晨出门,一路查找监控,一路调取信息,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一个不漏。
不同点位的视频监控,逐渐勾勒出李某妻子来到廊坊后的轨迹。她先将车子开进亲戚家的小院,然后带着孩子出门打出租,几公里之后她下车,再打另一辆出租车。如此反复,要打四次出租车,或是环城绕行,或是穿城而过。李某的妻子频繁换车,显然是想甩掉警方的追踪,在杨峻的穷追不舍下,终于发现李某妻子的目的地是位于廊坊郊区的一个小区。小区偏远、幽静,居民也不多。小区门口有个便利店,杨峻注意到这里监控设施不足以覆盖小区全貌,于是决定向外拓展侦查范围。
一天中午,杨峻和同事走进了附近的一家便利店。看似在悠闲地购物,实则是在观察附近路过的人中,是否有可能会出现李某的身影。此时便利店里只有一个身穿黑色T恤的男子在货架前挑选东西,他拎着一把大葱、两袋水果走近收银台,看到杨峻和同事两张生面孔正在和收银员询问着什么。他犹豫了一下,低头转身把手里的东西扔在货架上,脚步匆忙地从收银台旁边蹿过。
或许是直觉,杨峻一扭头的瞬间,看见男子半张惊慌失措的脸。虽然一闪而过,但他立即断定这就是李某。李某出了便利店,一路快跑。杨峻和同事在后面奋力追赶,但始终会压着自己的脚步。他们知道李某的狡猾,为了以防万一,就通过跑来消耗他的体力。一直追到李某实在跑不动了,停下了脚步,猫着腰呼呼喘着粗气。李某就这样被图侦民警抓获了,后来杨峻还从他的腰间搜出了一把匕首。
图侦民警,摄影达人,“80后”,正青春,当这些元素在杨峻身上发生“化学反应”时,他已经在一次次实战案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图侦办案经验。杨峻和无人机之间就像是相互信任的朋友,他一发动指令,无人机就能够准确执行着每一次的任务。杨峻也十分依赖无人机的性能,努力发挥着它的每一项特长。每次任务结束后,他都会给无人机做一次全身Spa,清理灰尘,检查桨叶是否破损,螺丝是否松动,电机声音有没有异响,还会定期更换易损部件,给无人机升级装备,保证每一次执行任务时,机器都处在最佳状态。
对杨峻来说,图侦工作,其实是一项耗费体力、脑力和心力的辛苦活儿,但是他也看到了其中重要的作用。比如节日夜晚,两架无人机循环交替起降,在市中心街区进行巡航,同步传输数据、画面,及时按照防疫要求,准确疏散聚集人群;再比如重大赛事运动场上,无人机可以为所有涉赛场馆制作720度全景图,倾斜摄影相机采集重点场馆信息,绘制三维地理图,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图可依。而对于夜间逃进树林的犯罪嫌疑人,无人机搭载热成像摄像机,在夜间无光源的条件下也能准确发现隐藏者,并通过实时图传有效指挥地面搜查……这一系列坚强保障,让杨峻的图侦工作,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古训中,有了更加令人放心的时代新解。
在杨峻看来,未来的“战场”上,无人机可以围绕刑事案件进行现场实景还原、目标图像识别和动态巡控预警。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无人机还能及时快速前往事发现场,将现场情况实时回传指挥部门,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大大提升了应急响应决策的效率。当灾难来临时,无人机还可以通过高空地理信息的采集,搭载热成像,准确探知生命迹象,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虽然通过图侦办案,只是民警办案的方式之一,但是杨峻觉得,镜头之下,不能让罪恶的灰尘被遮蔽,百姓的日子,一定要让珍贵的平安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