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北省高陽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薛某松、薛某明等15人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因犯污染环境罪,分别被判处三年三个月至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各被告人需共同承担危险废物处置费用38062元,并通过地市级以上电台或者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道歉。
高阳县庞口镇是全国首批命名的特色小镇,有全国最大的农机配件市场,素有“中国农机配件之都”的美誉。2019年12月下旬,该镇某村一处闲置厂房外,几辆装满货物的大车开始往里面搬运东西,不久工厂里也传出了机器轰鸣声,还会飘出阵阵刺鼻的气味。
据薛某明交待,他租用这处闲置厂房,组织工人安装炼铅设备,购进废旧蓄电池进行拆解,对拆解出来的铅板进行加热熔化,最后浇模制成铅锭。炼铅过程中产生的铅粉、废渣、废气等经过简单处理便直接排放了。截至案发,已经拆解蓄电池70多吨。案件发生后,高阳县检察院迅速指派检察官提前介入,提出意见,引导侦查,帮助公安机关完善证据。2020年2月20日,高阳县检察院对薛某明以涉嫌污染环境罪批准逮捕。4月25日,薛某松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在办理这起案件时,高阳县检察院检察长陈伟说:“我们不仅要坚持对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严厉惩罚,还要综合考虑如何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部门要同步介入跟进,尽最大努力维护生态环境公共利益。”
1月12日,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分局汶河派出所社区女民警董建华,在空巢老人徐桂兰家走访时,收到了一份不忍回绝的礼物。徐桂兰老人亲手为董建华织了一个毛线捂子,让她在外出工作的时候可以暖暖手。
连日来,寒潮袭城,户外最低温度降至-10℃左右,董建华的双手由于长时间裸露在外,原本纤细的手被冻成令人心疼的馒头手,手背满是青紫色的冻疮,手和手指都肿得很高。“这么冷的天,在户外巡查、走访,为啥不戴手套?”她解释说自己服务的对象,绝大多数是老城区原住居民、年龄偏大的弱势群体,在入户走访时,需要记录写字,戴手套不方便,不戴手套,居民群众有需要帮助的时候,还可以搭把手,如果戴着手套和大家打交道,总觉得有距离。今年42岁的董建华在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已经做了12年的“片儿警”。她说:“只要这里的爷爷奶奶们有需要,我愿意扎根老城区一辈子,做他们的贴心小棉袄。”
1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深夜发布通告称,“健康码演示”App研发者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嫌违法的41岁男子解某某,于2020年4月至5月,擅自研发“健康码演示”App,并上传至应用市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据办案民警介绍,警方通过线索核查,锁定了位于西湖区辖区的嫌疑人解某某。而解某某便是“健康码演示”App的开发人员。根据初步调查,解某某在学习安卓软件开发时,发现健康码比较热门,就进行了尝试。
“健康码”是疫情期间的“特殊产物”,一般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种颜色,代表三种不同的疫情风险程度,成为借助大数据抗疫的“安全码”。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说:“‘健康码演示App研发者,滥用技术行为,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无论出于哪种考虑,推出‘健康码演示App,都不可避免破坏健康码的正常识别和认定功能,扰乱疫情防控既有秩序。”
“健康码演示”App被曝光后,也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如果该软件被滥用,虚假的健康码将扰乱疫情防控大局,甚至有网友认为这已经涉嫌危害公共安全。高艳东认为,互联网的放大效应,进一步增加了该款App在人群中的危害性,在当前形势下,尤其为境外疫情的输入提供了工具,会对公共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目前各国对于互联网平台监管出台的法律规定并不相同,除平台责任外,面对当前恶意软件泛滥的现状,我国应加强对该领域的治理和监管,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安全的涉众型软件可建立审查许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