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

2021-03-08 09:29黄佳欣通信作者何雪阳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开颅栓塞交通

黄佳欣(通信作者),何雪阳

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福建泉州 362000)

前交通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属常见的类型,以40~60岁患者多见,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前交通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可致残,而且若出血停止后发生第2次出血,有很高的病死率[1]。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术和显微动脉瘤颈夹闭术成为临床的主流治疗方案,血管内栓塞术依靠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动脉瘤进行栓塞,优势在于痛苦小、创伤小、无须开颅[2]。显微动脉瘤颈夹闭术在阻断血液进入动脉瘤、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上效果显著[3]。本研究旨在比较血管内栓塞术和显微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2.38±15.17)岁。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5~67岁,平均(43.19±16.2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慢性支气管炎及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及呕吐等。纳入标准: (1)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作为第一出院诊断患者;(2)发病后72 h内入院,Hunt-Hess分级Ⅰ~Ⅳ级。排除标准:(1)夹层动脉瘤、烟雾病; (2)再次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3)非前交通动脉的颅内动脉瘤;(4)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采取血管内栓塞手术: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穿刺股动脉,将6F或6F导管鞘置入后,全身静脉肝素化,然后将引导管送入患侧颈内动脉岩部,在栓塞过程中监测载瘤动脉血流通畅程度,选择合适的工作角度,检测动脉瘤大小;依据载瘤动脉角度和动脉瘤位置,给予微导管头端塑型,借助微导丝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体内靠近瘤体1/2位置;选择合适弹簧圈,每次解脱前后实施造影检查来确定弹簧圈在动脉瘤内部,术后12 h拔出动脉鞘,穿刺下肢制动,观察穿刺位置有无出血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常规给予抗感染、抗血管痉挛治疗。

对照组采取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以眼睑外3 cm处作为中心沿发际线切开,在冠状缝和颞上线交界处钻孔,充分暴露颅底;固定脑膜后将其呈十字剪开,显微镜辅助下分开颞叶和额叶,寻找瘤体分离瘤颈后以临时阻断夹阻断供血动脉,选用合适规格瘤夹完全夹闭瘤颈;清除术野中所有凝血块,冲洗手术区域,关闭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术中动脉瘤破裂情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治疗费用(万元) 住院时间(d)50 91.39±12.71 5.68±0.72 15.37±3.69对照组 50 136.98±31.24 3.16±0.35 22.58±5.16 t试验组6.395 8.524 5.227 P <0.05 <0.05 <0.05

2.2 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0.0% (0/50),低于对照组的6.0% (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7,P<0.05)。

2.3 两组手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手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后肺部感染、胃部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前交通动脉瘤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发病早期较为隐匿,在颅内压升高、外伤的情况下,会造成动脉瘤破裂,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不适[4],其发病可能与脑动脉壁弹力层病变有关。对于破裂出血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原则为预防再次破裂,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开颅显微夹闭动脉瘤术治疗可达到阻断血液进入动脉瘤、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的目的。在减影血管造影、三维血管造影技术的保证下,手术入路得到精准定位,可以提高手术准确性和安全性[5]。但是显微手术需进行开颅,创伤较大,部分耐受性差的患者无法进行手术。还有研究指出开颅显微夹闭动脉瘤术操作时间长,术中创伤大,而且开颅显微夹闭动脉瘤术治疗宽瘤颈、分支血管血栓患者非常棘手[6]。

血管内介入栓塞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后,沿动脉通路采用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对瘤腔实施闭塞,优势在于微创效果明显,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应首先行全脑动脉造影,明确动脉瘤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及瘤颈的情况,以判断选择合理的栓塞材料和方法[7]。

本研究还发现,试验组手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肺部感染、胃部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管内介入栓塞能够提高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8]。

综上所述,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效果优于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效果好。

猜你喜欢
开颅栓塞交通
繁忙的交通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小小交通劝导员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