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凯 牛素玲△ 朱小磊 孙乾坤
[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2.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为肩周炎,古籍中称之为“漏肩风”“五十肩”,主因肩部受风邪所致,或是受风邪兼寒邪导致的,因寒邪收引,故又有称之“冻结肩”,主要临床表现是肩部的疼痛和肩关节的活动受限。美国肩周外科学会将其定义为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根据流行病调查显示在40~70年龄段中,肩周炎的发病率为2%~5%[1]。目前,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以保守为主,主要是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为目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对疼痛缓解有限[2],进行局部的痛点封闭的长期效果欠佳[3],采用局部麻醉能在短期内产生良好效果但不能改变整个自然病程,而在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或手术松解则产生一定创伤。此外,采用关节镜下松解能较快恢复关节功能,但仅适用于关节粘连特别严重的中晚期患者[4]。对于肩周炎急性期的治疗,笔者采用口服中药,达到活血行气通络的作用,采用平乐治筋手法在《平乐正骨》指导的方法下,
对患者关节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并根据相关的评价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加临床观察,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40~65岁;采用MRI、肌骨超声等检测排除肩关节其他疾病;近期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法。3)排除标准:合并肩部骨折未愈、肩袖损伤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肺、肾及血液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者;过敏者;近1个月内曾采用其他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药物者。4)脱落标准:试验过程病情加重不宜继续者;发生某些合并症、并发症和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者;患者未用完1个疗程即痊愈者,不作为脱落病例。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急性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31例;年龄(55.73±8.26)岁;病程(5.47±1.98)年。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32例;年龄(56.23±7.43)岁;病程(5.47±1.98)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参考《平乐正骨》《中医筋伤学》的手法进行治疗。1)捏拿舒筋法:医者用拇、食、中三指捏拿肩部肌肉。2)摇晃舒肩法:医者用拇指置于肩峰处,其他四指置于肩前、后及腋下、同时用力向外提晃数次。2)活筋法:采用扶肩抬臂高举法(医者一手扶患肩,一手持患肢前臂,使患肩尽量前屈,患臂尽量高举)和扶肩推肘内收法(医者一手扶患肩,一手推患肢肘部,使肩关节尽量内收)。3)扶肩提腕摸背法:医者一手扶患肩,一手提患肢腕部,使患肩背伸、内旋、屈肘摸背。4)牵拉悬肩法:医者一手扶患肩,一手牵握患肢肘关节,或医者两手牵握腕部,使肩关节作回旋活动。5)牵拉抖动法:医者持患肢腕部,使患肢外展平举,在牵拉情况下,抖动患者,达到肩关节的活动。中药处方:桂枝40 g,丹参20 g,红花20 g,川芎20 g,甘草40 g。由笔者所在医院中药房统一进货,再由笔者所在医院制剂室制备为汤剂,每包200 mL,每日2包,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六味祛风活络膏贴敷(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30016)外贴患处,每次1贴,每日1次,疗程4周;配合关节恢复器(CPM)活动,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肢上臂固定于CPM机上,进行前屈、后伸、外展的被动活动,活动度根据患者耐受力确定,在每次活动度到最大时停留10 s,每个方向操作30次,每日2次。
1.4 疗效标准 1)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包括疼痛(15分),日常生活活动(20分),关节活动度(40分)和肌力(25分)4个部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关节功能越好。2)疼痛程度:采用SFMPQ疼痛问卷,分为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现在疼痛状况(PPI)3部分。PRI包括感觉项和情感项,共45分,VAS为10分,PPI为5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出院后4周进行肩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3)生化指标:在治疗前、治疗2周检测血浆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等生化指标。4)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1周、2周、4周后Constant-Murley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在治疗1周、2周、4周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评分(P<0.05或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P<0.05,△△P<0.01。下同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40 40治疗前54.34±8.01 54.71±7.87治疗1周64.37±8.44**△58.32±8.27**治疗2周75.54±8.86**△67.57±8.58**4周随访84.42±9.32**△△71.15±9.67**
2.2 两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2周后SF-MPQ的3个维度(PRI、VAS、PPI)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SFMPQ评分均低于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PRI 23.61±2.96 16.35±2.57**△24.74±3.16 19.51±2.73**VAS 5.71±0.96 1.82±0.51**△5.76±0.91 2.21±0.57**PPI 2.58±0.67 1.31±0.43**△2.63±0.65 1.54±0.61**总分31.78±3.58 18.68±2.37**△31.05±3.36 20.56±2.87**
2.3 两组治疗前后SP、TNF-α、ESR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2周后SP、TNF-α、ES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0.01),且治疗周后观察组SP、TNF-α、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P、TNF-α、ESR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P、TNF-α、ESR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SP(mg/L)465.23±41.91 203.66±38.71**△△468.72±45.36 271.15±36.71**TNF-α(ng/L)35.41±6.13 14.72±3.91**△△34.95±5.68 15.65±4.06**ESR(mm/h)17.56±3.72 8.87±2.13**△△18.11±3.38 10.42±2.52**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主要是由于肩周软组织劳损、外伤、受寒、内分泌失调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导致局部韧带、肌腱、关节囊的慢性无菌性炎性病变,而长时间的关节活动受限可发生粘连及腱鞘钙化。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内因肝肾不足,年老导致的气血亏损,故以内因定名又称“五十肩”,同时外因对本病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普济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类证治裁》均对病因病机做出了系统阐述,久处湿地、风寒侵袭则成了主要的因素,故以外因定名又称“凝结肩”。相关研究[6]将肩周炎患者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其中风寒湿证占全部证型的40%。肩周炎的发病率在2%~5%,属于骨科常见的疾病[7]。中医药治疗手段丰富,并且又显著的疗效和独特优势[8-10]。
肩周炎可属于中医骨伤科中“筋伤”范畴,主要是筋伤、筋急、筋弛等筋的病变,通常不包含“骨错”的情况。而通过传统手法对局部病变的“筋”组织进行放松、松解、剥离,达到归位、复柔的目的[11]。使用的内服药物桂枝汤具有温通经脉的作用。根据症状可进行附子、川乌、草乌的加减,附子归于脾、肾两经,而脾主四肢肌肉,草乌归于肝、肾、脾经,而肝主筋,使方中药物具有针对的归经所主。张楠等采用桂枝附子汤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对肩关节的活动度、疼痛评分及SP、前列腺素E2(PCE2)等实验室指标均有良好改善[12]。娄飞等通过桂枝汤加附子配合中频治疗肩周炎患者68例,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且较为安全性[13]。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桂枝汤对肩周炎治疗效果确切[14-15]。
肩周炎的主要表现是关节活动障碍,疼痛,血清中相关的炎症指标会相对升高。Hand等对肩周炎患进行活检发现肩周组织细胞中主要包括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都有不同程度增高[16],Lho等研究发现肩周炎患者的肩胛骨和肩峰下滑膜的IL-α、IL-β、TNF-α及COX-2显著上调[17]。在本研究中,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比较观察组在各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在4周的随访时,观察组评分仍低于对照组,说明平乐治筋手法配合桂枝汤对患者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Constant-Murley评分则是专业对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国际认可的量表,治疗前后两组比较,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平乐治筋手法配合桂枝汤对关节活动度有较好的改善。SP、TNF-α、ESR等实验室指标则反映体内炎症和疼痛的调节,在治疗后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的平乐治筋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在治疗肩周炎时能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内服、外治两种方法相互配合,效果叠加,发挥着协同治疗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