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阳 熊晓敏
(1.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田径被称为运动之母,作为一名田径运动员,每个人都是经过不断刻苦训练后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实现人生价值。但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况,一些运动员在到达瓶颈期后便不能继续提升,也有运动员因为伤病而早早退役不能出现在赛场。他们可能都很有天赋,或许未来的日子也可以取得优异成绩,但是为什么有些运动员就无法继续前进?除了环境、个人情感等因素影响,通过对当前田径训练理念的反思我们可能会从中找到答案。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造成巨大冲击,美国社会问题成堆,对进步教育理论进行发难,由此产生了永恒主义课程理论。在教育思想上,永恒主义者强调教育者的性质和基本原理是永恒不变的。学校课程也是永恒的,在永恒主义者看来,如果人性得到培育和发展,就可以理解和控制永恒世界的真实原理。并且能够将这些原理用于特定的情境,这样人就可以成为人。同时,由于人性得到发展,可以使人更加富有人性,因为这样的人掌握着真理就能够充分理解人所生活的世界,明确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心。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主张主要包括两种,第一,永恒学科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反对课程编制的机械适应论。永恒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对当代我国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带来重大的参考价值。
普通高等院校的田径运动员或运动队,所展现的风貌是一专多能,这明显区别于其他运动队。在其他运动队中,运动员基本主攻一个运动项目。然而,在田径专项训练过程当中,运动员所展现的是多项田径运动的技能,但是又有相对来说比较明显的区域划分。例如,短跑项目所展现的是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爆发力。所以,在田径训练当中,短跑项目的运动员基本上会兼具跳跃等一些对最大速度能力有一定要求的项目。在田径训练方法上,运动员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基本上是延续相对陈旧的训练理念,缺乏创新,训练过程总体相对枯燥无味。对于训练思路上,田径训练从最初的热身准备活动到训练后的恢复过程阶段,缺乏一些精准的训练和恢复的时间监控,对于训练恢复的手段也是较为传统,训练缺乏科学性,回复缺乏有效性,经常会使运动员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病,整体来看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高校田径专项训练的仍局限于一些传统的训练模式,传统的训练模式缺乏创新,会在规避风险这一问题上缺乏一定的实质经验,运动员达到一定竞技水平后会限制其成长,或者在运动员整体训练当中,对成绩的提升,相对较慢。高校田径运动员以及校运动队的训练急需做出调整以适应不断的发展变化。
随着互联网5G、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超前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开始不断的被普及。基于此,在田径训练队当中,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得到了更好的提升,一些优秀的运动员也得以被发掘。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不断推进,先进理念的传播,田径专项训练从训练准备活动到训练后的放松整个训练过程都变的越来越科学化。很多训练队都一改曾经的大力量训练,引进功能性力量训练。这样的转变,使运动员在提高肌肉力量的同时,进一步让专项所需要的一些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得到更好的训练。在训练中,运动员就已经适应了专项运动中所潜在的一些运动技能,这样就保证了专项运动员在比赛中缩短了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但是运动员的训练理念、手段是由教练员决定,教练员的训练理念方法受制于个人经历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在高校训练过程中,我们仍可以看到使用传统理念的教学的教练、老师。大部分学生的情绪会造成低落,有的甚至因为长时间的压力也即训练的疲惫造成对比赛场地,或者对某种特定的物体产生反应,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以及能力的提升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当今职业运动队所采用的训练理念是紧随时代发展的,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发展,训练技术也不断在创新。我们运动员始终在科学技术的协助下,在前沿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突破,超越自我,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当然,这些运动员只是所有从事运动训练人员的一小部分。很多高校运动员因场地、经费受限、教师队伍资源不足等问题,不能接触到前沿的训练理念和较先进的训练设备。存在运动员在训练中由于教练员没有合理把握训练的负荷,导致运动员不能达到超量恢复机制,不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也存在因为运动训练过量导致出现疲劳造成运动损伤的出现,这都是教师队伍的经验缺乏以及运动员自身对训练了解的认识不够到位所导致,训练理念以及对训练的认识有待提升。
此外,运动员对田径训练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对于训练的整体观念和目标还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把控。加之现有的教练员团队很多都较年长,整体训练理念依旧停留在几十年前,缺乏创新,训练方法相对陈旧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缺乏乐趣,这些都会致使运动员主观上不想参加训练,这些心理因素也直接影响了训练效果。场地和器材的更新需要相当一部分经费支出,除了一些职业运动队之外,很少会有高校训练队能够支撑起这部分开资,高校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经费缺失也是高校田径训练当中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前文我们探讨了高校田径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分析,我们发现,田径运动是一项相对枯燥的运动,它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当中,基本是在重复同一个动作,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很难一直保持高昂的斗志,使得训练的整体效果相对较差。这也让运动训练当中的所提倡的导向激励和健康保障训练原则,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中的反对课程编制的机械适应论不谋而合。前者是为了让运动员树立更加积极的训练心态,从而使运动员能够保证有一定量的积累,为质的变化做铺垫保。如果对运动员没有一个良好的激励措施,训练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的特征。后者坚决反对机械课程编制,这也是在另外一方面展现出了永恒主义课程理论其实是主张创新,反对机械的学习。让学生接触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树立极强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们发现了田径训练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训练理论应该相互融合,这样才能让田径训练的理念和训练方式更加的具有创新意识,让训练的整体规划和训练的意识都能够得到加强。
在高校田径训练过程中,很多教练员都一直沿用多年的训练方式,没有创新。一些教练员通过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这样的训练效果当然也可以让运动员提升,且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很多训练中的问题却被忽略了。例如,现如今很多训练队的热身方式都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比赛形式做了针对性的划分,这样可以使运动员更好的适应训练和比赛。如果一直采用机械的训练方式和热身方式,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在进入工作状态阶段所用的时间很难与采用新型训练方式的运动员相媲美。所以,高校田径训练更应该引进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理念,帮助训练效果提升。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具有很强的体系,永恒学科中的理智训练,它是以基础学科为依据进行的,具有学科理论依据。不断的通过理论依据来实现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是它又不单单是通过这些基础学科的理论来学习,基础学科只是一个跳板,或者说是一个催化剂。通过这些理论学科的背景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汲取养分,创新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最终归达到质变的结果。回首我们在田径专项训练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我们从开始的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提高阶段所采用的训练方式和训练方法都是一些基础训练理论。通过这些基础训练理论来提高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多项运动技术,有了这些基础,才能进一步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的专项技术。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中,理智训练内容和田径训练内容几乎完全融合,这就是永恒主义与田径训练理论课程编制的共同点,也是为什么将它们两个放在一起的原因。在理智训练的方法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些相似的元素。首先,理智训练的方法是通过教学、科学、艺术来进行的。透过这些关键词,我发现,理智训练是有理有据的,是遵从线性思维来的。这样就让很多训练方法和训练体系都变的很有说服力,实施起来就让人们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田径专项训练。田径专项训练中的训练负荷都符合运动生理学的要求,每个技术的关节角度都符合运动解剖学的特征,这样就和理智训练中的科学不谋而合。田径训练依旧是一项科学的,不断创新的存在。
理智训练的工具是读、写、算这三个核心思路。所有的学习都围绕着这三个话题。虽说,只是三个简简单单的字。但是却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读”主要针对的是学习过程当中的实践思路,将要学习的和已经学会的大胆表现出来。“读”主要表现的是实践,是更加直观的感受。“写”主要针对的是要好好的通过自己的思路将学习中的一些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掘自身的潜力,通过总结来让自己提升的更快。也就是说,“写”主要表现的是思考,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算”主要是综合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也是紧密围绕实践、思考来体现的。这也与理智的训练高度一致,也促进了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与田径训练的融合。田径训练在实施过程当中也是通过实践和思考总结来推进的。首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仅通过听是无法掌握技术动作的。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发现一些问题,并去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基础。再者,田径训练也是要不断的思考的。在运动员成绩提升的过程当中,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会遇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情况,只有主动分析才能找出不足,才能继续前进。永恒主义课程训练理论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相对于田径训练课程而言,它既是一个技术规范,又是一个创新技术的存在。它是以一个模式为基础来持续创新的过程。
恒主义课程理论不仅仅可以运用在文化知识的学习当中,还可以运用在体育课程,尤其是田径专项训练过程当中。永恒主义课程理论兼顾创新和发展的双重维度。拒绝机械思维,主张实践和思考并存,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努力创新。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应该与田径专项训练课程深入结合,这样才能让田径专项训练的整体性的思维活动方式产生本质的变化,才能让田径专项训练更加的成熟和先进,不至于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