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

2021-03-08 05:36:48谢建宏
文教资料 2021年19期
关键词:顶岗实训院校

谢建宏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旅游已经成了国民休闲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在我国旅游正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模式转变,旅游人员的服务在团队旅游活动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旅游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不仅旅游人员自身困惑,业界也困惑,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和通用的说法。即使在旅游院校,不同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五花八门,培养的侧重点和目标不一致。在教育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本位”“项目”等为导向的改革层出不穷,旅游教育界在人才培养和业界真实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二、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需求脱节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顶岗实习、师资等方面都和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不相适应。首先是专业的设置,本科院校一般开设旅游管理或者酒店管理专业,注重理论基础的讲授,缺少校内先进的社会实践场所;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设置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邮轮乘务与管理、空乘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虽然职业院校的实训场所总体要优于本科院校,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关于旅游的职业能力的理解存在争议和分歧。其次是人才培养方案,关于旅游人才岗位的定位各个院校不尽相同,认识不统一,部分职业院校把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混为一谈,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通用知识和职业品质的培养。三是课程设置上,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雷同化现象,培养技能的实践课程比例较大,培养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的课程比例较小,有也是选修课程而且很少。四是教学方法,目前旅游教育中教学方法虽然有很大改善,各旅游院校改革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部分院校还没有改变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第五是实训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目前旅游院校比较薄弱的环节,顶岗实习质量和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关系,很多旅游院校在顶岗实习的制度、流程、经费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不重视学生岗位实习和管理,把学生当做劳动力使用的现象,亟待改善。最后是师资水平,应该说目前旅游院校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比例越来越高,但是大部分旅游教师都是直接从院校招聘过来的,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和行业磨砺,即使有教师挂职锻炼,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果培养旅游人才的老师没有行业实践经验,则很难理解行业和旅游类学生需要的职业能力。

(二)自身的认知导致职业能力无法突破

首先旅游行业的社会地位偏低,社会舆论负面影响旅游从业人员提升职业能力的意愿。目前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大专和中专学历,从事导游岗位工作的高学历人才稀少,就业的门槛相对较低,真正把旅游当作一份事业来做的人很少。大众对旅游群体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很多有经验阅历丰富的旅游人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旅游岗位,导致旅游群体素质参差不齐。其次是自我感觉和游客的期望存在差异。从事旅游行业的人一般心理素质都比较过硬,充满了自信,对业务处理信心满满,但是游客的期望和诉求是多样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旅游无论考虑多细致,旅游行程总是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不同游客对旅游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期望不一样,有的游客无理取闹、故意刁难让旅游人疲惫不堪,对行业产生倦怠。最后,旅游群体效应对旅游人的影响。从事旅游行业比较辛苦,事无巨细,需要付出艰辛的智力和体力,尤其是有的地区旅游淡旺季很明显,在旺季很少有时间提高职业能力,即使要考评或者学习培训也大部分是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些和工作密切相关的,关于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既不感兴趣,又缺少学习动力。

(三)旅游企业职业能力育人模式滞后旅游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都是实行一年的顶岗实习,无论学生到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还是旅游电商、主题公园、邮轮公司、会展公司等旅游企业,一年的顶岗实习可以说是学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旅游企业在和高职旅游院校合作顶岗实习过程中缺少对实习生全员全过程的知识、技能、素养的全方位培养。首先,旅游企业用工态度和用工模式。旅游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支付给实习生的工资远远低于正式员工,但是实习生在适应了企业的岗位要求后,后续给旅游企业带来的是远远高于自己回报的价值。一些旅游企业为了避免实习生实习期结束后就大量离开的实际,不会在实习生身上投入更多的教育培训。其次,旅游企业奖惩导向。旅游企业对旅游的考核是以经济利益和客人满意度作为直接奖惩的,单纯从经济利益奖惩对实习生来说是一种负向激励,不利于实习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最后,实习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影响实习生对专业提升的积极性。很多旅游专业实习生回校以后因为在旅游企业不愉快的经历或者繁重的一线工作彻底对这个行业望而生畏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实习期结束后直接离开这家旅游企业或者离开旅游行业。旅游企业的用工用人模式直接决定旅游人才的去和留,影响整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1.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类中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说是一个专业的章程,涉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师资安排等内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处于核心地位,也就是要解决旅游人才培养的三个问题:“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是什么?”“为什么要培养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如何培养旅游的职业能力?”只有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清晰了,后面的课程和教学才能很好开展和进行。

2.培养教师职业能力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专业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表现在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信息化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掌控、学生管理等方面。目前大部分旅游院校旅游人才的师资都是理论厚实、经验不足,很多专业教师缺乏到行业挂职和学习的动力,日常教学和行业联系不紧密,行业的一些新业态和新动向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尽管不少旅游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里面有兼职教师的比例,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兼职教师以讲座、沙龙的形式作为教学补充,不是教学主体的一部分,目前人才引进的体制限制了高水平兼职教师的加入。旅游院校应该拓宽人才培养路径,一方面加大内部旅游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行业挂职锻炼、外出培训进修、甚至企业兼职等手段鼓励教师提高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对行业优秀人才破格选聘,补充一部分行业能工巧匠进入师资队伍。

3.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课堂教学主要包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含实训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大类。专业综合实践主要包括岗前准备、跟岗培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三个类别。课程体系一般包含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模块,除了公共必须课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课程外,开设其他课程需要旅游院校的主管教学部门和各院系专业统筹规划,根据旅游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重新构架,打破因人设课、因人开课的做法,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方面更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整合各种各类资源,有的课程可以不同模块不同教师上,通识课程直接通过网络选修课程完成。

4.改进教学方法

探索适合旅游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比较实用的有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现场实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互动式教学法等。不同的课程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旅游讲解可以通过VR 虚拟技术模拟在景点带团的过程,旅游在带团过程中各种应急问题的处理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法,实训踩线学习比较适合用实践教学法,旅游带团过程中的急救护理应该请专业的急救人员开展讲座拓展和补充,技能课程可以通过实操训练法,核心素养课程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或者邀请专家讲座等。目前信息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在院校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了各种便利,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旅游院校得到了应用,可以实现学生线上线下、课堂内外随时随地学习的可能。

5.完善实训实习

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实训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比如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一般可以设计为校园讲解、校史馆(博物馆)讲解,在学校重大活动或者重要来宾参观时提供校园旅游讲解服务等,在校园讲解方面可以依托旅游协会、旅游讲解队等校园社团完成,指导教师可以是旅游专业教师。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可以在真实经营的校园酒店或者餐饮部门工作,指导教师可以是辅导员,也可以是专业教师。旅游管理校外实训是旅游景点踩线,一般安排在旅游淡季进行,可以委托给当地合作的优质旅行社完成,校企共同设计旅游行程,聘请优秀毕业生带团旅游。旅游类专业校外顶岗实习重点完善实习时间、实习流程、岗位安排、日常监管、薪资待遇、保险、在岗培训、实习带队教师指导等方面,尤其是顶岗实习合作单位的选择和专职实习带队教师的日常跟踪管理是实习质量的有效保证。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育

目前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和社会的认知都存在偏差和误解,因此旅游院校从学生一入校就应该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注重对未来适合从事旅游岗位的同学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可以从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设计。职业定位是旅游岗位群;目标设定不同的旅游专业应该有清晰的定位,比如酒店管理岗位应该定位于培养未来酒店所需要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导游专业学生从旅游等级来看可以分为初级旅游员、中级旅游员、高级旅游员;从旅游具体工作来看,可以分为地陪(全陪)旅游员、景点(博物馆)讲解员等。最后,实现途径是围绕旅游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对三年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另外,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弥补学生旅游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匮乏的不足。学校可以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设计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共享,比如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智慧树、微课网、职教云等在线网络平台,都能免费获取有关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

(三)探索政企协多元办学模式,在优质资源共享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育

首先,政企合作方面。旅游院校的教师可以为当地文化旅游部门提供智库,输出标准,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比如旅游员的星级评定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旅游大赛的流程和标准、景点景区(博物馆)讲解流程和标准。旅游教师可以参与当地旅游人才的提升工程,承担各类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旅游院校可以邀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其次,校企合作方面。遴选一批优质的旅游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在师资培训、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发挥企业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鼓励学校教师兼职企业顾问,以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通过专项兼职教师经费,鼓励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授课,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也可以探索校企股份制共同办学,激活校企办学主体的活力和积极性。最后,校协合作方面。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在旅游行业标准制定,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人才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高职旅游院校只有充分和政府、旅游企业、协会等深度融合合作,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结语

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在人才培养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多元化主体办学等方面探索。因此,学校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紧紧围绕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教书育人;社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要为旅游院校提供资源和实践实习平台,为高职院校旅游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顶岗实训院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9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