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城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依据高职生特点,高职院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
近些年,市场大量需求高技能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19年高职院校在已经扩招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招生100万,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量激增。学生的大量涌入给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更多新的挑战。高职院校扩招以后,录取门槛降低,生源素质随之降低。有高考成绩不高的高中生,有对口升学分数较低的中职生,还有学校自主命题单招录取的社会各类学员,甚至还有免试人员。一些高职学生在学习习惯、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调查发现,一些高职学生高考前对专业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十分随意或者盲目从众地填写志愿,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当然,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从未进行过专业的职业兴趣测评,所以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加上专业理论课枯燥乏味,导致部分学生专业学习比较懈怠,只为混张毕业证书,缺乏大学三年的学业规划,更缺乏对将来的职业规划。一些高职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思想,对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学习一知半解,甚至不求甚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考试应付差事,对理论知识学得怎么样、实践技能掌握多少不关注。另外,一些高职院校通过大量考查课考试或“清考”等降低了毕业要求,让部分学生产生了没有学习目标、不好好学习也能毕业的想法。部分学生课余时间玩手机游戏,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也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针对在校大学生使用手机这一现象,麦可思研究人员对大约1500名大学生调研,于2018年公布了相应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大约八成大学生出现诸如“手机依赖”的问题,“聊天”“娱乐(打游戏、看直播等)”等是学生在课堂上普遍热衷的活动。不难看出,当下手机游戏等成为影响高职学生正常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高职学生是独生子女,还有一些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父母较纵容,从小养尊处优,极易养成不讲道理、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不良心理,有时候因为缺少同龄人生活的环境,集体意识较淡薄,缺少集体主义荣誉感,热衷一个人行动。由于父母给予了他更多资源上的帮助,使得他们不肯吃苦,在自主生活能力、价值判断力上较匮乏,组织纪律性不强,一些学生存在旷课迟到、上课不遵守班级纪律、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行为。
较之中学生活,大学生活更丰富,缺少父母在身边约束,高职学生有更多时间及空间自由,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宿舍活动、专家讲座、自习、游戏、恋爱等多元化的活动,使部分学生很难合理分配好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同时还有部分新生进入大学之后,听信大学每科只要及格就好的说法,更容易造成新生学习动机不明,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仅仅将学习当作大学生活很小的一部分。
高职学生心智发展较不成熟,易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而且一些高职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出现诸多知行不一的问题,呈现矛盾性特点。如对“考试作弊的态度”的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反感作弊现象,但若考试面临问题时,部分学生对作弊还是心向往之。有超过40%的学生承认“为了达到一些目的,会动摇讲诚信的信念”[1](94)。而针对损坏公物、任意吐痰、不遵循公共秩序等行为,学生几乎都认为这不正确,不过不排除自身过往有这样的行为,说明当前部分学生在世界观及社会公德等方面依然有不足之处,存在比较明显的知行不一问题。
除此之外,根据调研资料显示,高职学生比较自卑,一些高职学生在高中或中职时成绩较差,有些人并不情愿就读,而是逼不得已才去上学,因此部分学生的思维起伏较大。高职学生较之于一般高校,考试成绩相对较差,同时高职院校办学时长有限,所以办学基础不强,较一般本科院校差距较大,同时一些学生思想动力不足,使得对自身未来发展产生迷茫与消极情绪,缺少奋斗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职学生的自卑感。
以上这些高职学生的不足之处,给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探索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加强教学、管理是两门课程的应有之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高校教务部门开设的一门课程,还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针对大学生进行在校学业规划和未来人生职业规划,让大学生明确学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增加内在动力促进大学生积极认真学习。在建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求以学生持续发展为重点,积极落实“终身教育”的基本观念,不仅要在高校课程中积极贯彻职业教育,还应该包含文化及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大胆而自信地步入社会,和社会保持与时俱进。[2](5)通常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品质。职业生涯规划若能认真执行,不仅会增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还对大学生走出校门后的职场表现有积极影响。
创新创业教育,一般被称为双创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业素养,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能够灵活应对职场或者自主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素质教育,还是一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具体来说,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前提,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前,要对自身优势、兴趣、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观等全面认知,对职业环境、社会需求进行有效评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能够实现上述目标。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能够充分地了解主客观环境,稳步地实现创业目标,全面地发展自身创新能力,相应地提高创业效率。其次,通过合理化的创新创业活动,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编制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些大学生一开始对创业往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在编制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无法全面地考量社会的创业生态,一旦真正步入社会之后,职业目标会慢慢发生变化,在校园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自身职业,优化自身预想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契合社会发展。在校园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摸索职业,调整完善自身预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变化,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3](258)
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教育,都是为了让大学生拥有高质量的职业发展机会,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提高执行力,双创教育关注创新思维品质和创业能力素养的培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职业规划指明的是职业发展方向,双创教育奠定的是职业基础。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将二者融合起来,方向更明确,基础更牢固,效果更明显。
教育部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教育高度重视。2007年教育部通知:“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2010年教育部下文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改革,因此全国高校依然没有形成合理的体系机制,职业规划课程及双创课程存在布局不合理、整体教学水平有限、教育内容个性化不足、教学时间布局不科学、教学丧失系统化及模块化、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课程缺乏持续性跟踪指导、教育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缺少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及双创教育的专业课老师,这些课程常常交给不同专业的辅导员、行管人员兼任,一些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没有教学计划,不了解教学目标,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有的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就给学生上课,边学边教,避实就虚,避重就轻。一些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课堂上只能讲授一些理论知识,不能够有效吸引和指导学生,课堂效果较差。
紧密地融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双创教育逐渐成为未来推进高等教育的重要态势。从当下二者结合的情况来看,融合的效果还亟待增强,具体来说,首先,缺少全局化的规划布局,造成教育融合持续性不够。在现实教学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教育在融合上只是象征性地联系在一起,未整体构建,并未在目标、方式、内容、评价等方面结合,造成连贯性不足,二者未能实现深层次的融合。[4](24-25)其次,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教育都比较偏向理论教学,实践活动不足,在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双创教育的过程中,仅仅从理论层面进行论述,整体来说,没有从实践方面切入,很难达到实质性的效果。
大学新生普遍认为大学生活会比高中轻松,因此会有懈怠情绪,这种认知非常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也不利于班级管理。高职院校的一些大学生没有职业目标,存在沉迷游戏、上课睡觉等行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教育没有扎进学生心里,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职业目标和创新思维,不了解自己、专业及社会需求,就会给学生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高职院校务必全面考量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正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及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二者有效融合的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两门不同的课程,还是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载体和工具。要想增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一方面,教学上必须从宏观规划,加强课程建设,以课程为依托,在内容上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将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双创教育融合,确保二者能够连贯地融合为一个整体。紧紧依托就业及创业不断建设融合课程,进一步整合工作技能、创新观念、创业质量,构建新型化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上,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学生教育管理相融合,为了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辅导员要利用入学教育机会专门为学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驱力,让学生明白应该充分利用宝贵的大学时光成长成才,不要虚度光阴。继而利用主题班会、就业创业课堂、就业创业比赛指导等方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就业创业政策的解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促进行动。把自我认知、学业目标、职业目标、执行力等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把创新思维品质融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学生生活充实了,班级管理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师资队伍是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双创教育稳步推进的核心所在。要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取得理想的效果,高职院校必须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在教育融合的大环境下,务必创建一支拥有各方面教育素养的高水准教师团队,打造一支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管理学生的学管队伍。第一,要对现有教师加强教育培训。例如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力度,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进一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让老师们全面掌握各个方面的技能知识,对学生教育形成合力。第二,要对学管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加强教育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增强效果。
在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课程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一般会让学生写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列出必读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成功人士的书籍,但是,部分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书仅仅当成一次作业完成,对于老师指定的书目应付了事,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教育没有切实发挥教育管理的功能。因此,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教育的评估与督导势在必行。辅导员、班主任每个学期都要指导学生评估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执行情况、学业目标的实现情况,检查双创教育书籍的阅读状况、创新品质的提升状况。辅导员、班主任还应该灵活地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双创教育这一重要抓手,进行高职学生的日常管理,对达标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学生给予指导,督促整改,切实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和双创教育的育人管理功能。
实践是检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效能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创新思维都能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认知。因此,要加大实践模式的建设力度,紧密融合职业生涯规划及双创教育,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形式。具体来说,其一,积极搭建校内仿真实训场地,创造宜人的企业环境,让学生提前真实地体验创业人员及求职人员创业、求职情景。其二,高职院校领导还应该主动搭建科学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将各个企业引入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优质平台。其三,应该在校内开放有益的众创空间,引导学生参与真正的实践活动,比如说学校要提供专业化空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创业实践,例如开咖啡厅、书店或者快递超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际环境中提高相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