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荣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积淀逐渐形成的,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意义,而工匠精神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文章阐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并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为例,介绍该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中,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和典型做法,为高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供参考和建议。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基因和传承。培育工匠精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肩负着培育“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的时代命题。
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传统工匠古国。历史发展中,我国在陶瓷、纺织、冶炼、水利等诸多领域均保持着领先地位。这在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形成的工艺技术传承下来,且这些工艺技术蕴含较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对于现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传统工匠精神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学生不仅可以在了解古人创造智慧的基础上,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还有利于丰富自身的思想素质,促进个人的良好发展。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华,是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不可遗忘的传承。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不仅体现了人们朴实与执着的工艺精神,更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应深入发掘传统文化内涵,认识工匠精神存在的价值与重要性,掌握工匠精神的精髓与要点,不断探索与发展更深层次的内容,优化工匠精神的发挥实施技术,以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彰显大国工匠精神,创造时代匠心。
《考工记》是最早记录手工艺技术的书籍,儒家、道家的一些文化典籍中也有对工匠精神的体现说明。通过对这些资料数据的分析可知,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身上展现出来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鞠躬尽瘁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此外,工匠精神中还包含对创作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理念。古代典籍中,关于工匠精神的描述是这样的:如《诗经》中,形容工匠精神运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词汇,目的是阐述匠人精益求精、认真作业的一种状态,讲述了匠人们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在《荀子》中,对于工匠精神的表达为“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表明匠人们对自身技艺的严格要求,对创作作品的重视;在《大学》中则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观点,说明匠人们在创作中,不单单是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刻画和处理,还会结合时代发展及文化背景作出相应的创新和调整,提炼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提高创作水平。
传统文化对于观念更新及道德境界的提升有着较高的作用,这是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传统文化下的每一件工艺、文物都是匠人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工匠精神。鲁班作为工匠的先驱,其伟大的发明涉及生活、兵器、建筑、交通、飞行等多个领域,以及通过精益求精、积极进取、不断创新、诚实守信的精神,形成了著名的“鲁班文化”和“鲁班精神”,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其千姿百态的造型,栩栩如生,是古代匠人们精益求精及精湛技艺的完美写照;明朝《核舟记》中详细记载了工匠王叔远对雕刻艺术的研究和探讨,其雕刻的作品惟妙惟肖、形态多样,细节刻画准确,带给人真实之感。我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典范不胜枚举,无数能工巧匠发挥其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为我国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珍视工匠职业,尊重工匠劳动。这也要求匠人们遵守基本原则,尊重社会道德规范,并落实仁义忠孝、与人为善的行为标准,将工匠精神传承下来,以感染世人。同时还要求古代匠人们更好地约束自身,树立良好形象,提高专业素质。
匠人们在学徒时期就需要对自身进行严格要求,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掌握更多知识技艺;另一方面要提升道德品质,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改善自身气质,以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在学习中,匠人们除向师傅讨教外,还需不断尝试自主创新和研发,反复磨合学习技术,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做到知行合一,并不断地加以揣摩和领悟,熟练掌握制作技能,挖掘作品生产中的关键诀窍,完善和改进技能操作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高作品质量。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还应将情感与美学融入其中,增强审美能力,以彰显最终产物的艺术性。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工匠们基于精湛的技艺锤炼和自身的心灵哲思,将自己与制作产物融合起来,将自身的情感和认知附着在产物上,赋予其生命力,达到一种“技可近乎道,艺可通乎神”的极致境界。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尊重工匠、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基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逐步达到精益求精的意境,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下面将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为例,介绍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和典型做法。
一是构建教学管理平台。院校应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建立融合教学管理、监督、评价、激励等为一体的管理制度及平台体系,将精神传承、教育教学、实训锻炼等内容切实纳入到现有的专业教学体系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以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同时,在该过程内,学校还要尽量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明确传统工艺传承及工匠精神传递的重要性,及时对教材内容及课程目标加以调整,将学校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为所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和激励制度,完善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作为绩效管理的依据。
二是教育实训平台的构建。落实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提高多元化发展水平,将院校、企业、学生、行业四者有效结合起来,丰富教育内容,达到育人目标。此外,还应利用工艺作坊、民间艺术工作室等形式为学生实习及技能的掌握提供重要场所,在实训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和品质,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
三是师资培训平台的构建。落实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构建实训基地,为教师培训及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院校还可采取校内培训、外出进修等方式,明确传统工艺的优势和特点,了解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还可以通过与传统艺术大师们的学习,了解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开阔教师的眼界,为后续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组建专业教学和培训团队,建设研究平台,创设地方特色专业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质量。此外,还需加大民间工艺的研究力度,进行课程开发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技术水平,构建学习、教学、反思、研究、创新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为工匠技艺及工匠精神的掌握和传承提供支撑。通过不断激发教师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推动自身发展,利用现有平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
目前,专业院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多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实现的,真正融入到教育中的内容较少。由于一些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并未对传统文化教育加以重视,相关课程规划也不健全,部分院校在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时,仍在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学校需积极构建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为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结构体系。通过公共必修课,提高传统文化普及率,以转变学生思想,提高道德素质;通过选修课,对传统文化公共必修课进行扩充与拓展。学生可通过参与具体活动,直观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愉悦。如茶艺选修课,教师为学生讲解煮茶、倒茶的相关技艺,让学生体会茶道的核心内涵,在茶道中养心;通过讲授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故事,使学生对我国古人伟大的智慧产生钦佩之情,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并从中得到启发,激励学生发奋图强、勇于挑战、积极创新。开设传统文化公共必修课、选修课是推进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举措,其在实现工匠精神培养,树立正确价值理念上具有重要作用。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办学65年来,秉承“文化育人,精神成人,专业成才,事业成功”的育人理念和“遵循规律,追求特色,产学结合,突出技能”的办学理念,以“锲镂金石,修身诚化”为校训,倡导实施文化育人,积极创新学生管理教育模式,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品牌,构建三级联动的文化育人机制,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学校的每一寸土地,为了培育出更多“大国工匠”,学校结合实际展开设计活动,以新颖、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以满足教育要求;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报栏、黑板报、校园道路两侧标语牌等文化设施,在显眼位置设置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校风、校训、核心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宣言等宣传内容;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文明班级”等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在全校评选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活动,在教师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全校形成追求高尚师德、崇尚教书育人的良好风尚;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向外方学员、外籍教师介绍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向他们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校内建成中国传统文化体验馆、瑜伽馆等文化基地,组织开展一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使广大师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自信心,加大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力度,提升综合素质水平。
培育学生好比绘就一幅巨画,学生是画师,学校是宣纸和画笔,教师是一本作画的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颜料,工匠精神是画作的主题和内容。画师虽作画心切,但欲速则不达,一幅绝美的巨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的,工匠精神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育铸就的,需要画师用心、专注、得法,肯投入时间和精力,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绘就出一幅幅绝世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