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中共湘潭市委党校,湖南湘潭 411100)
学术界近年来对于韶山精神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并未形成统一共识,未能提炼概括出各界认可的朗朗上口的韶山精神,可谓是“百家争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研究角度的局限性,局限于韶山现有的200 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历史人物与事迹。其实,无论是从韶山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还是从韶山精神的形成过程,抑或是韶山精神的丰富内涵,甚至是韶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来说,都不仅仅局限于现有韶山地域范围,而是与整个湖湘大地密不可分。该文拟就韶山精神的文化土壤、形成过程、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4 个方面,放眼湖湘大地,再论韶山精神。
凡属一种伟大精神的孕育,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相应的文化土壤,韶山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精神,其红色基因孕育的源头,正是源远流长的湖湘优秀文化。
湖南特别是湘中地区即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韶山地处湘中,深受湖湘文化的浸润。南宋时期,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湘潭建立碧泉书院,创立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湖湘学派,历经世代的传承演绎,历经三湘四水的洗练,终于形成了勇于开拓、 富于气节、善于包容、敢于斗争的湖湘文化特质。在湖湘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基因滋养下,诞生了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以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杰出的共产党人革命家群体,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甚至世界的历史进程,在国家危难的关头,激发了无数湖湘儿女的斗争精神,为革命年代韶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文化基础。
韶山精神是韶山及其周边地区近现代以来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概括和体现,并非以现有韶山市为地域范围。
韶山历史沿革和地理区划几经变换,据资料记载,韶山历属衡山县、湘潭县管辖,到革命时期,韶山除辖今韶山地区外,还管辖了湘乡市湘西乡,新中国成立前夕,又归属宁乡市,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确定为今天的韶山市。一种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历史沿革导致无法用现有的地域名称来概括一种精神的发生地域。从韶山市域的沿革来看,也不能将韶山精神仅仅定义为现有的韶山市域内的人物与事迹体现出的精神,从开阔视野来看,韶山精神的地域范围应该至少包括韶山及周边地区。
在韶山及其周边地区这块革命热土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一代伟人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刘少奇、开国元勋彭德怀、革命家罗亦农、飞将军黄公略、大将陈赓、谭政等,这些英勇的湖湘儿女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即是韶山精神。从韶山冲走出来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无疑是这些优秀湖湘儿女的杰出代表,在他的影响下,韶山及周边地区的人民为了争取革命胜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韶山及周边地区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反动当局的白色恐怖毫不畏惧,奋勇向前、前仆后继,许多湖湘儿女为革命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这些英雄的湖湘儿女的英勇奋斗、壮烈牺牲、无私奉献,奠定了韶山精神的坚实基础,铸就了韶山精神的本质内核。
韶山精神作为湖湘革命精神中的一种,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凝聚着湖湘革命精神的精华,也是湖湘革命精神的源头和最集中体现。
一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包括了韶山精神的全部内涵:信念坚定、合群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
3.1.1 信念坚定是韶山精神的思想精髓
在水深火热的处境中,毛泽东唤醒了韶山及周边地区人民的革命信念,这种信念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一步步坚定与巩固。在革命的各个阶段,韶山及周边地区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来都是坚定理想信念,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斗争,正是秉承着信念坚定的韶山精神,面对屠杀、侵略和牺牲,毫不畏惧,前仆后继,可歌可泣。
3.1.2 合群奋斗是韶山精神的显著特征
1937年11月27日,毛泽东在从延安写给韶山表哥文运昌的书信中,这样强调“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数人皆然,唯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1]。在中华民族最紧要的关头,唯一的办法就是团结一心合群奋斗,这也正是毛泽东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也是韶山及周边地区人民能够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是韶山精神的显著特征。
3.1.3 无私奉献是韶山精神的核心要义
无私奉献体现在了韶山及周边地区英烈们慷慨赴死前的呐喊声中。毛泽东堂妹革命女杰毛泽建怒斥敌人“人穷志不短,虎死不倒威,怕死就不当共产党”![2]“韶山五杰”之一钟志申牺牲前写下这样的遗书:“当我入党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要记住,共产党员是杀不绝的啊!”[3]这一声声喋血坚定的呐喊,反映了韶山及周边地区的人民用鲜血践行了他们“牺牲个人,永不叛党”的誓言。为了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他们无私奉献,直至奉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3.1.4 敢为人先是韶山精神的动力源泉
敢为人先成为激励韶山人民励志奋斗的不竭动力,也是韶山精神的动力源泉。韶山及周边地区地处湘中,韶山及周边地区人民敢于与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作斗争,敢于与强权和土豪劣绅对抗,不再寄希望于神灵、风水,而是真正靠自己靠团结的力量,改变挨打挨饿挨骂的命运,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敢为人先,创先争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韶山及周边地区人民的幸福密码和动力源泉。
在湖湘大地上产生了一大批的革命精神,如雷锋精神、骆驼精神、“断肠将军”精神、“半条被子”精神等,这些精神统称为湖湘革命精神。韶山精神作为这些精神中的一种,是在毛泽东的亲自培育下形成的,而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韶山精神是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的源头,更是这些革命精神的最集中体现。
首先,没有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家在韶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熏陶和革命斗争,就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萌芽就在于毛泽东在韶山及周边地区的文化熏陶和革命斗争之中。
毛泽东在韶山出生成长,他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秉性以及为善好学、 胆大心细的个性特质都是在这里养成,并对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在韶山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活动是毛泽东的道路实践之源,毛泽东在此调查研究、开启民智、成立党组织、发动农民运动。“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4]韶山及周边地区是选择从农村到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初开始的地方,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其次,没有毛泽东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就没有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也就没有湖南乃至全国各地区的武装割据斗争。
毛泽东在党内最早认识到了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攻打长沙遭受挫折。毛泽东由此深刻认识到,武装革命力量太小,根本无力攻打大城市,只有先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才有可能取得胜利。韶山周边的浏阳文家市,拉开了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序幕。1927年9月14日,毛泽东在浏阳白沙镇的上坪召开了非常重要的“上坪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原定一鼓作气攻打长沙的鲁莽决定,改走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5],决定先退往湘赣边的山区寻求立足之地,最终选择了罗霄山脉中段江西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成功实践,从而带动了全国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这些根据地的斗争为土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没有武装割据斗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接下来的一系列革命,就没有湖湘革命精神,也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斗争中,涌现出了大量的革命精神,特别是在湖南各大根据地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断肠将军”精神、“半条被子”精神等一系列湖湘革命精神,而这些英雄的湖湘革命精神又成为全体湖湘儿女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最终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
综合上述,正是因为有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湖湘儿女在韶山及周边地区的英勇斗争,才有了韶山精神,也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有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才有了湖南乃至全国各地区的武装割据斗争,才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接下来的一系列革命,也才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湖湘革命精神。从这个角度分析,韶山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激励作用,是湖湘革命精神的源头和最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语重心长的嘱托我们,一定要把湖南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 红色基因传承好。诞生于湖湘大地的韶山精神,作为湖湘革命精神的代表,也必须在新时代的新湖南建设中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建设好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需要我们激活红色基因,继续弘扬韶山精神。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韶山及周边地区湖湘儿女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不畏牺牲取得革命胜利。新时代湖湘儿女在建设新湖南的征程中,秉承了韶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攻坚克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排除仍有一部分同志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更需要我们从韶山精神种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清除建设新湖南道路上的思想障碍。
杜家毫同志在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是三湘儿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愿景。”湖南的面貌在新时代湖湘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改革攻坚和法治建设还需下更大功夫;生态建设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等等”[6],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集中力量与智慧,发扬合群奋斗的韶山精神,攻坚克难,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是全体湖湘儿女的共同目标,是大家共享发展成果的理想湖南,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实现梦想,需要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秉承心忧天下的情怀,传承无私奉献的韶山精神,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摒弃个人主义思想,真正做到大公无私,为建设新湖南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敢为人先是韶山精神的动力源泉,也是湖湘儿女的胆识。当前,我们正致力于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加快构建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形成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治理更加科学、创新效率大幅提高、科技文化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创新新格局。要抓住机遇,就必须重视创新这一强大动力,就需要广大湖湘儿女齐心协力,发扬韶山精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把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推向辉煌!
韶山精神诞生于湖湘大地,革命年代激励着湖湘儿女同心协力、不惧牺牲、英勇奋斗求解放。新时代,韶山精神继续指引着湖湘儿女开拓进取、不计得失、同心同德谋发展,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怀赤子之心、永葆奋斗激情,奋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只有传承和发扬好韶山精神,我们才有底气写下俯仰无愧的新篇章,用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湖南告慰先烈、告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