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勇华 西安出版社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出版业转型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结合图书出版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指出了当前图书出版编辑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培养图书编辑核心素养的路径和策略,以期对出版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转变,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适应新的时代变化和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行业趋势,编辑作为出版工作的核心,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主动担当作为,提升核心素养,积极探索编辑工作创新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出版是内容产业,是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时代同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经历了从复苏探索、稳步发展到全面繁荣的历史性阶段[1],实现了快速发展,品种规模世界领先,出版实力显著增强。但在出版物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影响力方面,与出版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出版由品种“多起来”转变到质量“强起来”,需要每一位出版人主动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出版高水平的出版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转向质的提升,再更高层级实现新的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凸显,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秉持高尚的文化情怀和价值追求,提高出版物的内容品质和思想内涵,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引领作用,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
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基于“互联网+”的各种产业经济形态都发展迅速,传统图书出版从选题策划到内容采编,从装帧设计到渠道营销,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把握信息和市场,如何优化内容和生产,如何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等,将是每一个出版人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站在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的时代征程上,编辑作为出版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秉持工匠精神,不断探索、突破和前行,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选题是出版的源头和支点,选题的好坏决定着出版物质量的高低。当前,跟风出版、同质化出版、低品质出版等现象依然普遍,导致形成了品种数量多、精品力作少、重复选题多、内容杂乱等一系列弊端,持续推进出版供给侧体系改革任重而道远。
部分传统出版企业由于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编辑工作往往拘泥于传统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在出版过程中,市场调研、策划组稿、编排设计、营销推广等环节只能通过作者、设计者、渠道商等提供的信息来进行运营,不能完全适应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同时也凸显出传统出版业在互联网时代竞争的被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升级,传播文化、传递知识已不再是传统出版业的专利。如今,大量的内容提供商依托互联网,借助资本、技术、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服务模式,整合了大量的优质作者资源,收获了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优质出版资源的流失对传统出版业影响深远。
在传统纸媒时代,图书编辑往往以纸质书籍为载体,习惯依托实体书店或网络书店进行信息输出和产品展示,形态上也仅限于单一的纸质出版物;而在全媒体出版时代,传统的纸质图书与以网络、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为代表的新媒体共同成为读者实现阅读的媒介[2],知识传播更加多元化,单纯以纸质媒介为主的生产传播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播者,编辑大多在传统出版领域深耕多年,常常侧重于图书的内容质量和出版价值,在全媒体营销、大数据分析、数字化运营、读者服务跟踪等方面往往缺乏经验,导致其与营销推广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脱节的情况,不能向读者有效传递图书内容和各类信息,最终影响图书销量。
出版是意识形态领域战线,编辑要坚定不移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是非辨别力,把好出版导向关,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确保自己的政治素质与出版人的职责使命相匹配;二是要增强文化自信,对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勤学习、理解透、记于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讲政治”贯穿到选题策划、内容创作、编辑加工、复制发行等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确保编辑出版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质量决定生存,品质决定发展。编辑要坚持按正确的出版规律办事,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一是要增强社会效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处理好出版物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关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是要树立精品意识,正确解读并熟练掌握出版的新政策、新要求,主动在重点主题出版、精品出版上谋篇布局,把多出精品作为编辑的立身之本,加强选题源头把控,严把书稿质量关,进一步彰显主流出版、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传播时代正能量。
增强“四力”是新时期提升编辑能力和素养的方法路径,具体来说:第一,增强脚力,关键是增强实践思维以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素质能力。如编辑要主动走入一线整合出版资源,寻找优质作者,与渠道商、读者等保持交流互动。第二,增强眼力,关键是增强观察事物和把握问题本质的素质能力。如怎样发现优质的选题、如何把关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寻找优秀的作者以及如何提高基金项目的申报成功率等等。第三,增强脑力,关键是增强辩证思维以及思考问题、谋划工作、解决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素质能力。如怎样将国家级重点项目或课题的研究成果创新转化成图书出版、如何协调出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第四,增强笔力,关键是要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文化表达能力。如对行业发展深入研究后的成果展示、图书宣传文案的创新表达等。
编辑要顺应时代潮流,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要有创造优秀精神产品的神圣感、使命感,通过创新思维、手段及方式,突破传统出版固有局限,不断打造与时代同步的精品力作;其次,要增强国际视野,善于“走出去”,关注世界出版业的发展动态,学会用创新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优秀文化;第三,要探索新兴出版,编辑要强化对“互联网+出版”等概念的理解,拥有“三生万物”的互联网眼光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3],尤其是在融合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业态上,更要深入钻研,学以致用。
编辑作为出版阵地的守护人,要树立正确的出版服务观,自觉遵守各项政策法规和出版工作纪律,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精神食粮。此外,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集大成者,代表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4]。编辑还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在敬业奉献中做好职业规划,在守正创新中发扬工匠精神,从而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实现自我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