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

2021-03-08 09:29:43王芳湖南图书馆
文化产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古籍数据库利用

王芳 湖南图书馆

图书馆肩负着保障古籍文献安全、传承利用古籍文献内容的责任与使命。新时代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借助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加工、建立文献资源数据库、数字化推广等方式,加强古籍保护与利用。与此同时,图书馆还需多方面发力,例如:促进业界内外合作、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以进一步推进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图书馆是重要的古籍文献收藏机构,肩负着保障古籍文献安全、传承利用古籍文献内容的责任与使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图书馆借助数字化技术加强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现状

(一)古籍藏阅条件不佳

古籍保藏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酸、虫、光、霉等因素的存在都可能对古籍造成一定的腐蚀和损害。近年来,随着国内许多图书馆馆舍新建以及古籍保护意识的提高,古籍保藏条件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因经费等方面原因,古籍保藏条件不佳的情况仍大量存在,一些图书馆馆舍结构和设施老旧,古籍保藏条件滞后于古籍存放与保护需求。与此同时,一般情况下古籍的阅览空间与保藏空间是分离的,存在着明显的温湿度、光线等条件差异。因此读者查阅古籍时,古籍原本反复在差异较大的环境中出入,再加上被读者人为的反复翻阅,古籍本就脆弱的纸张难免受到损害。

(二)专业人才不够

古籍保护工作包含古籍典藏、古籍编目、古籍修复、古籍开发等工作,专业性较强,工作人员要掌握历史学、文献学、版本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也要熟悉关于馆藏方面的知识内容。然而当前实际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并不多。其中,在古籍原生性保护手段之一的古籍修复工作上尤其明显,素质综合能力全面的古籍修复人员少之又少,与藏量巨大的古籍不成正比。并且由于工作岗位易变动等因素,相关的工作人员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稳定性也不强。

(三)以藏为主,利用有限

图书馆古籍藏与用的矛盾普遍存在,“重藏轻用”的古籍保护传统理念仍被广泛采用。古籍是不可再生资源,加之古籍修复工作人员的缺乏,所以破损的古籍几乎无法及时得到修复。为了尽可能保护古籍文献的原貌,减少读者在查阅过程中可能对古籍文献纸张及文字信息造成损坏,图书馆通常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规定读者的一些阅读行为,例如中等及以上破损古籍,未经修复不提供查阅服务;查阅过程中禁止对古籍文献拍照;禁止全本复制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古籍原本尽可能少地暴露于外部环境中,但同时也限制了古籍文化研究价值的传承利用。

(四)读者群体局限

业界调查分析资料显示,古籍读者中,51岁至60岁以上的约占66%,20岁至30岁的约占6%。由此可见,古籍读者群中老年读者居多,年轻读者占比少。近年来,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古籍研究群体正逐步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年轻读者和研究学者以外的社会大众读者群体仍是古籍读者的少数群体。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保护与利用

“古籍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并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保存和传播。古籍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的保护手段之一,也是古籍利用的重要方式。古籍数字化既可减少因直接翻阅古籍原本对古籍造成的损害,又可使古籍内容充分、便利地为读者所用,使其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得以更大程度地发挥。此外,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相关的展示和宣传,可以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

(一)古籍数字化加工

1.缩微胶片数字化

缩微技术是采用专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把原始纸质信息原封不动地以缩小影像的形式摄影记录在感光材料(通常是胶片)上,经加工制作成缩微品保存、传播和使用。缩微胶片记录信息具有保真性、存储的安全性等特点,但是其读取必须使用专门的胶片阅读机,故其更适用于古籍信息的保存。但是,从古籍信息的利用和共享来说,则缺乏了便利性。缩微胶片数字化,即通常所说的模转数,是通过缩微胶片扫描仪等设备将缩微胶片保存的信息转换为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能保存于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上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经缩微胶片数字化处理,再通过建立数据库等方式,原保存于缩微胶片的古籍信息就可以通过光盘、网络等形式更为便利地保存和利用了。

2.古籍文献数字化

古籍文献数字化一般是对古籍原本进行的数字化加工操作,通过扫描、人工录入、软件识别转换等将古籍特征、内容描述等与古籍书目相关信息或古籍全文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再通过建立数据库等方式,古籍的书目信息或全文信息就可以光盘、网络等形式保存和利用了。

(二)古籍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在对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后,可建立古籍文献资源数据库。古籍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信息的数字化体现,一般包含古籍文献的特征描述、内容描述等信息,这些信息经数字化加工后,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收录,形成具有查询、数据管理等功能的书目数据库。读者通过在线查询书目数据库,可快速检索其所需的书目信息,再经由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工作人员查阅相应的古籍实体文献,有效地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古籍文献的查阅效率。目前,国内大多数大型图书馆已普遍建立了古籍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是图书馆古籍完整内容信息的数字化体现,根据数字化加工处理方式不同,可以图片形式、文本形式或图文混合形式展现古籍文献内容。读者可通过网络阅读完整的古籍文献内容,这使得古籍文献利用更为便利。但是,基于版权、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一般对古籍全文数据库有访问权限设置,读者需先获得相应的访问权限,才可查阅古籍文献的全文内容。

(三)古籍数字化推广

图书馆常采用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读者宣传推广活动,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要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可结合数字化技术,开展更丰富的宣传推广工作。例如,结合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以可视化、动漫化等形式,将古籍修复技艺、馆藏古籍文献特色等,轻松活泼地展现给社会大众,传递古籍文献所蕴含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吸引不同社会群体关注古籍文献,以促进社会更重视古籍保护和利用。

未来展望

除采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还需多方面共同发力:

(一)促进业内外合作,强调统一规划与创新

目前,针对包含古籍数字化在内的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国内尚缺乏统一规划,无论是业内的图书馆之间,或图书馆与社会商业性企业之间等,在开展古籍保护和利用相关工作中基本上都是各行其道,缺乏交流与统一规划。比如,关于古籍数字化工作,各图书馆与商企合作进行了许多重复性建设工作,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浪费。若在未来工作中能促进业内外合作,制定统一规划,则可能很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更高效地开展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此外,业内外合作,并结合利用新技术,以创新开发更有创意的古籍文创产品等,也有利用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宣传推广。

(二)引进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古籍保护和利用相关工作需要专业人才,图书馆可利用公开招聘等方式引入可从事古籍保护与整理、开发等工作的具有相关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现有工作人员中,可通过在职学历教育、业务交流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充实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的专业人才,保证此项工作稳定高效地推进。

《“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提出“加强古籍数字化工作。鼓励和支持各古籍收藏单位加快古籍数字化步伐,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高新技术,率先对馆藏特色文献和珍贵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快建立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和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管理平台,扩大古籍数字资源开放,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新时代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结合业内外合作的统一规划与创新,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必将不断进步,真正实现保存保护和传承利用好古籍文献。

猜你喜欢
古籍数据库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