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认知理论的英汉口语表达策略对比研究——以夸张、委婉与直白表达为例

2021-03-08 08:24孙志农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英汉元认知英语口语

曹 醒,孙志农

(1.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随着我国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两种语言的互通,若仅仅是通过字面表达,往往会谬以千里。在英、汉口语交流过程中,弄懂语言暗含的意义并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才能真正做到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因为两种语言在口语表达方式上因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差异而不同。研究表明,利用元认知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运用元认知调控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影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一、理论概述

(一)元认知的定义

元认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是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人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调整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活动,其实质就是人的自我监控[1]。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构成,三者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大量研究表明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元认知监控受到元认知体验的激发和指引,同时又能产生新的认知体验,这种循环往复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2]。同时,研究发现,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主要是由于他们元认知水平不一致所导致,元认知能力越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越好。调查发现,就英语口语水平而言,元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高于元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3]。因此,通过利用元认知来提升英语口语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夸张、委婉与直白表达的定义

“夸张”一词源于希腊语“hyperbole”,意思是指“超过”(excess)[4]。英语中对“夸张”的理解,根据韦氏词典,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夸大或缩小的陈述。口语中夸张的表达方式,即利用“言过其实”的特点,通过突出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往往具有讽刺、幽默或反语的作用[5]。

委婉表达是一种通过委婉语来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表达方式。“委婉”一词也来源于希腊语“euphemism”,它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合适的、令人愉悦的说话方式。通常是通过含蓄的说辞,让听者能够愉快地接受对方难以启齿的直白含义。

而直白表达是指用语气强烈的,直白的言语表达说话人的感情或是将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不加修饰地直接说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都有夸张表达、委婉表达和直白表达这三种方式。然而,即使在同一语境中表达相同的意思,英汉两种语言的口语表达方式却大为不同。那么,在英汉交流中,如果不能掌握对方习惯的表达方式,而只会使用自己母语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往往不能恰如其分地传递正确真实的信息,因而造成对方的误解,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6]。

二、英汉口语中夸张、委婉和直白表达的差异对比与成因分析

(一)因语言习惯不同而产生的表达差异

研究表明,说话人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各自的语言习惯紧密相关[7]。因语言习惯不同,英汉口语表达上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夸张策略

例如,在汉语里,经常听到“我高兴死了”、“这天真是冻死人了”,人们习惯用“死”这个字来夸大表达某种极端的程度和感受。但在英语里通常不能用 “be frozen to death”(是指真的把人冻死了),而只能表达成“It’s freezing cold”(天太冷了)。

2.直白策略

某些直白表达也会因语言习惯而迥异。例如,汉语里的“门”是指出入某处的必经之处。因此,不论是房间里的门,还是车船上的门,甚至是公共场合的出入口,都可以称为“门”。而英语里大家习惯的“门”是指能够开和关,并有封闭作用的出入口。那么我们经常说的公园里开放式的大门,并不是英语里门(door或gate)的意思。所以,在口语交流中,如果把“我在公园的大门口等你”,直白地表达成“I’ll meet you at the park door/gate”,听话者则找不到目的地。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I’ll meet you at the main entrance”(我在公园主出入口等你)。

3.委婉策略

例如,为了避免种族歧视,英语中,人们不会直接称黑人为“black people”,而委婉地称呼他们为“African American”。同样,在称呼混血儿时,通常需要使用“mixed-race”,而不是“mixed-blood”,因为mixed-blood通常是指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这样说法就是在暗讽某人是印第安人的后代。又如,有人在餐桌上突然想去卫生间,如果直白地用“I want to go to the bathroom”,这会让听者感到突兀和尴尬,一般都委婉地用“Excuse me for a while”(失陪一下)来表达。

(二)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表达差异

由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表达差异往往也体现在委婉与直白表达、夸张表达等方面。

1.委婉与直白表达

有时同一语境下,英语需要委婉表达,汉语则使用直白表达。比如来自英国和中国的两名家长在评价各自孩子学习某一项技能时,他们同时想表达,孩子的天赋不高。由于受东方自谦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家长会很直白地表达:“这孩子没什么悟性。”而英语文化中,大家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父母的礼物,他们都是天使的化身,所以孩子在某一方面不擅长,只是学得比较慢而已。因此他们会委婉地说,“He picks it up a bit slowly”或“He is a slow learner”(意思是:他学得比较慢)。

有时同一语境下,汉语需要委婉表达,英语则使用直白表达。有一次,一对英国老夫妻来中国拜访一位朋友,他们一起游玩了几天。最后无意中得知,这位中国朋友当时怀孕了。他们非常后悔他们的到来让中国朋友受累,很担心她的身体状况。当他们回国后,就及时写来邮件询问中国朋友的情况。其中他们就会直接问 “Did you lose your baby because of our trip?”(因为我们的到来导致你流产了吗?)。而若是中国人,虽然同样担心对方流产,但不会这么直白询问,他们会问:“您身体还好吗?孩子也还好吗?”因为中国文化里忌讳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因此要用委婉的方式询问某些担心的问题。

2.夸张表达

例如,一位中国客人受邀去英国朋友家做客。主人非常热心真诚地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晚餐结束之后,主人想知道中国客人对这次晚餐有何评价。于是会问“How do you like the dinner?”(你觉得这顿晚餐怎么样?)。

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会回答:“很好。这顿晚餐很不错。”那么,直译成英语就是“Good. It’s very nice.”。

但是如果你用“good, nice”等字眼评价这顿晚餐的话,主人听了以后会很尴尬。因为在英国的文化里,讲究绅士风度,即使觉得这顿晚餐做得不好,也会用“good, nice”来表示,以宽慰主人。而它的实际意义是说“这顿晚饭真不怎么样,非常一般”。同样,当有人对你说“You did a good job”(你做得很棒),有时也并非你真的做得很好,甚至实际上你做得较差,这仅仅是一种客套的表达。

因此,要赞美这顿精美的晚餐,在英语里必须用夸张的说法“Heavenly”“Oh, my god. It’s marvelous”(天堂般的晚宴,哦,上帝啊,太令人惊叹啦)。

(三)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的表达差异

在很多场合,因东西方价值观不同,英汉口语表达方式也不同。若使用不当,会产生难堪的局面。

比如,去一些说英语的国家旅游,会发现当地人普遍有喝冷水的习惯。在餐厅里,客人喝热水一般需要专门请服务员倒,而且用餐结束后还需要向服务生付小费。一位中国客人去美国餐厅吃完饭后(因为在中国,一般没有付小费的习惯),忘记付小费,却想请服务生倒一杯热水带走。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中国服务生通常会采用礼貌且直白的方式告知对方:“对不起,请您先付一下小费。”而一位美国服务生遇到此类情况,会笑着对顾客说,“I need charge you 20 bucks for each cup.”(一杯热水,我要收你20块钱)。顾客听后一脸茫然,反问 “Isn’t it too expensive?”(这也太贵了吧?)。其实这位服务生只是在开玩笑,他想通过这种夸张的方式委婉地提醒对方支付小费。这种方式既保全了双方的体面,又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诉求,有效解决了问题。而在东方价值观里,应开诚布公、严谨客观地陈述事实来处理问题或纠纷。所以在表达自己不满或诉求时,人们都以直白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汉口语中不同的表达方式折射出不同价值观和处事方式[8]。因此,在英汉交流中,尤其是处理分歧或表述不满时,若不考虑对方的价值观、文化背景和处事方式,往往会产生更深的误会和更多的麻烦。

(四)因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表达差异

很多中英表达的差异源于思维方式的差异[9]。

1.直白表达

同一语境下,即使是直白表达,也各有不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发散型思维方式。比如,当有人说“我下班回家了”,其实他们的家并不在这座城市,他们说的“回家”是回到自己的住处而已(通常是出租房)。汉语里只要是长期的、比较固定的居住点都可以称之为“家”。但由于英语的逻辑思维相对严谨,英语“home”一词,根据牛津字典的解释,是指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私人场所或是拥有所有权可以买卖的不动产。它着重强调了归属感和所有权。因此租赁来的居所,常常会称为“my place”(我住的地方),而不能表达成“my home”。

2.夸张表达

例如,若要形容雨下得很大,中国人习惯形象思维,所以在语言表达上用“倾盆”(倾盆大雨)来描述雨下得大。而英语的对应表达是 “It rains cats and dogs”,这是因为英语的表达习惯更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用cats and dogs这些复数词可表达数量之多,由此形容雨大。

三、元认知理论下提升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综上所述,深入理解英汉不同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及价值观有助于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研究表明,利用元认知理论,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去深刻探寻、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差异的成因,更能监控、调节和完善学生英语口语的提升计划和任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实践能力[10]。

(一)运用元认知知识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元认知知识就是认知的知识,分为个体元认知知识、任务元认知知识和策略元认知知识。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学生可首先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限度等,做好自我分析,从而在口语学习中找到明确的训练方向。这也是个体元认知知识在口语学习中的应用。在训练中,学习者则可以通过任务元认知知识来详细规划、实施、评价任务方案,做到科学、有序训练。比如,“标准、地道、流利”是高水平口语的评价标准,基于认知加工的口语表达才能更标准地道,而弄懂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则是标准、地道的口语表达的基石[11]。因此,学习者可首先通过个体元认知知识把握自己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因素,再利用任务元认知进行中西对比,认知东、西方社会里这些元素的共性和异性。在口语实践中反思此类问题后,可强化两种文化带来的不同思维特征,进而提高口语表达的精准性。此外,研究表明,就高水平口语的语言流利性而言,更强调其口语认知流利性,在口语能力提升及预测方面,口语认知流利性甚至比口语表达流利性更重要[12]。这就说明了学习者操控和协调言语表达的认知过程能提升高效语言产出的能力。

(二)通过元认知体验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语言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没有特殊规律可循。同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也反映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13]。英语学习者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这种经验积累也是元认知体验的提升。在和英语国家的人交际过程中,我们应留心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交际习惯、生活习俗等,体会英汉表达的差异带来的各种变化和折射出的不同因素[14]。

比如,汉语里直呼其名会显得无礼,并带有一种距离感,让听者感到不适。称兄道弟是一种客套的委婉表达,它传达了一种亲近感。而英语则需直呼其名或用“Mr./Ms.”(先生/女士)来表示每个独立的人[15],体现平等。例如,通过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口语课堂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在外教的课堂上,有一半的学生会直接叫外教的名字,而中国教师教授口语时,学生们明明知道可以以英语习惯直呼其名,但他们全部用“某老师”这种称呼来问候老师。同时,在回答问题时,几乎所有的同学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自己心里知道答案,可是口语输出时却词不达意。这些元认知体验能让学生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种重要的、反复的、磨合的体验过程[16]。即使能够理解英汉口语差异产生的原因,能够把握英汉口语差异的特征,但由于受到母语习惯和文化的影响,做到及时、流利、无误的英语口语输出却很有难度。因此,借助元认知体验更深刻把握英语口语表达的难点,有利于规避母语的思维定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当影响。

(三)通过元认知监控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人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预定目的,借助元认知体验,利用元认知知识不断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这也是元认知理论的核心。具体来说,它分为监控和控制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认知主体有能力监控到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并同时可以实施自我观察、自我修正、自我计划、自我解决问题[17]。就英语口语提升而言,元认知监控是说话人对自己口语表达和交流质量的监控,主要体现在言语的自我监控过程、自我判断过程和自我反应过程上[18]。例如,在言语的自我监控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发现他们的口语水平与自己的读、写、听等语言能力显著相关。由此,再经过自我判断的过程,学习者会明确自身薄弱的语言能力是哪些方面。在此基础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对这些语言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修补。比如,对于阅读理解和听力能力不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他们将元认知监控和自主阅读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自身中英文水平制定阅读计划,对阅读过程进行综合评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将元认知监控、元认知体验和观赏优秀的英语电影相结合,在提高听力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观[19]。不同类型的经典英语电影,几乎都带有鲜明的主题和个性,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具有典型性。比如电影《教父》里的语言,就带有很多夸张的暴力色彩,而经典的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则带有很多日常口语中的委婉表达和夸张表达,展示了美国人独特的幽默感。由此可见,利用元认知监控,可以获取英语口语自主学习和提升的策略和技能。

四、结语

在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英汉口语表达中,即使是同一语境下,表达方式也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是因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等差异而引起,并无特定规律可循。在我们的英语口语学习中,应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社会、历史及人文背景,逐步增强语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利用这些表达方式的差异。同时,还应结合元认知理论提高英、汉口语表达相关元认知水平,利用合理的元认知策略调动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做好科学的学习计划、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调节和监管,把“学会”变成“会学”,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英汉元认知英语口语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