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雨翔 西安理工大学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在长期发展与教学实践过程中文化精神氛围的集中体现,其所具备的开放性、广泛性以及自主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对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影响,如何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发展成为众多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着重关注的一项问题。
文章主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对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促进作用、现如今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脱节的原因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途径四部分进行论述,希望能够给予相关院校以及教学管理人员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指组织与个人在对自身主客观条件进行全面分析、测试以及总结的基础上,融合自身能力、爱好以及兴趣等特征,结合时代发展整体趋势而分析出最适合自身职业倾向的过程。此过程能够帮助受分析人员制定最佳的职业奋斗方向,并为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阶段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便是以高校学生自身特点为立足点,结合现如今时代发展趋势以及整体需求,对高校学生自身发展以及未来定位的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能够引导高校学生通过更为冷静、客观的态度对现如今的社会发展方向以及就业环境进行分析,帮助其在毕业求职前期清晰地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以及整体环境。这就能从根本上避免大学生出现盲目求职的现象,同时引导其克服心理失衡问题,从而更好地跨过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引导其更为坚定地向既定的职业生涯目标前进。除此之外,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以及路线,从而一步步引导自己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定位,通过更为科学有序的方式规划自己的人生。
以学生的学习目标、态度、方法以及整体的学习情况作为出发点对现如今高校学生日常学风进行调查,现如今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解决学生自身内因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及态度进行重点规划,以此为基础辅以外因问题的解决,才能从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校应该注重强调将学生的学习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紧密融合,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作为学生与教学工作的融合点,积极整合两者现有的资源以及力量,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双向促进作用。因此相关高校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在高校扩招以及院校升级大背景下学生工作的创新问题,既要符合群体学习的需求又需要满足个性化的差异,积极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开展高效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现如今,有部分高校对于毕业生整体的就业能力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重视程度不足,其仅仅是将自身的关注重点放置于学院整体就业率的高低问题上,这种典型的以就业问题对学生进行安置的教学指导模式,并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众多高校依旧不能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校教学体系的全过程,而是仅仅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当做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高校面向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突击式的教学模式,对于除去就业外的问题,包括职业、事业以及学业如何协同发展的问题皆不能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教学。
在大学阶段,学生没有家长、教师的细致规划以及全方面监督,过大的自由空间以及新奇的自由学习模式成为一部分大学生虚度光阴的开端。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部分高校学生不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能以认真的学习态度投身于相关的学习活动中,甚至出现不听从指挥以及不服从学校纪律的情况,导致其在日后走向社会过程中发现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不到位,对于求职方向没有规划,进而影响后续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已经开始成为学风主流,并逐渐影响校园优秀文化的建设工作,从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客观上不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部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够,甚至缺乏本学科基本的专业知识素养,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日常教学的水平,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高校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全面的答复,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高校应该积极借鉴相应企业的职业规划管理模式以及方法,将以往的就业指导转变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提升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相关职业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引导大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规划、提高自身执行能力。从就业指导角度进行分析,相关院校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及时的咨询答复外,还必须实施以学习为主的指导模式,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以此来扩宽学生对于职业生涯的整体认知。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的一点便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体现该课程广泛性的特点,面向学校中的全体学生而并非局限于毕业阶段的学生。与此同时,相关院系需要加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的认识,将此课程充分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
大学生只有明确认识到自身资源优势才能对自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从而实现持续性的增值,在实施过程中建议相关院校在大一新生入学前期就开展有效的自我认知教育,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自身规划的目的性以及计划性,提高学生既定目标成功率。高校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过程中要注重目标制定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首先要引导学生注重规划目标分期,让学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将长、中、短三种规划目标进行交叉制定。此外,高校还需要注重目标制定的特性,首先是目标的可行性,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运行规律设定目标。其次是目标的实时性,即对未来活动的规划,注重合理设定完成目标所需的时间,以此作为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此外是目标的灵活性,职业生涯规划要注重其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以此为基础提高目标灵活性,从而适应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机理的不断变化。最后是注重目标的连贯性,高校应以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持续性作为基础,注重提升各目标之间的衔接性,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工作,提高学院整体就业率,还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挖掘自身潜能,全面分析自身主客观因素以及现有优势,制定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相关高校一定要注重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基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渗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