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艺术设计课程对策研究

2021-03-08 08:26:12索笑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广绣文创艺术设计

索笑雯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章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岭南装饰艺术课程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艺术设计课程的改革对策、课程内容、课程成效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在艺术设计教育、非遗传承保护方面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九个城市,以上9市2区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同属于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是一种包容性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世俗文化、海洋文化,湾区内共同拥有粤语、粤剧、粤绣、广彩、广绣、疍民文化、水乡文化、醒狮文化等具有岭南文化特点的工艺美术、民俗符号。

粤港澳大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何将湾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融入湾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环节之中,是探索粤港澳非物质遗产的教育传承与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要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对策

(一)引企入教、产教互动

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关键在于人的传承,当前很多“非遗”技艺面临传承人缺失,商业化运作薄弱的困境。因此我们通过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相关课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整合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资源、“非遗”文化资源、企业生产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现代设计理念重新诠释与表现,最终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呈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活力,适应现代生活需求,以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

(二)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非遗大师共同授课

采用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非遗导师共同授课的方式完成课程实践课题。校内专业教师主要承担理论基础教学,校外非遗导师承担非遗项目的实践课题,他们将自己宝贵的实践经验传递给学生,共同指导学生创作,同时引入校外文创企业的资深设计师进行设计指导,以此形成校内外三方联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授课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艺术设计课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校内校外共建实训基地

非遗的传承主要是人的传承,建立实训基地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固定的授课实践场所,有利于专业教学、学生培训和设计项目的开展。因此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校内建立了“广绣研习基地”“广府通草画研习基地”,聘请非遗传承人为学校客座教授,并将相关非遗课程纳入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岭南装饰艺术、岭南文化创意与表达、文创产品设计等相关课程。校外现已与岭南美术出版社、那米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绣品工艺厂共同建立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校内外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岭南装饰艺术设计课程的内容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广州市的一所高职院校,坐落于广州市的白云山风景区。广州市非遗资源丰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出于非遗文化传承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艺术设计学院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岭南装饰艺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可持续地吸收地域性的设计成果,提高艺术修养,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以岭南文化中的优秀代表广绣工艺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课堂为例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教学对象为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其安排9周课程,每周4节,共36课时。本校专业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同时邀请校外广绣非遗传承人许春恒老师负责广绣文化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基础工艺、参观考察、创新设计方案、作品汇报五个方面。

(二)教学过程

1.理论教学

广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第1周为理论教学,主要讲述中国刺绣工艺的起源、历史沿革,以及广绣工艺的历史发展、种类、代表作品、工具、材料、针法等基础理论知识。

2.基础工艺学习

第2-4周是广绣基础工艺学习,邀请广绣传承人许春恒老师为主讲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地开展广绣工艺教学。在第一周的刺绣基础入门教学中,教会学生刺绣并让他们尝试将刺绣转化为艺术语言进行创作。第3、4周是传统广绣工艺学习,学生将从认识广绣的工具、材料开始,再通过组装绣架、手工拉线、劈丝引线一系列的动手过程,亲身体会广绣的艺术魅力。

3.参观考察

观摩体验式学习是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重要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走出课堂,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广绣厂的广绣制作工作室,由广绣厂的广绣师傅向学生们介绍广绣工艺,展示广绣作品,讲述广绣历史,同时对广绣的制作方法和要点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对广绣有最直接的认知。

4.创新设计方案

第5-8周为广绣设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要求学生以传统广绣技艺为基础设计广绣创新产品。学生可根据设计方案自行定制作品形式,可以自己亲手绣,也可找刺绣加工单位合作完成。整个过程要求包括调研、主题设定、头脑风暴、手工制作、成品展示、产品包装创新设计、广绣IP品牌设计,要做到以手工制作为基础,以广绣IP品牌设计、广绣文创产品设计为延展。

5.作品汇报

第9周为作品汇报,学生以PPT汇报的方式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需要详细阐述作品的文化内涵、制作工艺手段、创新设计理念等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岭南装饰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果

(一)《绣福》广绣文创产品包装设计

《绣福》系列文创产品为广绣衍生品,是2018级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詹丽珍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完成的作业。主要内容包括广绣手机壳设计、大礼盒包装设计。手机壳的背面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为底布,以中国传统图案牡丹花为内容,构图饱满、色彩鲜艳、装饰性强,繁而不乱且针步均匀,纹理分明。此款手机壳的设计就是将传统广绣融入现代人生活的优秀产品,使广绣不只是悬挂高堂的珍品,更是服务大众审美的重要途径。

《绣福》广绣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包装盒外观已申请外观专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品产权的保护,同时获得了2019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的优秀奖和2019“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三等奖,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艺术设计课程的优秀成果。

(二)《初见》广绣新生儿用品礼盒

《初见》广绣新生儿用品设计由2019级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完成,作品以传统广绣工艺的方式,设计制作了婴儿用的口水围巾、香囊。作品有“多子多孙——石榴”与“福禄双全——葫芦”两款样式,图案选择上采用了中国传统图案“石榴”与“葫芦”,以此象征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口水肩款式采用传统服饰中的“云肩”的设计手法,加以蚕丝线细腻的绣法,采用插针绣、打子绣等传统针法,使得石榴籽等物体更加立体真实。

在学习传承传统广绣的基础上,学生还大胆创新,为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并将产品通过新媒体的媒介制作成H5动画进行发布,使得石榴、葫芦等形象动起来,更加吸引家长和儿童的关注。拍摄产品照片,邀请小朋友试戴产品拍摄视频,制作商品销售页面,上传至淘宝、微店、抖音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实现了传统非遗在现代新媒体环境下的商业化转化。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艺术设计相关课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专业课堂,一方面专业教学成果初具特色,另一方面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取得了艺术设计教育、职业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共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中还将继续积极开展,以形成更加完善的艺术设计教育和非遗保护传承相互融合的新机制。

猜你喜欢
广绣文创艺术设计
陶溪川文创街区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5:34
亲近广绣大师,体会广绣艺术
梁晓曼:为古老技艺镀上日常之美,做年轻人喜爱的非遗产品
基于IP形象的广绣非遗传播
西部皮革(2021年13期)2021-07-31 11:45:40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不落灰”的文创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0
铧芯文创
岭南地区广绣工艺的传承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