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学院 贵州 仁怀 564500)
世界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其变化的形式均充满节奏感。节奏无处不在,如生活节奏、音乐节奏等,竞技体育中也存在节奏现象,在比赛中,节奏对整个比赛有重大影响,甚至成为比赛的决胜因素。节奏是一种综合。通过竞技能力、临场状况和规则与赛制三方面分析和研究乒乓球比赛节奏,以对乒乓球比赛节奏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掌握乒乓球比赛节奏的规律,提高比赛能力和水平。
运动员竞技能力意即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经验等方面的水平,通过能否击出“不同性质的球”和能否适应对方“不同性质的球“这个焦点集中体现出来。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受意识支配,意识影响和驾驭着比赛节奏。过硬的思想作风是控制比赛节奏的先决条件。比赛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运动员的节奏意识,根据具体情况,果断地变换节奏,以多变的节奏控制比赛进程,以满足比赛需要。首先,良好的意识可预判球的线路、落点,灵活应对各种突变,主动掌握比赛节奏;其二,良好的意识对技战术运用有引导作用,使运动员的进攻更加主动和灵活,防守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其三,良好的意识可以使运动员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要控制主动权、掌握比赛节奏,进而获取比赛的胜利。
比赛中,良好的体能是完成各种技战术能力的前提,是正常发挥比赛节奏的基础,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保障。若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和运动负荷的变化一致,生理节奏与技战术节奏有机协调,能较大可能地掌控比赛节奏。若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保证,致使疲劳过早出现,体力不足引起技术动作走形,继而出现比赛节奏紊乱;若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保证,即便有高超的技战术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很难掌握比赛节奏,易处于被动。另外,健康和伤病也影响比赛节奏,如马龙、刘诗雯因伤退赛等情况时有发生。
技战术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基础,可持续性地影响比赛节奏。技术是乒乓球比赛的“机器”元件,战术是由元件组成的“机器”,而节奏保证“机器”的合理运转。技战术是节奏的基础,节奏是技战术的要素,二者互为表里,密不可分。恰当地运用发球抢攻战术、拉攻战术、对攻战术、搓攻战术、削攻战术和接发球战术调节比赛节奏,尤其是关键球、局点或赛点时,果断运用与前面不同的特殊战术,把握比赛节奏。技战术愈高超、运用愈熟练、愈能掌控比赛节奏。其一,减少无效进攻,其二,合理调动消耗对方体能。若没有扎实的技术和灵活的战术运用能力,比赛易被动方限制,丧失比赛主动权。
比赛中,运动员不仅消耗体能,也消耗较大的心理能量。若运动员无比赛所需的心理能量和个性心理特征,即便在技战术有一定的优势,也难以取胜。一旦心态失常,技术动作变形,节奏自然会失控;求胜心切、胆怯畏惧、丧失斗志均会使节奏混乱,失误增多,将比赛的主动权拱手相让,不仅会“灭自己威风”还会“长他人志气”。求胜心切,情绪冲动就会盲目加快比赛节奏,一味追求快,不调整节奏,便失去良好进攻机会,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运动经验影响竞技节奏的选择。运动员通过多年训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训练经验,通过多次参赛,获取一定的技战术运用经验、比赛经验,从何不断总结改进比赛节奏。目前多赛制现象使得比赛节奏能在比赛中形成,不同级别的比赛与参赛次数的增加保证了比赛节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运动员的节奏意识是训练和比赛经验的积累,是在不计其数的训练和参赛中形成、发展和积累的。
临场因素主要包含裁判员道德和业务水平,教练员指挥技巧,对手的强弱,观众的倾向性、语言、场地、光线和场次等。
比赛时的场上比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比赛节奏。其一,随比分起伏变化。在比分持平时,节奏相对稳定;一旦比分悬殊较大,节奏随之发生变化:领先方,越打越勇,继续拉大比分,出现“涨潮现象”;落后方,容易急躁,失去比赛节奏,继续失分,出现“崩盘现象”;其二,依比分主动调整。运动员在领先时保持原有比赛节奏,积极控制,加强防守,减少失误,保持优势,不轻易给对方好的进攻机会;落后时,为挽回不利局面,增加进攻次数,增强进攻威力,加快比赛节奏,力求迅速得分;比分相持时,精力集中,积极调动,寻求机会反击突破。
比赛阶段影响比赛节奏的形成与稳定。一是开始阶段的技战术节奏,处于试探阶段,攻防节奏相对较慢;若一开始发动较快,打对手措手不及,可尽快把控比赛节奏;二是中间阶段,受心理、体力、注意力影响技战术较单调,运动员疲沓,不如开始阶段积极,若突然加快节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结束阶段,攻防节奏转换快,运动员要注意力集中,精准把握以凶对凶、以稳对稳、以凶对稳、以稳对凶的关系,以获取最终的比赛胜利。
技战术节奏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手情况。一是对手技战术打法特点。受技术风格影响,有的偏好进攻,有的擅长防守,有的习惯防守反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技战术运用因对手而异,技战术节奏因对手而变;二是对手的技战术节奏威力。比赛伊始,双方各用自己的技战术节奏攻击对方,若被对手限制无法发挥或发挥出来却被压制无效,要尽快寻突破;三是对手掌控节奏能力强弱。若对方的比赛节奏被本方限制,对方能及时形成新的节奏,本方要及时寻变;若对方被本方限制,久不能摆脱,本方可尽力保持所用技战术节奏。
比赛具有社会复杂性,主客方气氛、观众的行为等影响场上队员的行动,进而影响比赛节奏。主客方的气氛对比赛双方的比赛节奏产生一定的影响:主场天时、地利、人和。主场球迷的呐喊助威,可以使主场运动员士气振奋,情绪高涨,技战术打法相应加快,比赛节奏也随之加快;客场作战的运动员会有保平争胜的心理,其技战术打法相对保守,尽量使攻防节奏放缓。另外,不同的场地类型、场地质量及不同的气候和光线等不可控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和正常发挥,从而影响比赛节奏。
裁判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节奏,水平高的裁判员,使比赛公平公正顺利进行,助于运动员比赛节奏的发挥;而水平低的裁判员,干扰阻断比赛,影响比赛节奏的把控。如,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丁宁遭裁判三次判罚,两分因 “发球违例”,而裁判当场并未指出具体原因;另外一分在赛点到场边喝水且故意拖延比赛时间,给了两张黄牌,丁宁表示强烈愤慨,裁判直接给了一张红牌,丁宁情绪波动,节奏失控,痛失金牌。另外,鹰眼挑战对运动员的比赛节奏有着较大影响,尤其是在关键分,若运动员挑战成功,提升个人士气或自信心,越战越勇;反之,心理发生较大变化,可能使得比赛节奏发生转变。
袁伟民曾指出教练员是一场比赛的导演,教练员临场指挥水平高低,是把控比赛节奏的重要因素,对比赛胜负有决定作用。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执教风格和临场指挥影响比赛节奏。面对复杂多变的比赛局势,抓主要矛盾,果断决策,通过眼神、表情等进行提醒、鼓励,或是通过暂停等帮助运动员及时调整。在关键球或面对不利局势时,要稳定运动员情绪,不能表现出任何异常或不满情绪,以免增加运动员的额外心理负担。良好的临场指挥,不仅能激起运动员良好的比赛情绪,且能形成新的有效的比赛节奏。如,教练员帮助场上运动员合理的使用暂停和擦汗等可以调整本方比赛节奏,同时可以破坏对方节奏,以调整和把控比赛节奏。
乒乓球的比赛规则是双方运动员进行比赛的基础和保证,赛制是比赛的规则和具体安排。
乒乓球规则的规定和不断修订影响比赛节奏。其一,时间的限定加快比赛节奏。如每场7局4胜、5局3胜、练球2min、局间歇1min、暂停1min,须在一定时间内发球,意即控制比赛时间,增强比赛密度,保证比赛强度,提高比赛观赏性;其二,器材的变革改变比赛节奏。从乒乓球的直径由38mm到40mm再到40mm+,重量增加到到2.7g。40mm与38mm乒乓球相比旋转减少13%,球速减少4%。由于限制了球的旋转与速度,力量的影响增大,攻防次数和回合板数增加,改变了比赛节奏。另外,无遮挡发球的亦改变了比赛节奏。
赛制是保障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其一,乒乓球每局11分,每人发2个球,有学者认为 “11分制下的乒乓球比赛节奏更快”,即“新赛制强调进攻和快节奏”;其二,大型比赛增加了混双项目,意味着男女运动员在要尽快适应不同类型的比赛,拥有3-4项优势互补项目的运动员才能为教练员提供选择。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混双是第一金牌,对于运动员的选择和出场顺序提出了要求,变相地改变了比赛节奏且增加了比赛的不确定性。
当今乒乓球比赛变化才是王道。从竞技能力出发:首先,运动员调整好心态,放下思想包袱,敢打敢拼;其次,全面练习各项技术,通过快慢技术的组合、击球时间、站位远近的调整控制速度的快慢;第三,掌握和调控最佳竞技状态,通过力量轻重的配合,借力和发力的运用,把握比赛节奏。从临场因素讲:在不同的比赛环境、比赛阶段、比赛环境中,面对不同类型的对手、不同的裁判,运动员应多注意捡球快慢、喝水擦汗等细节,形成最佳比赛节奏。另外,教练员运动员应关注最新规则,熟悉赛制设置,充分利用规则与赛制,以便及时有效的把控比赛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