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佳
(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3月,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动了“课程思政”工作的进展。
就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而言,长期以来对语言“工具性”和“实用性”的过度强调削减了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同时教材中隐含的西方意识形态有时会给学生提供错误的价值导向。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新时代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精读课是英语专业的一个核心课程,本文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教材中的第四单元中的课文《水中人》为例,在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和自然观的参照下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以期探索英语精读教学中思政融入的有效路径,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水中人》以1982年发生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场空难为背景,讲述一位乘客在飞机失事后在冰河中舍己救人,最后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1982年1月13日,华盛顿迎来了猛烈的暴风雪天气。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喷气式客机从华盛顿国家机场起飞后不久便失速坠毁在波托马克河。几乎所有的乘客当场死亡,只有机舱尾部的六人在冰冷的河水中喘气挣扎,最终五人获救。这五个人幸免于难是因为有四位英雄。其中的三位英雄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落水的幸存者,但真正吸引全美国人注意力的是第四位英雄。他原本也是幸存者中的一位,在水中跟其他人一起奋力求生,但是等到救援的时候,他不断将救生索和救生圈推向其他人,直到自己沉入水底。
《水中人》的作者Roger Rosenblatt先后做过大学英语教师和新闻媒体记者,这篇课文是他针对这场空难写的一篇新闻报道,原载于1982年1月25日的《时代周刊》。文章集中刻画了“水中人”这个无名英雄的形象,凸显了“凡人也可以是英雄”这一主题,这与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天赋使命”的英雄主义理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式英雄往往具有个体主义的倾向,无论是叱咤风云的神话人物、拯救万民的超人,还是力挽狂澜的政治领袖,他们身上都表现出个人英雄主义的西方传统文化特色。这些“神话英雄”“超级英雄”“成功人士”自带光环,卓尔不凡,高高地站在普通民众之上,让人仰望。而“水中人”这一平民英雄形象打破了“能力超群才能成为英雄”的观念禁锢,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在此问题上的表述。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坚持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是谁能成为英雄却是偶然的,主张“时势造英雄”。这里的“时势”包括了在突发事件和紧急时刻,“一些普通的人,平时默默无闻的人,此时挺身而出,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无悔付出,不怕牺牲,由此成为英雄”[3]。“水中人”的事迹就是“时势造英雄”的典型案例。在飞机失事之前,“he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such a capacity in himself”[4](他自己可能从未想到在他的身上有这样潜在的能量)。可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选择把降到身边的救生索一次次地递给别人,这一壮举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表明了普通人也能够成为英雄。
《水中人》蕴含的平民英雄主题打破了美国个人主义英雄神话,呼应了马克思主义“时势造英雄”的理念,传递了正面的、积极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起到了广泛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课文《水中人》的核心思想是赞美人性的崇高,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文中隐含的消极落后的自然观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讲到飞机失事的原因时,作者说“Last Wednesday, the elements, indifferent as ever, brought down Flight 90”[4](上周三,恶劣的天气与以往一样无情,把第90次航班从空中掀了下来),可见,他把这次空难完全归咎于天气。之后,他用更加犀利的语言把自然描述成冷酷无情的敌人(an immovable, impersonal enemy),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形容为旷日持久的战争(the age-old battle)。在作者看来,“nature cared nothing about the five passengers...making no distinctions of good and evil, acting on no principles, offering no lifelines”[4](大自然对五位乘客的生命漠不关心……善恶不分,不讲原则,不提供救生索)。他还说道“as long as that man could last, they went at each other, nature and man”[4](只要人还能坚持下去,人类和大自然的争斗就不会结束)。这种将人类和自然对立的价值观显然是落后的,也是为马克思主义自然理论所批判的。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同样,自然的演进也离不开人。恩格斯认为人类要克服那种将人类和自然相对立的荒谬观点,强调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不要有“支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思想,人类比其他生物强的地方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5]。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主张人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通过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掌握自然界自身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按照自然界的规律进行实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针对1982年华盛顿空难的事故原因,纪录片《空中浩劫:佛罗里达航空90号班机》做了较为客观和详尽的考察分析。这部长达43分钟的纪录片从事故幸存者、目击者、调查人员等不同视角,结合新闻报道和事故调查报告,尽可能真实地重现了飞机失事的整个过程。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员通过认真研究从河底打捞上来的黑盒子飞航记录器和发动机压缩比计(EPR)的数据,仔细分析座舱通话记录器中机长和副驾驶员的对话,积极调取当天的除冰记录和以往的机师记录,最终查明了飞机失事的原因。
两名出身佛罗里达州的机师,并不习惯在冬天环境下飞行。他们遵照平时温暖天气的程序,在暴风雪中关闭了发动机除冰系统。发动机传感器被冰堵住,与之相连的EPR指针读数猛然飙升并向机组显示错误读数。机师以为他们得到了需要的发动机推力,但事实并非如此。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前进时,副驾驶曾向机长表示疑虑,但机长将引擎的异常情况归结于天气的原因,并在飞机未达到最大动力的时候起飞。起飞不久,飞机失去升力并开始失速,最后撞桥坠河。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恶劣的天气虽然给飞机起飞造成了困难,但如果按照正确的方法应对,这种影响微乎其微。而经验不足的飞行员所做出的一系列错误决策是这起致命坠机事故的根本原因。这也照应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会保持着”[6];而盲目自大,无视自然规律的行为终将受到惩罚。
扬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具有辩证性、联系性和普遍性,是极为常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扬弃”由德文“aufheben”意译而来,其中“扬”可以理解为彰显、弘扬,“弃”可以理解为抛弃、舍弃。马克思主义扬弃观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和评价事物。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扬弃思维分析教材,整合各类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具体到课文《水中人》的教学,我们“扬”的是崇高的英雄情怀,“弃”的是落后的生态观念。那么,如何“扬”,怎样“弃”,以下是几点教学建议。
首先,在导入环节中进行主题讨论。课前导入是英语精读课的一个必要环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生的状态,为下一步教学做积极准备。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平民英雄”这一主题设置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Many people think that heroes are “made of special materials”, but the author seems to suggest that every one of us has the capacity to be a hero.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view?(许多人认为英雄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而本文的作者似乎表明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潜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探讨英雄观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英雄和他们的感人事迹,尤其是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风暴中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挺身而出,逆向而行;他们临危不惧,力挽狂澜;他们深情请战,以身许国……这些实例既是对课文中“凡人也可以是英雄”这一观点的呼应和肯定,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我们自己英雄的崇敬,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在语言练习中加入现实素材。精读课堂上的语言练习包括造句、翻译、释义等,它们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文中重点短语和句型的理解和掌握,是精读课的主要内容。《水中人》中的重点短语有:rise to the occasion, on behalf of, let go of, set...against...等,重点句型有it is...who..., it is not to say that...等。在用它们练习造句和翻译时,教师可以放弃参考书上一成不变的“过时的”例句,通过积极思考选用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做到语言准确,内容向上,在学以致用的同时传播正能量。例如,用以上列举的短语和句型可以进行如下语言练习:Academician Zhong Nanshan went to Wuhan determinedly on behalf of the NCP victims.(钟南山院士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毅然前往武汉。)We should let go of the past, face the present, and embrace the future.(我们应该放下过去,直面现在,拥抱未来。)The present epidemic can not set us against our fellows in Wuhan.(当前的疫情不能把我们跟武汉同胞对立起来。)It is the medical personnel who rose to the occasion and spared no pains to save the patients.(正是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不遗余力地拯救病人。)It is not to say that they are not afraid of death, but the sense of duty and the spirit of devotion urge them to head for the epidemic area.(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怕死亡,但是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激励他们逆行而上。)这些例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英语应用技能,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输入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再次,在课文讲授中结合观影教育。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文原声影片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听力,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精读课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水中人》的作者把华盛顿空难归咎于自然,并在课文中多次表达出“自然是人类的敌人”这样的错误观点。对于这种反面的落后的自然观,教师应该在授课中指出并批判,以免学生受其误导。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播放纪录片《空中浩劫:佛罗里达航空90号班机》。与课文《水中人》这一带有作者强烈感情色彩的“软新闻”相比,这个纪录片是根据官方报告和目击者证词重建的,其真实性和权威性远远高于课文内容。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可以认清事故的真正原因——飞行员一系列的错误操作与决策导致了这场致命灾难。这样,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课文中的思想观点,勤思考,不盲从。观影教育在帮助学生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和求实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最后,在回顾总结中实现价值升华。在课文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对全文的主题思想做一个回顾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主旨,引领学生理性审视作者观点,是精读课必不可少的最后步骤。总结并不是对之前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结合现实对课文中的思想观念做出提升,因此,好的总结是精读课的精彩之处和精华所在。在课文讲授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水中人》作者错误的自然观进行批判,做到了“弃”。然而,单纯的“弃”是不够的,“弃而后立”才能实现价值升华。教师可以在总结课上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向学生“立”正确的自然生态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传承创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的生态文明思想。“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8],习近平同志将“美丽”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为建设全面现代化的基本目标,表明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中国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彰显了中国智慧。[9]在课文最后的总结部分引入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与文中落后的自然观形成对比,既向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以上是针对课文《水中人》的一些教学建议,总体来说,就是“有扬有弃”“弃而后立”。在“扬”的时候以情动人,引人“向善”;在“弃”的时候以理服人,激人“求真”;在“立”的时候以心示人,促人“尚美”。如果英语精读课在传授语言知识、培训应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那么这就是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一次成功实践。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方针,对近年来全国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积极实践。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思政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其带有鲜明的实践性,能够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宏观上的方法指导。它能够“向生活敞开,向实践开放,向未来筹划,向理想放飞”[10]。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以之为观照认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观念,帮助学生在坚定爱国主义信仰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政融入是马克思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而马克思主义也会在这样的应用中获取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