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可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随着新时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微文化发展迅速,其简短、方便快捷等特点特别受年轻人喜欢,高职学生身在其中,并且是使用微文化和传播的活跃力量。习近平同志曾在党的十八大上围绕“文化自信”作出过阐述,文化自信是中国的根,是更基础、广泛的自信。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怎样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是高职学校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科技和新媒体的发展,网络的开放性对传统多元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力,给青年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纷扰的网络时代里,传统文化越来越少,碎片化的自媒体信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关注度不高,对高职学生形成文化自信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习近平同志曾说:“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人是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培养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不仅关乎个体的发展,还关乎我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发展。反观现今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部分高职学生了解得比较少,缺乏基本的文化自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今时代网络特别流行,通过网络碎片化信息可以短时间内传播很远,青年学生特别依赖它们,但是在纷乱的网络环境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高职学生无法从中汲取优秀的、有营养的信息,反而会被一些不好的信息影响,对中华文化接触不多、了解也少。可能相比传统文化,短视频在学生之间更受青睐,对中华文化兴趣不浓,更别提继承和传扬。
当今大部分学校估计都没有文化教育这门课,高职学校重点培养的是技术,有技术才能有工作才能养活自己和家庭,中华文化对工作、金钱没有直接影响,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内在,技术是提升学生的外在。即使国家强调中华文化对青年学生的重要性,倡导所有学校将传统文化引进课堂,依旧有学校认为文化教育并没有那么重要,文化自信教育就是一个空壳,内容有些空洞,对于高职学生的生活来说没有实际意义,于时代的发展没有作用,很难和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共鸣。
部分学校文化教育可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或者找几个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单调枯燥的学习形式难以吸引学生,空壳似的教育导致理论和实践只是虚无。
微文化作为网络新兴的文化,已经和高职学生分不开,融入学习和生活里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微文化的诞生具有双面性,给学生们带来正面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1.促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载体多样化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养的最重要场所,高职学校中传统培养载体主要有思政课、校园广播、校园周刊、校园公告栏等。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各个平台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推进,不管是微博、QQ、微信,还是抖音、快手、微视等各类微平台,都成为高职学生接收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微文化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方便快捷等优点,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合理利用微文化能够给培育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带来新的突破口,丰富多样的形式成为一个新的载体。
比如高职学校可以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账号,发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容,使用微博、微信这样的载体避免发表在校园周刊上的长篇大论,短小精悍的信息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有轻松的阅读感。学生利用课间、排队打饭、上厕所等碎片化时间就能随时随地用手机了解内容,还可以发表言论观点及产生深刻的领悟。在微文化传播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主感情,发展个性及分享感受等。学生还能通过网络进行互动、点赞、转发和分享,让其他朋友看到自己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主动性,扩大学习范围,提高文化自信的影响力。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传播者,不仅深化了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知,还提高了文化自信的时效性。
2.培养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大众化
要想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有良好的效果,将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效传达给学生,就要看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否能让学生从心里产生认同。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多是古文言文,学生要想看懂还需要专门学习文言文,还很有可能无法真正领悟其中的玄妙,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拒之于千里之外,这会让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学生只会喊空口号,不会作出实际行动。
微平台文化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力。在微文化技术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用影像、图片、音频等形式传播文化,让语言更加生动化,贴近学生生活,使传统文化能够很好地呈现出来。把握高职学生的兴趣点,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转变为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之间传播,给学生带来乐趣的同时影响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
1.扭曲化的内容挫伤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锐气
微文化主体的隐蔽性可能导致内容扭曲,打着理性分析的旗号,却以一种虚伪、庸俗的方式玷污高职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扭曲的评价甚至过度解读,妄想把败坏社会风气的思想精神传输给青年学生,以颠覆传统文化的方式吸引有叛逆心的青年学生,造成高职学生精神领域空虚。这给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挫伤了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锐气。
2.“个性”的微表现削弱了高职学生文化认同的底气
当今社会青年学生常用手机进行娱乐交流,像抖音、快手等软件出现,非常受高职学生喜欢。部分青年人为了成为网红常用抖音、快手进行短视频拍摄并且上传,内容低俗恶化的视频比比皆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文化安全。新时代发展需要人们与时俱进,但是盲目跟风只会有害无益。
一些高职学生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传统文化却没有人理睬,高职学生沉迷于庸俗的段子,不愿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网络上的“快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搅扰了高职学生的视听,对青年学生的神经造成了一定的麻痹,削弱了高职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削弱了高职学生文化认同的底气。
新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但是在形形色色的网络里信息五花八门,学生社会经验少、阅历浅,教师一定要对他们进行网络行为教导,带领学生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面对信息要辨别真假,养成良好的网络信息辨别习惯。其次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如何看待错误的网络舆论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评判。
要想正确带领高职学生使用新媒体,突出新媒体在培养文化自信中的作用,就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将新媒体时代的便利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创作一些优秀的作品,传播微文化正能量。让学生们通过走访调查,创作出真实的、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微文化有客观的认识。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文化自信的培育,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等珍贵影像,在网上展开传统文化知识比赛,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专题的微电影、选修课等方法传讲著名的历史故事、英雄事迹等。高职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官网开设专门宣传文化的栏目,多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开展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用奖品不断提高学生的参赛率,让学生们有兴趣参与到了解国家、了解社会的活动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国家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增进学生对我国文化的感情,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
现如今,舆论作为社会群体的言论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可以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甚至影响人们的行为。尤其在校园时代,正是学生们获取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节点,舆论的导向很有可能成为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因素。要对校园微环境的净化制定严格的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个人自信。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思想文化阵地,我们不去占领,那么敌人就会占领。”学生们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微文化的熏陶,首先学校要把文化宣传工作做好,其次要在鱼目混珠的舆论中挑选出有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的言论,严格净化“微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们的价值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强个人自信感。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网络作品的制作与宣传,提高作品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出过,要加强正面宣传,通过学校教育文学作品等,对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文化自信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支持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并给予广泛的宣传。其次,注重网络作品的质量,严格把关。学生们在学习阶段还不能正确地对良莠不齐、五花八门的“微文化”作品进行区分,学校应该在作品质量把控这一方面严格落实,集中优势力量转化为创造价值。最后,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文化作品的创作中。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设置适当的奖励鼓舞学生们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上下凝聚成一股劲儿,渲染积极向上的文化风气。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到文化作品的中心思想,从中收获很多,在思维跳跃中得到越来越强烈的自信感。
学校的政治课堂是培养青年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课堂了解中国的曲折历史、发展的辉煌及正在发展的走向,通过思政课了解国家政治,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国家自信,其次通过思政课让学生们将政治、历史、国家发展理念联系起来,有一定的正确自我思考与表达。当学生们参与其中进行思考时,才真正树立国家自信的目标。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是学生们学习知识、增强个人能力、提高个人自信的关键点。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相结合,就要在专业课培养学生自我能力的同时深入研究探讨课程中的文化教育因素,既要做好专业教育工作又要注入文化素养的熏陶,结合专业课程深入开展内在的文化教育,对于锻炼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微文化自信,文化知识的积累是基础,正确的引导是导火线,最终结果是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国家复兴有着重要意义。要坚持进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工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强国之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软实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微文化时代,合理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给青年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实效性,更好地推进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紧紧把握微文化发展的风向口,对网络有正确的引导,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