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琪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是中国的泥塑之乡,该地制作的黄陂泥塑成为了一种非遗文化,该地的人们也深受其影响。黄陂泥塑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其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及思想。黄陂泥塑从字面就可以了解到它的原材料为泥土,制作主体主要是农民。曾经地方到中央都使用过泥塑来推广、宣传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在利用其推广价值观时,人们也能欣赏到这些精致的泥塑作品,从中也能促使泥塑得到极好的传播与推广,使其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对其予以关注,甚至加入到制作泥塑的行列中。
黄陂泥塑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发展历史极为悠久,在人类发展中,泥塑一直默默地在进行着传承,它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使用的物件、神像以及供小孩子玩乐的玩具等等都有它的身影,从未有所间断。这也是它传承的一种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而武汉这座城市在近些年中将它带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在欣赏着民间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泥塑作品时,也会下意识地想起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看见过的泥塑产品,进而将自己童年的纯真及欣赏赋予到黄陂泥塑上,使其得以传播及推广。
泥塑是陶塑及雕塑的起始,通过泥塑能够对古代的社会、宗教以及艺术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马克思曾说:“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曾出土过新石器时期使用泥土塑造而成的鸡与狗等。在观赏这些远古时期的泥塑作品时,可以看到简朴而不失活泼的形象。因这一遗迹出土泥塑作品的加持,使得在观看黄陂泥塑时会觉得它继承了远古时期泥塑作品的优势,带有简朴、大气以及活泼性。独属于一个地区的民间艺术,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这一地区的文化及思想。在湖北泡桐镇这一地区的旧社会时期,农民会通过自身的手艺来赚取生活来源,在农忙时你能看到他们在田间作业,而在闲暇时,你又能够看到他们从艺的声影。黑格尔曾说:“每种艺术作品都是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和其他的观念和目的。”简单来说,黄陂泥塑不是简单出现、发展的,它被人们赋予了生活气息,人们渴求通过它能够生活的更好,这比简单的艺术品展示来说更有力量,人们能够通过这些泥塑找到其中的缩影,与其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出情感。
其实在唐朝时期,制作泥塑的民间手工艺人们就会就地取材,制作庙堂及神像。“先有上古,后有归元。”其中上古指的是泡桐镇中的一座寺庙,而归元则指的是王煜父子,他们通过泥土制作了五百罗汉,每一罗汉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受到了人们的极大赞叹。泡桐镇这一地方的人们基本都会泥塑、彩绘,一到闲暇时就会做泥塑,这与古时民间手工艺人有着类似生活场景,有着同样的生活习性,这也是一种传承与发扬,这也是黄陂泥塑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冯天瑜曾说:“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价值,经由符号这一介质在传播中的实现过程,而这种实现过程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制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
黄陂泥塑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特点主要在其原材料、民间艺术家们的手法技艺以及当地的乡土文化。黄陂泥塑在泡桐镇这一地区是就地取材,然后再经过风化、打浆以及脱水等流程将其反复摔打揉成熟泥。民间手艺人这时就可将熟泥制作成形态、种类、用途各异的泥塑品,等它自然风干后,就可以进行彩绘。
黄陂泥塑可以分为粗货与细货。其中粗货又被称为耍货,主要用于儿童玩耍,其造型夸张、颜色丰富,主要寓意为吉祥祈福,在儿童间极受欢迎。而细货则主要表现各种人物形象,整体都由手工捏制而成,作品会从脚部做起,一气呵成,在进行彩绘时极为细致细腻,这类作品主要供人们观赏。
黄陂泥塑虽然在现今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传承意蕴。泥塑艺人在设计时,会将泥塑最终的呈现与情感、意趣融合起来,进而形成一种极好的意象,其中还融入了创作人自身的创意理念,在泥塑作品中寄托了象征性的生活愿景。当观赏者在观看时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这使得黄陂泥塑能够得到极好的推广,它能够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将内心的情感与泥塑间形成一种呼应,进而爱上这些泥塑作品。
黄陂泥塑成为了非遗文化后更应得以推广,不能让其在历史的洪流中消退,而是要将其展现到人们的眼前。贡布里希曾说:“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传承、保护以及推广黄陂泥塑,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人。以往传统中,黄陂泥塑都是通过拜师学艺来进行传承、推广和保护这一传统手艺及文化。
但是在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发展形式正在历经变革,朝向了现代化新农村方向发展,这使得民间艺术的环境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一些民间艺术正在慢慢地消逝。虽然一些手艺人选择了转行,但也有一些手艺人选择了坚守自己的手艺,这种精神对艺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但也是不够的,若只在小范围进行传承、保护,那么不敢想象数十年后黄陂泥塑会得到怎样的发展,这也是一件无法做出承诺和保证的事情。因此,需要加大对黄陂泥塑推广、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人群加入到其中对其进行保护。
泡桐镇梅家寨的梅俊先作为黄陂泥塑传承人,他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早在1970年,梅先生就经常在各个村落间展览泥塑作品,曾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黄陂泥塑,其中著名的雕塑家刘开渠以及钱绍武等人闻讯赶来。
梅先生现今依然在传承着、保护着以及宣传着黄陂泥塑,通过自己的的方式对其继承、发扬。1980年泡桐镇泡桐泥塑工艺厂建成投产,其生产的产品甚至销售到了国外,其中有数百位泥塑手工艺人,但是,后来该工厂倒闭了,同时又因为现代商业文明对传统手艺的冲击和影响,使得泥塑手艺人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转行,这对黄陂泥塑的继承及发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近几年,黄陂区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这给了黄陂泥塑重新发扬光大的机会。而且当地也把握住了这一机会,通过旅游将泥塑进行展览、销售,使得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外国游客能够对这些泥塑作品进行欣赏并购买,将其带往各地,传播给其他人,共同进行推广。
总而言之,推广、保护以及传播黄陂泥塑,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遥远路程,它的继承与发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挑战及挫折,但是我们相信,凭借着黄陂泥塑手工艺人的精神、泡桐镇深厚的泥塑文化等能够战胜这些挫折及挑战,走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