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理论视野下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建构路径

2021-03-08 01:29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融合幼儿园

魏 梦 雪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0039)

自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颁布《萨拉曼卡宣言》,并首次明确提出融合教育理念后,世界各国掀起了融合教育的发展浪潮,各类特殊儿童开始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随着国际融合教育的发展,众多特殊幼儿进入了普通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我国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也越发重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均强调要“加大力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支持普通幼儿园接受残疾儿童。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不得拒绝招收”,多省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残疾儿童随园保教工作,提升随园保教质量”[1],可以看出,我国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要求已经从数量逐步转向了质量。然而真正的融合并不仅仅是把特殊儿童放置在普通教育环境之中,有质量的融合需基于科学化、系统化的支持系统,为特殊儿童提供全面且持续的支持与相关服务[2]。因此,建立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是实施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的必要前提。

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创建的生态学理论强调人的发展是能动的,是个体与不同层次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特殊幼儿的发展与其所处的多维环境息息相关,他们之间通过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特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因此若从生态学理论视野出发,有利于建构起较为全面且科学的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

一、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内涵

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是由“学前融合教育”和“支持系统”两个词语构成的合成词,因此要明晰其内涵就必须先明确“学前融合教育”与“支持系统”的各自含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融合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的参与,减少教育系统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而学前融合教育是融合教育的下位概念,本研究借鉴学者Buysee与Bailey的观点将学前融合教育定义为把学前阶段3-6岁的发展障碍幼儿与普通幼儿安置在同一受教育环境中共同学习、游戏及生活,并为障碍儿童提供必要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为一体[3]。

支持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有鼓励、赞同、扶持、支撑等含义,在特殊教育领域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义为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全部手段,尤其是那些能够对普通班主任已有的手段提供补充的资源[4]。而支持系统则是指由国家、社区、学校、家庭或其他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组成的有机体系。学前融合支持系统是指政府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或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为特殊幼儿的发展提供多项支持及相关服务,所形成的一个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系统,以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此系统有利于切实保障特殊幼儿在普通学校中的学习与发展,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建构路径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是在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中发展着的,而这个系统受多层外界环境的影响,不仅包括个体日常生活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还涉及了文化和习俗等宏观因素。他创建的生态学理论强调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层层镶嵌的多元系统,由内而外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它们会伴随个体的发展和环境水平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改变。特殊幼儿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支持与服务,是由国家、社区、残联、幼儿园、家庭、特殊幼儿同伴等多方主体构成的有机系统提供的,因此,基于生态学理论视野我们能建构起较为和谐的、科学的、具体的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

(一)微观支持系统:三方共同发力

在特殊幼儿的生活世界中,与其进行亲密接触与互动的就是家长、幼儿园保教人员、幼儿同伴等主体,他们的言语态度及行为举止都会直接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并能对其康复训练、身心发展等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家长、幼儿园保教人员、幼儿同伴等三方主体共同组成了特殊幼儿生活成长的微观系统,从以上三方面出发,能够建设起学前融合教育的微观支持系统,以切实保障特殊幼儿在普通学校中的学习与发展。

1.特殊幼儿家长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可见,父母的教育理念及模式、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甚至与孩子的互动都会对其终身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重要性不由分说。对于特殊幼儿的成长来说,家长对其进行的家庭干预、情感支持等行为格外重要,因此家长必须为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科学且充足的支持。

第一,家长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合理把握家庭干预时机。首先家长须树立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给予幼儿热忱的关爱。其次家长要主动了解特殊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尤其是幼儿所患疾病的病理及康复训练所需注意事项,更要掌握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干预的技巧,以把握好进行干预的时机,才能更好地通过与幼儿的良性互动促进其发展,提高家庭干预的有效性。

第二,家长要对幼儿进行正向情感引导。当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发现自己与其他伙伴有所区别时,难免会产生低沉、焦虑、抑郁甚至自卑的情绪。家长在此时必须及时与幼儿沟通,帮助其排遣发泄消极情绪,并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正向情感引导,悉心呵护其自尊心,积极引导其树立自信心。

第三,家长要积极地配合幼儿园教育。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计划,在家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丰富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为确保教育的统一性与科学性,还应及时将家庭教育训练的结果反馈给老师,通过家园合作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2.幼儿园保教人员方面

幼儿教师与保育员在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主导因素。首先,幼儿园的保教人员需树立积极且科学的融合教育观。幼儿教师与保育员的教育观念会影响其教育行为及师幼互动质量,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普通幼儿对待特殊幼儿的态度。因此,首先实施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教职员工均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尊重特殊幼儿发展的各项需要,最大限度地为其提供支持及相关服务,切实保障幼儿的学习与身心发展。

其次,幼儿园保教人员需对特殊幼儿进行教育干预,开展适当的康复训练。幼儿教师需充分熟悉本班特殊幼儿的入园评估报告,了解其身心发展现状,从而根据特殊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计划,为其设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悉心引导特殊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格外关注特殊幼儿的行为举止及情绪变化,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还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把握教育时机,在适当时对其进行教育干预与康复训练,以促进特殊幼儿身体机能的良好发展。

最后,幼儿园保教人员要给予特殊幼儿充分的情感支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保教人员要尽量多地给予特殊幼儿鼓励,给予特殊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3.幼儿同伴方面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个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5],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中,同伴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首先,可采用同伴辅助式学习策略(Peer Association Learning Strategy,以下简称为PALS)。PALS干预强调建立学习共同体与个性化评估,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能够较为快速地拉近并深化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之间的关系,在幼幼互动中促进双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推进其社会性发展。其次,通过跨年龄指导帮助特殊幼儿在园生活与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园生活经验丰富的中大班普通幼儿担当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初入园的特殊幼儿尽快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生活,还可以在此后的时间里,帮助特殊幼儿解决遇到的困难,与其一起探索周围环境,有利于促进特殊幼儿的认知、情意及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让高年龄段的特殊幼儿担当指导者角色,这样既能快速增加新入园特殊幼儿对幼儿园的熟悉感、愉悦感,又能加强双方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形成,有利于推进特殊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中间支持系统:幼儿园倾力支持

生态学理论认为中间系统是指个体生活所处的各个联系网络的总和,也就是说学前融合教育的中间支持系统应主要包括幼儿园与特殊幼儿的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幼儿园与特殊教育机构的联系等方面,因此中间支持系统的构建需幼儿园倾力支持,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无障碍环境

幼儿园为充分保障特殊幼儿在园的学习、游戏与生活,必须为其创设无障碍的环境,这是实施融合教育的基础。一方面,在幼儿园内室外环境中均要充分给予特殊幼儿空间自由,保证其能在幼儿园中出入便利,如通过在幼儿园入园处设置取代台阶的滑梯、园所内部中安装升降电梯、在幼儿厕所投放附有扶手的座便器,并将厕所门做成外开式等。另一方面,在班级环境中,不仅要投放日常生活需要的玩教具,还要为特殊幼儿投放其所需要的教具,如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多媒体学习材料、拐杖、轮椅等,从而为特殊幼儿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物质环境支持,保障其在园的学习与生活。

2.适当地进行课程调整

首先,融合教育幼儿园的课程建构既要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精神及要求、基于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等五大领域构建课程体系。又要根据在园特殊幼儿的障碍特点、发展需要及教育需求,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实施教育干预与康复训练,并定期对特殊幼儿进行发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与幼儿发展情况,及时地调整教育计划,以充分保障特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其次,要在普通幼儿的课程中增设了解特殊幼儿的课程,开展融合活动。以此让普通幼儿充分了解特殊幼儿,从而在认知层面打破隔离,营造良好的融合氛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在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推进幼儿认知、情意及社会性多方面发展。

3.建立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机制

当前,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教师普遍不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这样可能导致他们对特殊幼儿进行的教育干预及康复训练质量较低,不能充分发挥融合教育的作用。因此,幼儿园需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机制,以培养出具备融合教育素养的专家教师。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高校专家或特殊教育机构专家教师来园举办学前融合教育相关讲座或论坛,帮助学前教师拓宽知识体系、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促进其专业素养及能力的发展,帮助教师早日成长为具备融合素养的专家型教师,从而有利于推进学前融合教育质量的提高,充分保障特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4.建立多元沟通平台

幼儿园在学前融合教育中间支持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要承担起与其他参与要素沟通的角色,需建立多元沟通平台,促进有关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第一,与特殊教育机构构建合作平台。融合幼儿园毕竟不是专业的特殊教育机构,缺乏护理、干预与训练特殊幼儿的相关专业知识,需要向专业的特殊教育机构寻求帮助。因此,幼儿园可与特殊教育机构构建合作平台,加强双方的联系与交流。可邀请特殊教育老师定期来园指导,以发现幼儿园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科学化、有效化发展,强有力地保障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

第二,建立家园合作平台。一方面,幼儿园要充分了解特殊幼儿家庭的需求,根据其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并将康复训练计划充分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配合训练的开展与实施,从而保证教育的统一性与有效性,促进特殊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特殊幼儿家长要将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悉数告知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家庭干预的效果适当地修改康复训练计划,从而为幼儿制定出科学、贴切的个性化教育计划,通过家园合作平台有利于充分增强家园沟通的有效性,有助于促进特殊幼儿的发展。

第三,构建特殊幼儿家庭与特殊教育机构的沟通平台。幼儿园要发挥好中介作用,为特殊幼儿家庭与特殊教育机构搭建沟通平台,通过此平台家长能更为详细地了解特殊幼儿的发展现状,特殊教育机构也能深入家庭指导家长开展干预,确保教育实施的科学性及有效性。通过此平台,能密切家庭与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双方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外部支持系统:政府大力支持

生态学理论中的外部系统是指影响个体的更大的社会制度[6],学前融合教育的外部支持系统主要指影响特殊幼儿发展的国家政策及法规等保障性支持要素,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为特殊幼儿的发展给予支持:

1.健全学前融合教育法规,加大政策支撑

目前我国虽有《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规条例明确规定了特殊幼儿可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障了特殊幼儿的入学机会公平。但有关法规未对学前融合教育具体实施提出要求,尚未明确规定学前融合幼儿园对特殊幼儿入园诊断评估、入园安置、教学内容及质量评估的应然状态,这可能会影响融合教育实施的质量,不利于真正发挥融合教育的作用。因此,国家及有关部门应积极推动特殊教育立法,加强学前融合教育有关法令法规的制定及实施,从顶层设计上对融合幼儿园的入园安置、环境创设、课程建构、师资培训、质量评估等方面做出可操作的明确规定与要求,以促进融合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特殊幼儿的生命成长。

2.增强学前融合教育经费投入,建立与完善特殊幼儿资助政策

一方面,国家政府应增强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经费投入,进一步促进融合幼儿园无障碍环境的创设与完善,为其日常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为特殊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充分保障其身心发展。另一方面,有关政府应建立健全特殊幼儿资助政策。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处境不利的特殊幼儿家庭可能因无法承担学费而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中。因此,有关政府应建立特殊幼儿资助政策,减轻特殊幼儿家庭负担,助力其生命成长。

(四)宏观支持系统:树立正确意识

生态学理论认为宏系统是指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所处的更大的文化环境,因此,学前融合教育的宏系统主要指社会各界对待融合教育的看法与态度,宏观支持系统的建构需要社会各方人士从意识形态上为特殊幼儿提供支持。

虽然融合教育已成为一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教育模式,但人们对其内涵、意义及本质等方面认识得不够充分,可能会对融合教育的实施与内涵式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残联、社区、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等方面加强宣传引导,以逐步渗透融合教育理念。幼儿园与社区要加强对融合教育的宣传力度,点明融合教育理念及意义所在,让普通家庭与特殊家庭都充分体会到融合教育的魅力,从而接受融合教育,以此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为学前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综上所述,基于生态学理论视野有利于建构起科学化、多元化、体系化的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其中,微观支持系统是特殊幼儿能直接接触到的家长、幼儿园保教人员与同伴,为特殊幼儿的生活与学习提供支持及相关服务;中间支持系统是以幼儿园为主体的幼儿园-家庭-特殊教育机构多元联系网络,以保障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质量;外部支持系统是不与特殊幼儿直接接触,但对其发展能产生影响的政策法规,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宏观支持系统则包括了社会意识及价值观,有利于推广融合教育理念。四个支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促进学前融合教育质量的良性发展,能够切实地保障特殊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游戏、生活及发展,有助于推进特殊幼儿的生命成长,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融合幼儿园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我爱幼儿园
《融合》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