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恒叶, 张孝华, 蔡羽中, 李智清, 梁剑强
(茂名市中医院 麻醉科, 广东 茂名525000)
在颅脑损伤昏迷的治疗中, 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创新十分困难, 醒脑开窍针法是目前国内外较为认可的一种针刺促进苏醒的方法, 2017 年, 刘畅等[1]的研究指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使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具有促进麻醉恢复的效果。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 0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低频治疗仪进行苏醒治疗的效果,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 0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年龄≥60 岁;②术前气道形态及功能正常者; ③无心血管、 肝、 肾及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 ④手术时间平均3 h, 出血量≤300 mL; ⑤患者能够自愿配合诊断治疗, 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心肺脑疾病; ②肝肾功能异常; ③不愿配合针灸; ④对需要用到的麻醉、 镇痛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证。 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 联合组患者使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低频治疗仪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低频治疗仪治疗。 联合组患者男261 例、 女239 例, 年龄60 ~77 岁, 体重45.6 ~72.9 kg; 对照组患者男259 例、 女241 例,年龄60 ~78 岁, 体重46.1 ~72.4 kg。 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 按照说明书,将电极贴于肌肉两端, 先对上肢进行治疗, 再对下肢进行治疗, 30 min/次, I 次/d, 持续14 d。 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 取穴及针刺法: 人中穴,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 ~0.5 寸, 用重雀啄法, 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双侧内关穴, 直刺0.5 ~1 寸, 采用提插捻转泻法1 min; 双侧三阴交穴,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 进针约1.5 寸, 用提插补法。 每10 min 行手法1 次, 留针30 min, 每2 h 一次。 绝大部分患者均在48 h 以内恢复自主呼吸, 所有患者继续使用支持疗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监护, 等待呼吸恢复, BIS 恢复至90 且TOF 恢复至90%以上后, 将患者唤醒, 达到拔管指征后拔管。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的拔管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 意识恢复时间。 ②记录复苏过程中术毕即刻 (T0)、 术后5 分钟(T1)、 术后10 分钟 (T2)、 术后15 分钟 (T3) 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 等指标。 ③比较两组术后24 h 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拔管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联合组患者的拔管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拔管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 min)
表1 两组的拔管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 min)
组别 n 拔管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 意识恢复时间联合组 500 48.5±9.8 38.4±6.2 37.6±5.8对照组 500 52.7±12.4 47.9±7.4 46.9±8.6 t 5.942 22.004 20.048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的HR、 MAP 比较T0、 T1、 T2、 T3时, 联合组患者的HR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5), MAP 则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HR、 MAP 比较
表2 两组的HR、 MAP 比较
指标 组别 n T0 T1 T2 T3 HR 联合组 500 69.5±5.2 73.8±5.2 76.2±3.9 75.2±4.2(次/min) 对照组 500 70.2±4.2 73.1±4.9 75.1±4.3 74.6±3.9 t 2.342 2.191 4.237 2.341 P 0.019 0.029 0.000 0.019 MAP 联合组 500 75.4±6.9 78.2±5.0 76.4±6.7 76.8±6.2(mmHg) 对照组 500 76.1±7.1 78.4±5.6 76.0±7.1 76.4±5.9 t 1.581 0.596 0.916 1.045 P 0.114 0.552 0.359 0.296
2.3 两组术后24 h 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联合组患者术后24 h 的恶心呕吐、 烦躁、 嗜睡、 延迟苏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3。
目前, 国内外对于全麻术后延迟苏醒有一定的研究, 大多研究方向为特定的人群或某种麻醉药物。 常规的西医对症处理对于延迟苏醒往往不能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2]集中在中西医结合上, 针刺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机制和有效性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认可。
表3 两组术后24h 的不良反应比较 [n (%)]
本研究中使用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 其中内关穴为心包经之络穴, 可以起到宁心安神之功效; 三阴交穴可补三阴, 益脑髓、 调气血、 安神志。 诸穴配合疏通经络, 运行气血, 改善肢体运动功能[3]。 人中为君, 内关、 三阴交为臣, 以调元神,使之达明; 顺阴阳, 使之平衡; 理气血, 使之冲和; 通经脉,使之畅达[4]。 同时, 雀啄法泻人中可开窍启闭, 醒元神, 调脏腑。 国内对全麻术后发生延迟苏醒治疗的研究较为丰富, 关于寻找操作简单、 无创且经济的治疗方法有大量的讨论, 但关于应用针灸联合现代治疗仪器治疗全麻术后延迟苏醒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组患者的拔管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T0、 T1、 T2、 T3时联合组的HR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MAP 则无显著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 HR 虽差异显著, 但两组的HR、 MAP 平均值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无明显异常。 联合组患者术后24 h 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沈妹等[5]的研究同样使用醒脑开窍针法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干预, 结果显示该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 刘伟等[6]的研究采用香蒲醒神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治疗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 结果显示该种方法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 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在未来的研究中, 香蒲醒神汤的应用也有可探讨的价值。
综上所述,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低频治疗仪治疗全麻术后延迟苏醒具有较好的效果, 且术后24 h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