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晨,毛 永
近年来,在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内容更新不及时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国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走上了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开设的帆船课程,南开大学开设的击剑课程等,都是对于课程内容创新所做出的大胆尝试。而高校在实施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引进那些“高大上”西方竞技体育项目,还可以将目光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尝试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汲取灵感。孔子射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健身价值,而且对于器械师资的要求较低,开设代价相对亲民,这些因素使得它在高校内推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各高校可以在做好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之上,尝试将孔子射艺项目引入本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中去,这对于推动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参与感、认同感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1.1 研究目的
本文以曲阜师范大学射艺课程开设为个案,对孔子射艺课程引入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需要,通过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登录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关键词或者主题词为“射艺课程”“射艺”“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资料,文献起止日期从2002年至2019年,共得到有效文献82篇,其中精选出11篇。在充分阅读、总结、归纳后,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文需要,与相关专家进行了沟通交流(表1),获得了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射艺课程开设始末的相关资料。
表1 参与访谈的两位专家信息
1.2.3 逻辑分析法
将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的信息归纳总结,进行理论建构,得出文中结论。
2.1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创新契机 从传统体育入手
国务院201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2019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中,均明确指出了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为代表的各教育环节。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与整理,推动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这些纲要文件的提出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创新指引了方向,我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以及民俗体育项目,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公共体育课程创新活动。
2.1.1 孔子射艺文化起源
孔子射艺作为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初作为古代一项重要的礼乐制度和体育活动,它不仅是国家政治(大射礼、武举制),军事(兵制)教育(六艺之射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平民生活(乡射礼、燕射礼)娱乐(投壶)的重要途径,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射艺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火器的出现使得弓箭的社会影响力弱化,射艺文化也日渐衰退,最终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近几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升温,出现了射艺文化热。于是国内外学者开始重新把目光和精力重新集中在对射艺文化的探索上,射艺文化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2.1.2 孔子射艺各环节构成
孔子射艺的整个流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起始礼仪,技术环节,收势礼仪,18个步骤,即持弓,准备,就位(起始礼仪)静心,搭箭,勾弦,推弓,转头,举弓,开弓,靠位,瞄准,撒放,动作暂留(技术环节)退射位,藏弓,举弓,结束(收势礼仪)。各个环节都包含对射者品德、心境和意念历练的哲学内蕴。
2.2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射艺课程个案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地处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方面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在此背景下,暨公共体育课程课程改革之际,曲阜师范大学从儒家体育文化中汲取灵感,开始了孔子射艺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2.1 孔子射艺教学内容概况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射艺课程的开设对象针对二年级本科学生和一年级硕士生,教学时长为28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射箭技术和射箭礼仪等(表2)。目前拥有传统层压弓30张,木质羽箭200支,教学时按照1靶,1弓,2人,12支箭的原则分配射箭器材。场地方面,设置有室外及室内5米、7米、15米、25米、30米箭道各一条。配备专任教师3人。
2.2.2 孔子射艺课程创新概况
据孔子射艺专任教师李兆进副教授表示:“在课程改革之初,为了避免课改活动流于形式,变成“多开一门课程”的现象出现。学校曾组织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以及儒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针对课程创新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多次论证分析,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方面均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孔子射艺课程体系。因此孔子射艺课程可以说是我们学校推出一门精品校本课程。”
2.2.2.1 打破了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理念
曲阜师范大学的孔子射艺课程在教学理念上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运动技术传授的观念,在教学中提升了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教育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将很多做人道理结合射箭礼仪传授给学生。因为射礼本质上是一种健康道德的巧妙导引方式,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宝贵人文实践成果。其中蕴含的正,中,仁,德,道,松,静,自然,礼让等理念对于学生德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将射箭礼仪当中的人文精神加以提炼,然后将其改造应用进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富有哲理的“弓道”,成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化之具。
表2 2019年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射艺课程教学内容
2.2.2.2 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突破
为了开创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解决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满堂灌”问题。曲阜师范大学校开拓思维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借助于曲阜师范大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投入人力物力开发了孔子射艺虚拟仿真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讲解传授式教学方式与虚拟仿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除了让学生实地操作外,还让学生利用拟仿真实验平台来进行射礼规范以及各技术环节的复习,使得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学习过程富有趣味性,各技术环节容易记住记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2.2.2.3 评价体系的创新更加符合学生需求
据孔子射艺专任教师刘建国副教授介绍:“曲阜师范大学在孔子射艺课程改革立项时就把评价体系创新作为课改活动中的一项重点工作,现行的孔子射艺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2.2.2.3.1 评价标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孔子射艺课程从2017年开设至今逐渐形成了一套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目前现行的课程评价指标较为丰富,包括射艺各环节规范程度(其中射箭礼仪和射箭技术各占一部分),考勤,课后作业,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图1)。同时强化了过程评价的比重,每隔一段时间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程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
图1 2019年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射艺课程评价体系
2.2.2.3.2 评价对象将团队成绩纳入考核范围
孔子射艺课程现行的评价对象不仅针对单个学生,还包括对整个学生小组的评价。根据小组中每个学生的环数,射礼各个环节的规范程度,射箭技术环节的规范程度评价进行整体评价。自从将团队成绩纳入考核体系以后,可以发现部分技术掌握较为优秀的同学,会经常主动帮助组里掌握较差的同学,而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因为不愿意拖累整组而努力训练,甚至平时去体育馆加练。因此学生间的互动比以前频繁了许多,学生们开始合作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团队考核的形式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在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协作精神,使其明白了竞争与合作的真谛。
2.2.2.3.3 评价方法由单一闭合式向开放互动式转变
现行的孔子射艺课程评价提升了学生对于评价活动的参与程度,评价过程不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而是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教师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实施评价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评分标准,然后组与组之间相互记分评价,最后将成绩报阅教师,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指出技术环节的不足。使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形成了教学内容和与考核评价的良性互动关系。另外得益于学生参与进评价活动,有利于民主意识培养,使得学生的成绩相对客观全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道德品质,使考核变成了一次实践性的诚信教育。
2.3 在高校内推广孔子射艺课程的理论分析
孔子射艺课程易学,易懂,趣味性强,容易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修身、修心等特征融入整个行射过程中去,因此除了对学生生理层面的促进作用外,还对学生的心理拥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值得在高校内部大面积推广。同时高校内也拥有开展射艺课程的良好基础条件,高校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为孔子射艺课程的开展和射艺文化的推广起到助力作用。
2.3.1 孔子射艺拥有良好的育人和健身价值
2.3.1.1 育人价值
首先,孔子射艺讲究“始于礼和终于礼”,即从最开始的搭箭、勾弦再到举弓、开弓、瞄准、撒放,整个过程都是在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学习谦让、虚心和尊重。我们常说的“射以观德”,简单来说就是看行射者是否能在场上做到以礼始,以礼终。其次,孔子射艺可以使学生通过射箭修身修心,超越本身。因为在执射过程中没有对抗,不掺杂言语,只有射手自己的内心活动。《礼记·射艺》有云,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射箭的过程中,要做到心平气和、心静如水,才能保证命中率,而射不中的时候,射手不该埋怨自己人,而是应该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好。因此习射就是追求和谐尚中、戒骄戒躁一个过程。这不仅是射手在君子之路上的基本德行,也是一种实践体验与心静锻炼。在射箭过程中调整心态,做到从容自若,戒骄戒躁,对修身正己有很大的帮助。
2.3.1.2 健身价值
孔子射艺项目同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很好地锻炼作用,主要技术环节可以分为举弓,推弓,开弓,靠位,瞄准,发射6个环节,在开弓靠位完毕到发射的这段时间内,要求射手前臂及三角肌肌肉进行静力收缩进行推弓,而拉弓臂需要在后背斜方肌和肩胛肌群的主导下下向后对称用力,随后射手在满弓之后,还需要核心肌肉群的收缩保持身体的稳定。而就射箭本身特点来说,是需要一个大量重复练习以保证一致性的项目,因此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全身各处肌肉需要不断重复地用力,收缩,对全身各部位肌肉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另外,射艺项目对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对于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拉磅较小的弓,随着身体力量的增强再去增加弓的磅数,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运动损伤的出现。
2.3.2 高校拥有推广孔子射艺课程的良好条件
2.3.2.1 高校内拥有开展射艺课程的各类资源
孔子射艺课程的开设条件并不复杂。第一,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不需要高额投资,如果在高校内部进行推广,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对学校现有的体育馆,田径场进行稍加改造,购置若干把练习弓,放置若干草靶,挡箭布即可。无须开辟额外的专业场地或者购买昂贵的设备。第二,无须聘请专业的射箭教练,由于射箭项目的技术特点决定它的技术环节并不复杂,高校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只需要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学习后即可基本满足教学任务。第三,高校能够提供一个与其他高校的射艺团队展开射艺交流,切磋的平台,这点对于射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曲阜师范大学在2019年分别承办了全国第三届大学生射箭(射艺)锦标赛和山东省大学生射箭(射艺)锦标赛,吸引了全国数百所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参与,从而对山东乃至全国射艺项目以及射箭传统文化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2.3.2.2 大学生对射艺课程的开展具有受众优势
在高校内推广射艺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受众优势,因为高校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各界人士,首先是拥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对射艺进行学习和训练,因为就射箭这项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反复练习,建立牢固肌肉记忆的体育项目,而高校大学生平时时间较为充裕,而且不会面临生存和工作压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其次是孔子射艺在练习过程中对肌肉力量有一定的要求,而高校大学生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训练过后身体的恢复速度更快,可以承受更高强度、频率的训练。最后,高校大学生知识素养较高,学习能力强,在接受技术和理论知识学习方面速度也会更快,这些都使得射艺文化在高校内的开展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2.3.2.3 高校有助于射艺文化和周边内容的探索开发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具有其他机构所没有的资源优势,在高校,汇集了大量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可以进行理论研究的教师数量远远多于社会上的其他机构,因此在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在学校内部建立相关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对射艺文化的开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推进传统射艺文化学术研究方面的发展。例如曲阜师范大学就在射艺项目开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孔子射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同时在2019年获批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射艺),这些举措都会对孔子射艺文化的探索与研究起到很好地助力作用。
3.1 孔子射艺这一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很好的育人价值和健身价值,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3.2 孔子射艺项目的开设并不需要投资专业场地或者购置专业设备,而且其技术环节相对简单,高校教师在经过培训进修后即可满足教学任务,开设代价相对亲民。但是高校在开设孔子射艺课程之前,仍然需要根据本校的情况,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和学者对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
3.3 高校在孔子射艺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不能仅关注课程内容的创新,而是要注意在内容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尽量都做出突破。避免公共体育课程创新流于形式。
3.4 高校同时也是推广孔子射艺文化的良好场所,拥有推广孔子射艺活动的各类资源,在孔子射艺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平台优势,加大射艺文化的推广以及射艺文化周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