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琴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表现情况,其次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优化改善策略进行了解析,希望可以进一步解决课程情景创设、课程实践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6-0044-02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under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ianli School of Da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China)HE Xiaoqin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performance of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hen analyzes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hoping to further solve the specific problems of curriculum creation, curriculum practice, etc.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work creates good condition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核心素养作为近些年来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课程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中心目标。核心素养不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定位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不但需要充分融入学科化的特征内涵,也需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确保学生在课程体系当中能得到充分的引导与锻炼。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优化策略,现结合具体的课程现状分析如下。
一、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需要面对许多问题,现结合教学现状分别探讨如下。
(一)情景创设不足
情境创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与教学成果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创设相关情境,只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不但严重影响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进程,也对课程效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二)课堂体验缺失
小学道德与法治对于课堂体验的要求高于其他类型的课程,这不单是课程的内涵特征决定的,也是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内在需求决定的。一些教师在课堂环節设置时没有充分重视课堂体验的内容,导致这个部分的占比不高,效果不好,影响到课程体验的相关内容,甚至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对课程产生排斥,阻碍了课程的进步与发展。
(三)引导不充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良好的生活体验价值,突出表现在引导环节。由于课堂教学中缺乏合理的引导机制,或者教师干脆没有设置引导环节,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会因此出现引导不充分,课堂导入不足的问题,进而阻碍了后期教学效果的呈现。
二、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结合现阶段教育背景与学生需求,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优化需要借助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确保课堂整体效果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与需求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不但需要课堂有相对民主宽松的整体氛围,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尊重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由、高效地吸收知识。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工具来达到相应的实践效果,比如说色彩鲜明的图画、耳熟能详的歌曲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等等,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融入课程学习当中,在感悟和体验中学习和进步。
(二)优化课程体验环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体验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借助于课程活动进行构建的环节,这个环节应尽可能避免出现教师直接传授的情况。从客观上来看,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无法完全借助道德概念本身,需要在活动当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由此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需要以养德为基本目标,课程教材的选择也需要充分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基本精神与内涵实质理念。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可能优化体验效果,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包括游戏的组织、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等,这些都可以提升学生的课程体验。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当中,学生能丰富自己的情感,达到明理、导行、循情的效果,为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在具体的课程当中,教师需要选择游戏作为课题,以协助学生加深课程理念为基本目标,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道德文化与情感,进而实现多元化的文化视野培养效果。针对学生实施初步社会探究培养,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传统文化或传统美德相关的视频来实现,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想法,同时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学生相互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等,这些游戏模式简单容易推广,同时效果却十分显著,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构建以人为本教学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以人为本是小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同样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呈现方式。在新的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教师更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想法作为先导来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筹划,还需要关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整个活动中需要以学生参与作为基础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在合作中探究、创新中发展的效果。
(四)课程连接生活,体现育人价值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品德教育是该课程永恒的主题。品德不单是教育的内涵,同样也是一种观念的延伸和拓展。生活作为教育的途径和载体之一,往往需要与教育的内涵相互融合,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明确道德教育不应该脱离生活的问题,要将课程根植于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才能体现课程的优势与价值,才能确保学生内在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作为教师,应该立足于生活的本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发展需求,充分挖掘课程内涵,将课程内涵呈现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在课程连接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序地将生活事件、热点话题、社会热点等多个方面的话题融入教学,进一步改善学生社会生活体验模式,借助生活引导来解决课程教学问题,让学生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五)积极拓展延伸,鼓励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基于教学的开放化,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要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侧面上来看,课堂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程结束,教师应该将课程以引导到课后来进行延伸,不但能起到对课程内容进行巩固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要求,迎合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在进行课堂教学引导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内涵,做到精心设计、细心安排,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发展优势创造条件。
(六)采取多元化评价模式,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应用由主要解决道德评价不合理的问题,对于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善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就课堂评价的现状来看,教师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時而异、因课而异,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再参考个性、语言以及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确保课程设计的精准性与针对性。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满足学生对于日常评价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到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提升评价的客观性与针对性,引导课程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形成,为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升创设条件。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课程本身的目标,既要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也需要对课程体验环节进行升级改造,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项探究工作,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满足多样化的课程拓展与实践需求。为了更好地突出小学道德与法治在学生道德水平方面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积极推进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采取多元化科学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为小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木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1).
[2]黄雅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30).
[3]谢环.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14).
[4]卢惠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08).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