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科学分析鞍山市发展“四产融合”遇到的困境,找出阻碍“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布局,扩宽人才引进范围,加大惠民政策宣传渠道,通过办学,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文化产业的深加工,实现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四产融合;经济发展;困境
事物的发展总存在正反两个方面,往往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虽然新冠疫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经济损失,但新冠疫情的传播,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得到明显转变,出门戴口罩、平时勤洗手,保持安全距离等科学、良好的生活习惯得到普及,健身人口成井喷式增长。这给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业。[1]所以,鞍山市提出大力推動“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即: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各产业独自为战,没有真正融合形成规模经济,为此,探究发展“四产融合”的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1.鞍山市发展“四产融合”的困境
1.1城市发展方向存在偏差
鞍山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腹地,是沈大黄金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辽宁中部城市群与辽东半岛开放区的重要连接带,是沈阳自贸区与营口自贸区的连接带,区位优势好,交通十分便利。哈大铁路、沈大高速横穿而过,鞍山有腾鳌机场,距离沈阳机场车程1小时左右,距离营口港1.5小时左右。鞍山市应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谋求鞍山与海城之间的城市连接,实现鞍山海城一体化城市群,并向台安、岫岩发展的思路。但鞍山市一直在向其纵深千山区域方向发展,造成高新区内高楼林立,人口密度过大,人均活动空间狭小,不利于自然灾害和疫情的防控。同时加剧了千山中路、千山路、莘营隧道的交通拥挤,现在开通的自由东街隧道,虽然缓解一定交通压力,但耗资巨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得不偿失。
1.2城市发展待开发区域生态环境差
一个城市综合实力一般主要包括: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五个方面。而生态环境的好坏不只是通过政府报告和官方数字来体现的,而是“旅客”通过飞机上的俯视,动车窗前,高速路上的视野等各种交通方式得到的对鞍山环境的评价。鞍山市海城之间的待开发土地、空地、秃山、滩地等到处裸露或是做简单的围栏。比如:新建的鞍山市科技馆周围的空地、河滩杂乱、裸露不堪入目,汤岗子疗养院和汤岗子学校周围的围栏。这些区域乱象不但影响了鞍山整体形象也降低了土地交易价格。
1.3人才、人口外流严重
根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鞍山市常住人口3325372人,比2010年的3645884人,10年间减少320512人。[2]在文化、科技、体育方面的知名教授、学者和高级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优秀运动员异地注册。如:马龙代表的是北京,李雯雯代表的是福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鞍山市政府提出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策略,但效果甚微值得管理层反思。
1.4国家与地方政策宣传存在不足
《全民健身计划 (2021—2025年)》提出,鼓励地方政府承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支持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赛事名城。鼓励各地依托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特色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户外运动,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创收[3]。2018年发布《中共鞍山市委、鞍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钢都英才计划”的若干政策〉的通知》。2021年7月,鞍山市发布《鞍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但通过对鞍山居民的随机走访了解到,大部分鞍山市民对这些惠民、惠商政策不了解、不知道,真正了解的市民并不是很多。大部分市民对鞍山的现有经济与社会环境不够满意,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大学毕业回鞍山工作、创业与发展。说明鞍山市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鞍山市引进人才政策宣传力度明显不够足或存在偏差。
1.5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不足
鞍山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海城析木石棚、鞍山城地质公园、鞍山市历史博物馆、鞍钢博物馆、鞍山市烈士纪念馆、张学良旧居、鞍山大剧院等。有龙泉古寺、王尔烈书屋、香严寺的传说、樱桃园的传说、仙人台的传说、五佛顶的传说、千朵莲花山的传说等民间故事;有海城高跷、海城苏氏正骨、岫岩玉雕等非遗传承基地,有岫岩满族民间刺绣、岫岩满族剪纸岫岩的皮影戏,还有刘兰芳、单田芳的评书。[4]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没有发挥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6体育优势资源不优
鞍山拥有奥体中心一座,其包括田径场、游泳馆、体育馆、速滑馆和一个全民健身中心,功能齐全,具备承揽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基础条件。鞍山市拥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16座,市郊学校人造或塑胶运动场地几乎达到100%。鞍山市有体育单项协会38个,体育社团163个,各级业余体育团队和组织近600个。鞍山市有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有3所,省级单项基地有12所,鞍山是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5]除了正常教学与训练外其利用率不高。另外,鞍山市从1984年开始先后培养出姜英、郭跃、马龙、于洋、杜婧等众多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可这些“冠军”鞍山工作服务的不多,其价值没有引起市政府的重视。
1.7新冠疫情遏制了旅游产业发展
鞍山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拥有世界最大玉佛,5A级风景名胜千山等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52家。[6]但由于新冠疫情鞍山市的文化活动终止,体育赛事、体育培训叫停,旅游娱乐场所关闭,遏制了鞍山旅游业及相关餐饮住宿行业的发展。
2.鞍山市发展“四产融合”一体化的对策
2.1科学布局,美化环境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鞍山市应谋求鞍山与海城城市一体化建设,形成大鞍山布局。其二,从旅客视角加大对高铁、铁路、高速视野下鞍山与海城之间待开发空地、秃山、滩地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育林、美化,愉悦旅客视觉,让旅客感受鞍山城市的美,激发旅客有来鞍山旅游、发展、投资的意愿,进而提升该区域的投资增值空间,为实施“四产融合”,实现鞍山与海城一体化做好铺垫。
2.2规范市场,增加商铺入住率
鞍山市现有商铺闲置,柜台无人现象比较严重,应规范租赁合约与使用办法,不能任由产权所有人随意涨价,而损害租赁者利益,而造成商铺闲置,柜台无人,应同产权人协商治理对公共房屋、商铺闲置,柜台实行两至三年免租政策增加房屋、商铺和柜台的入住率,盘活市场,促进就业。另外,对房屋租赁市场进行规范,不能任由房主随意涨价或驱离租客,并且房主要依法纳税。对“半截工程”要想办法加快完工,如旧堡的置御园、山水居建成創业大学生、技术科技人员公寓,实行两年免租,对大学生购房或结婚购房给予优惠政策,增加鞍山人口基数,为实施“四产融合”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积极推进城市和人口向南发展目标。
2.3扩大人才引进范围,加大对政策宣传力度
鞍山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拘泥于高端科技人才,对鞍山籍知名学者、专家的引进、奥运冠军的回归给予重视;对留鞍来鞍的技术人员、大专生、本科生、小投资者甚至是外来打工者在就业、创业、落户、结婚、生育、孩子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与服务,以增加鞍山人口基数。
在政策宣传上,政府在通过网络、微信等手段宣传利民惠民信息同时,还需要从百姓整体的文化素养程度不高和生活习惯上出发,运用传统电台、电视台、街头大型广告屏、报纸等媒介进行多次、周期性的播放;在大型商场、超市、影院、高铁站、客运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宣传;走进社区用橱窗宣传板、送春联,给大学生的一封信等形式,宣传、讲解鞍山的惠民、利民、利商及回鞍工作、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4深挖体育产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企业成长是体育、健康、文化、旅游四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因此大力发展体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其企业的学习能力,促使其快速成长。[7]
根据经济学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因果理论、产业关联效应理论为依据,以山东省建立中国第一个康复大学[8]为借鉴,以中医药在全球暴发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机遇,确定以“汤岗子疗养院”为中心,整合鞍山中医院、鞍钢总院汤岗子分院、鞍山市卫生学校等单位部门资源,联合辽宁中医药大学组建“鞍山康复大学”,打造东北区域健康产业航母,实现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带动教育、房地产、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为社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其二,最近两年广州、苏州、深圳、、高杭州、青岛、济南等城市都正在疯狂建立大学[9]的契机,中国是汽车保有量大国。鞍山是钢铁城市,拥有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四家和大型汽配城,可以同沈阳华晨宝马汽车企业、长春一汽集团合作,利用鞍山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打造“鞍山汽车装备大学”。建立汽车发动机研发、电池研发、体育赛事自行车研发(比赛自行车一直是中国的短板)等专业。大力推进鞍钢产品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的策略。同时依据日本本田汽车当年通过参加F1赛事提升自身品牌质量和国际知名度的经验,打造中国汽车拉力赛、中国鞍山自行车赛,实现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其三,鞍山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海城析木石棚、鞍山城地质公园、鞍山市历史博物馆、鞍钢博物馆、鞍山市烈士纪念馆、张学良旧居,有很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还有满族民间刺绣、满族剪纸、皮影戏、评书等非遗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图书、画册、动漫、影视、戏剧等形式进行生产加工。伴随着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文化产业附加值,实现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
3.结束语
后疫情时期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也迎来新的机遇。政府应该从大鞍山视角规划鞍山海城一体化发展。从审美视角上,治理高铁、铁路速视野下鞍山与海城之间空地、秃山、滩地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育林、美化鞍山环境,提升其土地增值空间。建立大学与汽车赛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加速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强市场活力,促进鞍山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21.04.21.https://www.sport.gov.cn/zfs/n4977/c23655706/content.html
[2]鞍山市统计局.鞍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EB/OL]2021.6.10.
http://tjj.anshan.gov.cn/html/TJJ/202106/0162398367017979.html2021-06-18
[3]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国家体育总局官网,2021.10.25.https://www.sport.gov.cn/zfs/n4977/c23655706/content.html
[4、5、6]道客巴巴.鞍山市十四五期间“四产融合”发展规划,[EB/OL]2020.12
https://www.doc88.com/p-27016043109583.html?r=1
[7]金媛媛,李骁天,李凯娜.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6):488-492
[8]我国首所康复大学主体封顶![EB/OL]央视新闻,2021.6.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520838907719796&wfr=spider&for=pc
[9]疯狂开建!不差钱的万亿城市,还有啥可抢的?[EB/OL]新浪财经,2021.9.2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752786506960023&wfr=spider&for=pc
作者简介:张岚(1973.—)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基金项目:2021年度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as20213025.
29295005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