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晓东 刘冉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 402247)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校园内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对繁荣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社团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各项体育工作,对内作为校团委的下属机构,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延伸,丰富校园运动氛围,增加体育活动的参与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对外能够开展各类体育交流合作,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伴随学生群体的健身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复杂化,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体育社团发展策略模式以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成为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推动活动的开展,实现教育的目的。
高职院校的社团管理存在差异性,其主要特征是所属元场域资源分配不均衡,体育社团场域内各相关利益不统一以及社团内部规则不健全。在对社团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社员群体家乡或院系文化特色突出,在社团建立之初大多是兴趣或熟人间进行活动,对组织章程、经费使用存在盲目的现象,同时在开展校园活动或者参与校外的比赛时才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盖章或批准,在社团成立之初没有建立并形成良性的规则约束机制,极易造成某一学院或某一年级学生群体的长期占据社团资源,同时在社团招募的时候,存在老乡和专业的限制,阻碍社团多样化发展。在社团对外交流合作中,没有对经费使用进行约束与管理,容易造成对社团的管理失控。在每年的社团换届选举时,极易出现裙带关系,阻碍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学校对社团的刚性约束型很弱,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有限度的支持活动,包括人员和物资的协助,破除学校定期对社团的输血式扶持,提升社团的社会属性,更好的发挥社团的服务功能。
新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体育社团的内生活力,“云健身”、“云锻炼”等新词层出不穷,在2020年疫情期间,运用各类体育网络资源进行锻炼,极大的拓宽了运动空间限制,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资源进行锻炼,成为校园体育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抛开地域的空间限制,在群体中建立相对成熟且健全的运动方式,能够极大程度的推动社团发展。结合新消费模式,采取多种形式推动社团的发展,探究多元消费形式,优化学生的体育费用支出,提升质量,服务社区或文化团体,对于培养具有文化体育素质的新青年大学生,有重大价值意义。同时借助学校论坛或新媒体宣传平台,积极传播运动正能量,广泛开展各类线上体育比赛,推动校园健身活动的开展,活跃社团氛围;积极推动校园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各类健身活动节,打造健身活动月,提升各类社团的服务意识,推动学生校园主人翁的建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类校园管理当中来,借助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我运动我健康”“快乐伴左右,锻炼享健康”等活动,寓教于学,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对体育社团的运行机制和作用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社团对促进校园文化的开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起到推动作用。通过访谈调查得知,学生在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后在人际交往、运动技能掌握、身体素质发展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良好的体育社团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锻炼氛围,指导教师通过对社团的建设与支持,能够推动社团朝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学生在加入社团后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同学,借助举行各类活动能消除年级的隔阂,同时社团之间的交流相应的扩大影响力,提升院系文化活动的开展。高校的体育社团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体现形式,其能够有效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较为广泛,大部分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对内能够促进学校各个院系的同学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同时对外进行高校交流,能促进校际之间的联系,促进社会和高校体育社团之间的交流沟通,完善高校体育的发展,使得高校体育社团的校园文化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学生是校园管理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的管理活动中,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新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价值应跟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价值体现,即育人价值、导向价值以及桥梁价值。对校园体育社团项目进行挖掘,深度厘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点挖掘各类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借助身体锻炼的形式对体育社团的活动进行创新并实践,提升学生的参与激情与主动性,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乐趣。深度挖掘区域体育特色,对坝坝舞、交际舞等进行校园普及推广,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发展,开展各类校园体育竞赛,选拔优秀选手参与社会团体比赛,扩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体育重要的作用在于锤炼意志品质、树立完整的人格,在运动中养成健康的锻炼行为,能够指导他人进行体育锻炼,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体育社团能够推动并实现常态化的体育锻炼工作,丰富体育锻炼形式,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
体育的价值在交流中得到实现,体育给学生带来输赢的价值观,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和对手的切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改进问题,实现每一次对自己的突破,推动下一次运动更加优秀,运动技能的掌握就是在这样的磨合中得到掌握,形成完整的体育锻炼行为与习惯。对校园附近区域体育资源进行整理,重点统计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建立场地使用台账,借助平台搭建与社区、学校的合作机制,让学生在空余时间去指导社区健身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同时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对活动给予相关的课程学分或课时费用的支持,多方位保证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体育社团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延伸,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序衔接,推动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在具有浓厚体育氛围中更有利增进学生的获得感,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好的打造和谐校园健身环境,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体育走向社区,往社区志愿服务方向发展,帮助大众形成健身意识,建立和谐美好的体育文化锻炼氛围。
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地区传统体育项目,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社团管理方案,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条件,协调学校各机构、社区的关系,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社团多数都是以运动项目为主体进行管理,学生通过需要加入很多社团才能满足其运动需求,社团在前期组织很多活动并且各类活动时间会发生冲突,造成社团的活动粘性下降,同时新加入的学生在社团中得不到到肯定和认可,丢失对社团的兴趣,其间接影响下一次的社团招生活动。在社团的招生方式上,缺乏创意,应结合社团文化特色建设体育社团月,进行长时间的体育文化展现,让学生对社团有足够充分的了解。从学校管理者来说,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连接校外体育资源给体育社团及其自身打造好品牌等方面,来优化高校体育社团,从而为更好地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建立大数据体育运动平台,搭建多元素运动频道,聘请学生进行管理,对学生关注的知识进行及时公布并能够将学生需求及时发布,寻找运动伙伴,学生根据其学号能够进行登录,在线观看健身比赛、体育项目比赛,同时借助平台广泛开展线上活动,创新体育活动的举办方式,极大程度的优化学校健身场地欠缺的问题,实现“云”运动健身氛围。
从学校发展角度来说,建立高水平的体育队伍对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有重要的作用。高水平运动员采取兴趣小组模式,通过校运会、单项项目运动会招募成员,对团队成员获得比赛名次给予奖励,将参与比赛与训练作为实践活动考察,让学生在此类活动中充分发挥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提升归属感。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可以通过联系社区,针对社区居民采取相应的志愿服务形式,建立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对学生进行课时或学分的支持,同时相关的必要花费可以从学生管理经费专项支出,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志愿活动,保证活动的效果,同时扩大学校的地区影响力,提升学校文化建设。
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建设大数据网络,搭建运动平台,在平台上形成完整地体育锻炼闭环,信息发布、场地设施、健康知识等脉络,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健身一小时圈”,设立体育达人榜,不定期进行评选并颁发相应的证书和奖励,在校园中形成积极的锻炼氛围。对学校周边开放的体育资源进行时空整合,优化学校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开放层次,建立校外体育场地信息库,协调各方资源对场地进行动态管理,提升学校场地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场地进行开放预约制度,实行运动“一小时”制度,合理运用场地资源;建设场地巡查员制度,对发现无故占用场地的人员实行黑名单,提升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突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限制,大力开展新兴运动项目的普及参与,广泛挖掘地区体育特色,将传统体育活动的项目进行普及,继承文化;同时针对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举办趣味运动会丰富学生的业余体育活动;创新体育课程的评价模式,重视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感受运动的乐趣,加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行为;社团通过创新体育运动形式,举办体育活动月,参加体育运动项目获奖可获得课外实践活动加分等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的体育参与,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范围,同时在教师群体建立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建立全员健身的氛围,形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健身文化环境。
体育社团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渠道,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策略研究能够推动社团的健康发展,带动学生的体育锻炼氛围,发挥体育社团的体育文化价值、健身锻炼价值,加速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形成运动健身强体的体育文化环境。体育社团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渠道,根据学校区域的体育特色,建设联动的体育网络,打造“健身一小时圈”,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建立良性的体育志愿服务,建设志愿服务平台,丰富体育供给;加强校际体育交流与对外合作,以赛促训,建立高水平体育队伍,提升体育在校园的文化影响力;健全体育锻炼保障体系,优化风险处理能力,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