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阔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 山东 枣庄 277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改革创新。高中学校不仅对文化课程进行了改革,也逐渐重视对学生体育素养方面的训练、强化。体育特长生在在高中学习阶段,面对升学压力,不仅要将文化成绩提高,而且要将体育专业技能做到同步提升,这给教师教学、以及学生个人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高中体育特长生现状分析来看,高中体育特长生普遍存在专业训练成绩较好,但文课化水平方面偏低;或文化课成绩较好,但专业训练成绩较低的情况发生,这直接影响学生高考录取率,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校对体育考生教育教学水平缺乏科学的经验指导。学生不能合理处理文化课与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这是体育特长生不能达到符合高考录取分数线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不仅能在高中校园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也能为学生减轻一部分文化课方面的压力,使学生实现顺利通过高考的目标。对学生身体而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心肺功能,还能锻炼学生综合力量、素质与协调性;对学生心理而言,体育训练能够消除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成绩低带来的自卑、自信心不足以及学习文化课时的消极心理、紧张情绪等,能够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课程,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训练当中,从而达成训练目标。
(1)教学制度影响。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各高中学校依然对文化课过分重视,轻视对学生体育方面的训练,没有充分认识到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重要性,没有充分把握文化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平衡度,没有安排充足的课时来加强体育特长生训练机会,这给体育特长生提高体育技能带来了极大阻碍,使得体育特长生训练强度不足,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训练成效;还有部分高校忽视了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在对其体育训练与文化课中要求偏低,在教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受到特殊对待,这使得体育特长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使体育特长生失去对文化课学习兴趣,在体育训练时也漫不经心。
(2)教师学科素养偏低。
由于体育课程课程教师往往只具备专业的体育技能,缺乏对学生教学方法的掌握,使得指导教师在训练学生体育项目时,过于注重对学生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考试考点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使得学生面对枯燥机械的训练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3)场地以及硬件设施影响。
体育训练场地为学生提高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的影响作用。设备全、质量优的教学场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积极训练。而在一部分高中,学校对场地规划时,并未对于体育训练场地进行单独建设,体育特长生往往与普通学生一样共用操场训练,设备简陋、场地设施不完善、保护措施也不能达到要求的训练场地,使得训练安全事故频发。
高中体育特长生普遍由文化课成绩偏低的学生群体组成,这部分高中学生性格活泼,在体育方面有着较强的表现能力与天赋。虽然体育技能相对突出,但对体育知识认知与从事体育方面相关工作、发职业发展前景了解相对较少,由于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学生会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反叛心理。
由于社会家庭普遍认为学生学习成绩达不到升学要求,才会选择以体育特长生身份参加高考,对体育特长生有极深的偏见。这种落后的观念认知,使得许多爱好体育锻炼、致力于通过体育项目提高自身体育技能、与获得深造体育项目训练机会的学生望而却步。这极大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选择了体育特长生身份的学生也会由于受到家庭与社会方面的有色眼光对待,使学生对选择做体育训练生身份产生怀疑,在训练中极易分心,使得训练效果欠佳。家长对学校训练场场地以及教学方法不甚了解,通过社会以及网络中传达的负面新闻,也会担心学生在训练中受到伤害,这也成为家长反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
(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各学校应用科学的训练计划来指导高中体育特长学生训练,以此来挖掘学生运动潜力。首先,在课程安排上,高校应结合体育特长生训练要求,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间、课时。通常情况下,学生应保证每周进行4-6次训练,单次训练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完成训练任务。通过加强学生训练强度,计划好学生训练生理极限值,来达到对学生体育技能训练的强化作用,高校也应注重对学生文化课课时方面的安排,应留出充足的时间帮助体育特长生学习文化知识。一般来说文化课程学习时间应多于体育训练时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体质、反应速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初期训练,应将训练重点放在对学生肢体协调、力量训练以及反应速度上,重视对学生基础素质训练,为后期提高学生训练技能,打下良好基础,在学生将要面对高考时,教师应将训练提升到冲刺阶段,在训练时应重点将高考测试内容与训练模式相结合,重点加强学生爆发力、技巧能力的提升。还应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考试中将所学知识发挥到最佳水平。
(2)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各学校应引进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体育教师,使具备先进训练技巧的教师充分发挥的引导带头作用,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学校在招聘人才时,应提高招聘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体育技能,还应具备专业教学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力量。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也应安排教师参加学习先进训练方法,通过召开讲座与研讨会的方式,使教师通过学习交流,更新教师教学知识库,确保能够在培训中正确使用训练方法,以减少学生的运动伤害。学校还应注意加强对教师心理方面的建设,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人才对我国发展的重要,转变教师对体育学生的轻视观念。教师自身也应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学习先进的训练方法,并通过自身训练实践,寻找创新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使学生能适应训练强度,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场地以及训练设施的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多功能体育训练馆场地。体育馆内设施应根据体育特长生训练项目配套完整,安全措施也应一应俱全,例如,因为标枪,应建立专门的投掷场地。应配备足够的训练设备并对其进行定期养护,将标枪肩部进行定期打磨标枪场地扎痕填平。场地周围应配备防护网等保护措施防止路过人员受伤。场地客人配备专人进行管理与打扫并制定详细的设备管理制度与申请使用流程。仅对本校体育特长生训练时开放。做到场地专用。高校也可根据体育特长生实际上课情况对培训场地,对外出租,租金可用于对场地的日常维护,以及对新项目的场地扩建。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将正确定位体育特长生,积极宣传体育项目对学校、学生以及高考的重要作用。应定期对体育特长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体育特长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消除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排斥思想。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关心学生思想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消除消极态度、自卑心理,帮助学生重新定位学习目标。为学生量身制定训练计划,使学生对训练充满希望与信心。让学生不仅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还是在体育训练过程中都能积极认真对待,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与训练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安排适合学生的运动负荷及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应对学生体育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其逐步提高体育技能,应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先进的互联网媒体教学,播放关于训练前应做的准备活动以及在训练时损伤的急救措施。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的关节周围韧带以及肌肉进行牵拉,受力部位活动开,应将耗费学生体力的运动锻炼放在学生体力充沛的时间段进行练习,使学生不至于体力不支、运动疲劳出现安全事故。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体力与技术基本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在讲述基本动作时,应让学生尽量做到规范练习,不能冒进贪功。教师应让学生先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在传授高难度动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教授内容要配合讲解安全知识普及安全操作规范与动作要领,确保将学生运动中将伤害降到最低。例如,在对铅球体育特长生训练时,教师应让学生对手腕、肩颈、腰、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进行充分活动。做好热身活动后,教师对拿球姿势、抛球姿势、落地地点等一系列要领,进行详细讲解并作出示范。在初期训练时,应先对学生的动作规范提出要求,加强学生手腕力量、腰部力量,使学生能够将铅球抛掷一定远度;教学中期应强化学生身体核心、肌肉群力量、以及增加学生平衡性和协调性训练;在冲刺训练阶段,主要加强学生抛掷铅球地点准确性,对学生技术操作质量做到严格把关。使学生充分发挥核心力量将每个阶段的训练应用到考试当中。通过系统训练,以更好的提升铅球专业学生训练的效率,促进学生各项体育运动训练有序开展。
学校在对体育学生训练时,可通过邀请家长观摩的形式使家长更加了解学生平时训练常态,了解学生体育训练的安全性,使家长对于体育学生有更多的心理关心以及身体关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庭关爱,从而提升自信。应对学生宣传树立正确学习体育项目观念,学校可安排学生参加社会体育竞技类项目,让社会能够更加了解体育特长学生的学习情况,领略学生的运动风采,在竞技运动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体育精神。让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关爱体育特长学生,为体育学生学习训练提供良好氛围环境。
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对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保障学生训练时人身安全,提高学生训练效率,达到最佳训练目标。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特长生,提高对学生的体育训练方法的重视与认知。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训练与文化课课程,确保学生在训练时也能重视对文化课的学习,保障体育特长生,身心全方面发展。